十九
高车国的
创建者阿伏至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南北朝时期广泛传唱的《敕勒歌》,以高亢的音调勾勒出北方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广大的漠南地区是敕勒人居住的区域,因此又称为“敕勒川”。据说这首民歌是由鲜卑语转译过来的,是敕勒民族对世代居住环境表现的自豪与依赖。敕勒,活动于欧亚大陆的古老民族,最早游牧于贝加尔湖附近,历史上又称为“赤勒”、“高车”等。早在汉代击溃北匈奴后,敕勒就与中原人有交往,至鲜卑建立北魏时候,因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被称为“高车”。
(一)摆脱柔然,建立高车国
阿伏至罗,是高车族副伏罗部落的首领,同时也是高车国的创建者。
公元4—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高车和柔然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以及西北广大区域。势力较弱的高车臣服于柔然,并受其统治,向其缴纳赋税。柔然经常性的掠夺需要高车提供兵源,参加战争。
487年,柔然可汗豆仑征高车兵进攻北魏,高车部首领阿伏至罗极力劝阻,但是豆仑并不采纳阿伏至罗的建议。败于北魏后,柔然逐渐衰弱,并且内部也发生混乱,部众四处逃散。但是,衰弱的柔然并没有放松对高车的压迫,阿伏至罗决定西迁,摆脱柔然的统治。
阿伏至罗与堂弟穷奇率领高车部众十万户西迁,在今天的乌鲁木齐一带游牧,并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城附近)建立高车国。阿伏至罗自立为王,堂弟穷奇被尊为侯倍,即“太子”。建国后的阿伏至罗并不满足于当前的统治范围,开始了对天山南北的攻伐。也正是在阿伏至罗的经营下,高车国达到了鼎盛时期。疆域东到蒲类海,西到焉耆以西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南到于阗,北至阿尔泰山,东与北魏毗邻,势力盛极一时。
(二)联合北魏,抗击柔然
面对阿伏至罗自立为王的行为,柔然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屡次进犯高车。于是,阿伏至罗决定联络北魏,希望共同抗击柔然。太和十四年(490年),阿伏至罗遣使北魏,表示愿意联合北魏讨伐柔然,称“蠕蠕(柔然)为天子之贼,臣谏之不从,遂叛自立。当为天子讨除蠕蠕”。孝文帝对于刚刚建立的高车国并未完全相信,于是派遣使者前往高车国一探究竟。但阿伏至罗生性残暴,居功自傲,这为他以后的遭遇埋下了伏笔。北魏使者员外散骑常侍朱长生等二人到高车王庭,阿伏至罗命令他们下跪。朱长生拒绝说:“我是天子使臣,怎么能拜下邦的诸侯?”阿伏至罗因此没有按照应有的礼节招待北魏的使臣。同时,朱长生将北魏所赐的金银宝器、刺绣骑服、各色丝绸送给高车,阿伏至罗接受后却不肯拜谢。朱长生据理斥责,阿伏至罗大怒,夺去朱长生携带的赐品,并将二人囚禁于从石之中,并命令部下持兵器威胁要杀掉他们。阿伏至罗的行为早已为部下所不容,在朱长生被关押期间,他被高车贵族、大臣们联合杀死,弥俄突成为新一任高车国王,释放了朱长生等特使,恢复了与北魏的关系。
520年,高车打败了柔然,迫使柔然南迁,高车的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柔然并没有亡国,二十年后又卷土重来。541年,高车国被灭亡,共经历了七主50年。作为历史上操突厥语、较早进入西域的民族,高车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观高车创建者阿伏至罗的一生,从致力于摆脱柔然、率部西迁建国,到联合北魏抗击柔然,他功不可没,为高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的居功自傲和暴虐无常,堪称败笔,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