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生活课程

我是一个小兵丁,哒哒哒,向前进。你是一个小兵丁,跟我前进。拍拍手,踏踏脚,一二三,三二一……

这首儿歌名叫“小兵丁”,由陈鹤琴亲自改编作词,也是他最喜欢表演的一个歌舞节目。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孩子唱着这首歌长大,也不知有多少学生看过自己的校长﹑院长的表演后成为幼教园丁,他们将歌曲,连同陈鹤琴的儿童教育理念一起代代传承下来。

20世纪初的中国,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整个社会都处在风雨飘摇中,教育更是百废待兴。虽然已经有了幼儿教育机构,但是幼稚园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都非常混乱。

柯小卫:这个时候我们中国幼儿园非常落后,刚开始幼儿园完全是学日本的,后来由于外国的传教士进入中国,很多国外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幼儿教育的教材,包括师资,包括一些宗教化的倾向,进入我们中国各大城市的幼儿园。

祝士媛:当时中国很多幼儿园不是日本式的就是西方式的。孩子看的书是外国的图画书,吃的点心是洋点心,每天生活什么的好多都是宗教式的,还要祈祷。幼儿园也很少,那些幼儿园很多都是教会办的,或者是私人办的,国家办的幼儿园很少。

此时,有一人站出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大抵抄外国人的课程,“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这个人就是陈鹤琴。

在陈鹤琴看来,中国的幼稚园普遍存在四种弊病:一是儿童与环境接触太少,在室内活动的时间太多;二是课程设置不外乎图书、折纸、游戏、唱歌等,功课太简单;三是一般都采用团体教授法,不考虑儿童的个性需求;四是幼儿教育没有具体目标,收效不大。

陈庆:在陈一鸣快3岁的时候,他就觉得要进幼儿园了,他在自己的庭院里办了鼓楼幼稚园,这个时候(国立)东南大学,后来又给他了一些支持和资助,后来再扩建,成为(国立)东南大学的一个实验点。

在发达国家,儿童研究都有特设的实验场所,幼稚园就是研究学龄前儿童的场所。因此,创建一所新型的、中国式的幼稚园,作为新教育思想和主张的实验园地,无疑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途径。

1923年,陈一鸣三岁,陈鹤琴在自家的宅院里创办了一所幼儿园,取名为南京鼓楼幼稚园,陈鹤琴自己担任园长。幼稚园的教学场地就是他家的客厅和院子,最初的学生总共只有12人,都是国立东南大学教授的子女,他们对陈鹤琴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愿意让孩子参与到他的幼教实验当中去,陈鹤琴的长子陈一鸣也在其中。

陈虹:鼓楼幼稚园最大的特色就是,他带着孩子们,成天到外面去,利用周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包括菜场啊,邮局啊,带着孩子们去认识,带着他们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远足活动啊,去登山啊,去捕捉昆虫啊,去写生啊,去户外做很多很多活动。

陈鹤琴亲自布置园地,种植花卉,添置了秋千、摇船、摇马、沙盘等运动器具,又订制课桌椅。园地布置成草坪,四周种上冬青,俨然是个小公园。幼稚园每周至少三次组织儿童们到野外活动,在大自然中开展教育。

柯小卫:他在白天陪着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追逐,晚上回来以后,在星光下,再去研究今天白天的这种课程,再去研究问题,研究第二天做什么,再编写教材,等等,做了大量的这种开拓性的工作。

在这个中国最早的幼教试验基地,陈鹤琴和他的团队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课程实验也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分别是散漫期、论理组织期和中心制期。

柯小卫:陈鹤琴当时实际上也实验了很多的教学法,包括游戏教学法、土法教学法、图画教学法。他重视艺术活动,重视课程的开发、课程的设置,创造了单元教学法这样一种模式。提倡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广泛地接触自然,积累更充分的经验,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学习。

祝士媛:我们那时候每礼拜有一天去幼儿园见习,当时见习的幼儿园基本上都是用陈鹤琴先生的这个单元教学法。当然这种名称有很多,又叫中心制课程,又叫单元教学,又叫整个教学法。所以,我们当时接触单元教学很早,也看得比较真实,我挺欣赏他那个课程标准。

经历了儿童自发活动、教师预定活动和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发展后,陈鹤琴认为最后一个时期最为成熟、合理,经试行认为是适用的,涉及课程、教法、幼儿习惯及设备与玩具等诸多方面,但他用力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课程实验。

柯小卫:他们的理想像种子一样,在一个实验室里培养出精良的种子,撒向广阔的大田。这是他的科学教育的一个阶段。他在鼓楼幼稚园进行大量的课程的实验。整个实验,也是经过了不同的阶段,经过曲折,他不断地摸索。怎么样才能达到他们的教育目标,怎么样能使孩子们在自由的状态下,受到真正的教育?

鼓楼幼稚园实现了陈鹤琴“建筑中国化的幼稚园园舍,改造西洋的玩具使之中国化,创造中国幼稚园的全部活动”的教育初衷。它的教学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于两年后正式对外招生。

陈虹: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总结,同时把鼓楼幼稚园作为一个他自己叫作种子田、试验田,他把这里所做的成功的经验,及时地推广开去。

1925年,南京鼓楼幼稚园扩建为“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成为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两年后的1927年,陈鹤琴先生主持编制了《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从习惯、技能、社交、游戏、表达等方面,详细地梳理了正确的儿童习惯,为中国幼稚园教育的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

1927年之后,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迅速推及南京乃至全国。1928年,在陈鹤琴的主持下,鼓楼幼稚园实验参与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共同拟定了《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

1929年,这个暂行标准经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审查通过并颁发全国,作为全国幼稚童课程的范本。经一段时间试行后,1932年10月,教育部将其作为正式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公布,成为中国幼教史上的第一个课程标准。

此外,鼓楼幼稚园在教具、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试验结果,也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可见,陈鹤琴用力之深、成果之重。

这个图表,是当年鼓楼幼稚园秋季的单元教学计划。可以看出,早在90多年前,陈鹤琴就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设置,而这些课程,在今天的幼儿园教学设计中,依然在延续。

老师:最近有没有听你们的爸爸、妈妈跟你们说起我们广州花都区有一个美食节?

小朋友1:那个美食节就是把一些东西做成很好吃的东西一起分享。

老师:有一句话叫作“食在广州”,什么意思?

小朋友2:就是做美食只有广州能做得出来。

老师:哦?美食只有广州能做得出来。有一种食材是可以做出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谁知道?我们幼儿园也有种。你说。

小朋友3:香芋。

老师:香芋,还有没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你说。

小朋友4:辣椒。

老师:辣椒。好,你呢?

小朋友5:香芋。

老师:香芋。好,彤彤你觉得呢?

小朋友6:青椒。

老师:青椒。

小朋友7:香芋。

老师:香芋。点点。

小朋友8:玉米。

老师:玉米。哇,各种各样的。今天老师会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挖一些香芋来制作美食。期待吗?

小朋友们:期待。

地处岭南的广州,有着丰富的物产和美食。广州乐新幼儿园就将这些优势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开设了“食在广州”的课程。

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种了香芋、辣椒、玉米等农作物。让孩子们亲自播种、浇灌、采摘,通过自己的劳动,把农作物变成美味可口的食物。

小朋友1:哇,蜗牛。我找到一个蜗牛。

小朋友2:我刚刚也找到一个蜗牛。

小朋友3:我们两个一起努力就挖到了一个。

小朋友4:我挖到两个。

老师:还有一个呀?

小朋友5:还有一个小的。

老师:还有一个小的呀?

小朋友6:哎呀,那么小一个那么快就吃光啦。

徐颖(广州乐新幼儿园园长):我们在挖香芋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现了蚯蚓,发现了甲虫,并且老师及时地关注到了他们的好奇心,及时地引导了孩子。蚯蚓为什么会在土里面呢?小朋友在这一场随机教育当中,满满地收获了他的知识量,同时也保持住了他对每一个好奇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他们的探索欲望。

陈鹤琴:儿童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想接近,一接近那就略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假使儿童与新的境地相接触愈多,他的知识必愈广,虽然好奇心所得的知识,一时不发生什么效力,但后来于实用上很关紧要的。

陈鹤琴认为,好奇心能够使儿童获得关于事物新的认知,这种认知对于儿童日后的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探索新的事物。

汪丽(南京太平巷幼儿园园长):幼儿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按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来说,他认为儿童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好玩的,孩子天生就是好玩的,所以幼儿园就应该是好玩的。

南京太平巷幼儿园里有一个小小的种植园,种植着小麦、油菜、蚕豆等农作物。寒来暑往,孩子们精心呵护着幼小的菜苗,每隔几天,就会跑来测量并记录油菜的高度,感受着成长的喜悦。

汪丽:在那个油菜的底下,你们会看到有一个棍子绑着,也有很多的小纸片,还有小彩条,会看到3月14日,这颗油菜多高了,到了3月17日有多高了,到3月24日有多高了。

2015年,南京开通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对这个“新生事物”,在城市道路上和汽车一起奔跑的庞然大物,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于是,南京市鹤琴幼儿园专门设计了一堂有轨电车主题课,带着孩子们乘坐有轨电车,感受快乐,讲述知识。

孩子乘车纪实:

小朋友1:我看到一条蛇。

小朋友2:老师,又变红啦。

乘坐结束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起动手,制作了一辆有轨电车。

张俊(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实际上这就是把真实的生活,和孩子想象的游戏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了他们游戏的体验。孩子们对生活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增强。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居民的商品经济意识普遍较强。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商品和交易的认知,深圳裕锦幼儿园就组织孩子去超市购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被分成A、B两组,每组的组长从老师手中领到50元人民币,进行购物比赛,看哪一组能用有限的钱买到最多的商品。

孩子们在超市购物

小朋友1:看一下铅笔盒和作业本。哪一个更便宜就买哪一个。

小朋友2:哇,这个是6块。

小朋友3:这个不要。

小朋友4:要。

小朋友5:不要了。

小朋友6:而且不能超支。我买了七块九的。我把那个七块九的拿出去。对不起。

因为没能有效地控制好购物预算,A组因为超支而输掉了比赛,组长委屈地哭了。

小朋友7:我只买了两个而已。

小朋友8:都是你们!

但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孩子们都在游戏中增强了对购物的认知,培养起团队合作的意识。

谭艳(深圳特蕾新教育集团幼儿园总园长):我们说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孩子的直接经验,还有一条是孩子的间接经验。我们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一般会提倡老师尽可能多地使用直接经验,让孩子获得感知和体验。

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最好的教材。幼儿园的环境,就是课程的中心。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在大自然中成长,浙江上虞鹤琴幼儿园在园内建起一个小农场,农场里养殖着多种小动物,还有百草园,成为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里,孩子们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哲理中,慢慢领悟出更多知识。

赵秀红:我们把自然搬进幼儿园,所以园内堆起了小山坡,种植了大片的草地,还有果园、树林、竹林、农场,可以说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让孩子在这个变化无穷、色彩斑斓的自然环境当中,进行生活、实践、劳动、学习,让他有一个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感受。

许雯:比如说我们春天桃花开了,孩子们会在桃花树下面开展“桃树下的小白兔”这样的户外活动,摇一摇桃花,下桃花雨了,他们会感受到花瓣落下来的那种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感觉。然后呢,撑开雨伞,把桃花瓣收集起来,做一些艺术的创作活动。

陈鹤琴主张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并于1951年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体系:将儿童教育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5个方面。

陈庆:儿童的生活是完整的,不能把它割裂,就像一个手有5个指头,它是儿童的各个方面,然后用一个手掌把它们连起来,儿童的生活就像一个手掌,把各方面联系起来。

汪丽:要创造各种机会,去让孩子做事情,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对他发展来说是有意义的事情。

章红(长沙市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副总经理):他非常强调对儿童的尊重,以儿童为出发点,以儿童为起点的这样一种教育。那么,在这种基础上,他就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儿童的需求,来找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001年,中国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言5个领域,分别对应了“五指活动”,与陈鹤琴先生50年前提出的课程结构模式仅“语文”变“语言”一字之差。

申玉容(北京市朝阳区光明幼儿园园长):我们在整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也特别深地感受到,《纲要》和《指南》有很多的核心思想,源于我们陈先生的教育思想。

侯莉敏: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儿童在跟自然和社会的有意接触中,通过有意经验的汲取,来获取学习的内容,来获取成长。这就是我们课程最主要的内涵,也是我们当下,在经验课程、多活动课程的构建过程中,陈先生给我们的一个指引。

以陈鹤琴为代表的现代幼儿教育家开辟了中国化幼儿教育之路,而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这条路的开辟却异常地艰辛,正所谓“披荆斩棘”。

1952年8月,在南京师范学院担任院长的陈鹤琴,主动要求将私立南京鼓楼幼稚园捐给国家。然而,陈鹤琴和鼓楼幼稚园,和孩子们的情感却难以割舍。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中,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陈鹤琴都是在鼓楼幼儿园度过的。

陈鹤琴:鼓楼幼稚园的办学宗旨、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设备,一切的一切以中国儿童为对象,以“中国化”为目的、为起点、为归宿。

继南京鼓楼幼稚园后,陈鹤琴继而在南京市幼稚园及燕子矶、晓庄等乡村进行幼稚园实验,又在上海进行幼教实验,并最终奠定了中国幼教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陈鹤琴留下的教育遗产有至今依然鲜活的文本,更有不畏艰难的实践精神,崇高的为民族、为国家的奉献精神。

扫一扫
观看第三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