鹡鸰呼周:维多利亚生态诗歌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生态批评溯源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是近几十年在文学评论界不断走强且至今仍未显颓势的一股潮流。它产生的历史社会动因是工业化运动带来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其心理动因是人类面对以上变化所产生的困惑、担忧、焦虑与恐惧,其思想观念动因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思潮、新理论、新观念的冲击,其道德伦理动因是自然伦理或大地伦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潮流的主体形成并勃兴于20世纪下半叶,但作为其本质基因的生态意识却古已有之,生生不息,到19世纪更是孽生蔓延,在英国维多利亚诗歌园地里遍地发芽,一百多年来引起世界文学界几多园丁和观赏者的侧目。

简单说,生态批评是以生态学的基本观念为指导、以跨学科的方法所进行的文学批评。欲知生态批评何为,需先简略了解生态学的基本内涵。

“生态学”(Ökologie→ec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oikos-logia的合成词;前者的意思是“住所”(house),后者的意思是“对……的研究”(study of),合成后的含义是:对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2)。一般认为,生态学作为学科术语进入现代语库,最早是1866年出现在德国科学家厄恩斯特·黑克尔(Ernst Heckle,1834—1919)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Generelle Morphologie der Organismen )中,但生态学的意识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和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前460—前377)(3),他们在对自然史的研究中提出,自然万物是人类观念的对应物,彼此呼应,有恒定性。在我国,生态意识则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孔子学说中“天人合一”这一“最高的生态智慧”就是其体现(4)。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就出现了生态意识的应用和实践,比如培根的实验科学,但它的理论突破和观念集成是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后。也就是说,生态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至20世纪初才得以确立,因为到这一阶段它才拥有了自己较为全面和固定的研究对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学术规范,具有较为完整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同时,也出现了一批生态学家,如德国的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黑克尔,法国的拉马克(Chevalier de Lamarck,1744—1829),英国的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丹麦的尤金·沃明(Eugen Warming,1841—1924),美国的弗雷德里克·卡莱门斯(Frederic Clements,1874—1945)等。这时期,还出版了一批学术经典著作,如拉马克的《博物哲学》(Philosophie zoologique,1809)和《脊椎动物自然史》(Histoire naturelle des animaux sans vertèbres,présentant les caractères généraux et particuliers de ces animaux,1822),达尔文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1859),沃明的《植物生态学》(Ecology of Plant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lant Communities, 1895),卡莱门斯的《生态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 of Ecology,1905)。从此以后,生态学伴随着人类社会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自然环境迅速变化、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步伐,在20世纪发展成为一门子学科门类多、研究对象几乎无所不包、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范式不断更新的显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广泛,学科门类众多,诸如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地理学等,与文学相关度更高的有人口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认知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

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念,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处在一个上至大气层、下至地下百余米的生物圈(ecosphere)内。这个生物圈里的所有生物(包括生物和微生物),以及人类社会(高级生物组织形态),与其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比如水、空气、地面和地下、城市与乡村、海洋和天空、高山与河流、沙漠和森林等,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又自洽的生态系统(ecosystem)。这个生态系统里的所有生物及其环境都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整体之中。整体主义(holism)是生态主义的核心观念,它主张生态系统里所有的生物无论大小都在一个巨大、复杂、有序的生态系统里共存,各得其位;其相关性显而易见,但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生态主义认为,多样性(diversity)是这个系统里各种生物的基本特征,不仅体现在生物及其自然环境的种类上,还体现在其生活方式、习性等诸多方面。它还主张,生态系统里的生物始终处于进化或退化的进程中,这种进化或退化的趋势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人类社会是高级生物的组织形式,既具有生物进化的一般特征,也具有高级生物的组织形式即社会形态的独特特征;既遵循高级组织形态的独特规律,也遵循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文学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从创作到阅读到评论都会受这些规律的影响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