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研究实践

1.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曾经发生过普遍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尖锐对立。新批评派的韦勒克认为,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艺术王国,“阅读美学史或者诗学史所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文学的本质和作用,自从可以作为概念上广泛运用的术语与人类其他活动和价值观念相对照和比较以来,基本上没有改变过”。(45)而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则认为,“我们可以一劳永逸地抛弃下述幻觉,即:‘文学’具有永远给定的和经久不变的‘客观性’。任何东西都能够成为文学,而任何一种被视为不可改变的和毫无疑问的文学——例如莎士比亚——又都能够不再成为文学。以为文学研究就是研究一个稳定、明确的实体,一如昆虫学是研究各种昆虫,任何一种这样的信念都可以作为妄想而加以抛弃。”(46)你怎样看待这场争论?文学有没有固定不变的普遍本质?试就此展开一次讨论。

2.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1912—2015)在《镜与灯》中提出了一个后来广为人们所引用的解释艺术作品的参考框架。他把艺术活动的全体分为四个要素: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第一个要素是作品,第二个要素是艺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个要素是艺术所要涉及的人物、行动、思想、情感、物质、事件以及超越感觉的本质,艾布拉姆斯用一个中性的词——世界来表示,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艾布拉姆斯用图表示如下:

艾布拉姆斯称此图表为“艺术批评的诸坐标”。他认为虽然任何一种充分发挥了的文艺理论都涉及了四个要素,但几乎一切理论都明显地偏重于其中的一个要素。他由此将文艺理论形态分为四种类型:摹仿理论,把艺术作品解释为对世界的摹仿;实用理论,将艺术作品在读者中取得的效果看作文艺的最终目的;表现理论,将艺术品看成是艺术家感觉、思想和情感的体现;客体理论,是将艺术品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作为一个自足体来进行研究的理论。

后来,美国华裔学者刘若愚在《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中,修订了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将文学活动的四个环节——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看成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提出一个新的框架(47)

试做一篇作业,比较两个图表所表示的文学活动有什么不同。


(1) 蔡仪主编:《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2)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页。

(3) 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4)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0页。

(5) [法]托多罗夫:《文学的概念》,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编:《美学文艺学方法论续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136页。

(6)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见《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页。

(7)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见《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12页。

(8) 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8页、第47页。

(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10) [法]吉拉尔:《双重束缚》,刘舒、陈明珠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序言》第3页。

(11) [俄]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概论》,査良铮译,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第14—15页。

(12) [匈]卢卡契:《审美特性》第一卷,徐恒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14页。

(13) 周扬:《文学的真实性》,《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1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页。

(15)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7页。

(16)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杨周翰译,见亚理士多德、贺拉斯:《诗学 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5页。

(17) [英]锡德尼:《为诗一辩》,钱学熙译,见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33页。

(18) [英]培根:《学术的进展》,见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48页。

(19) [法]布瓦罗:《诗的艺术》,任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页。

(20) [英]利维斯:《伟大的传统》,袁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9页。

(21) 李贽:《〈焚书〉〈续焚书〉》,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2页。

(22) [英]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见刘若端编:《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23) [英]柯勒律治:《诗的本质》,见刘若端编:《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1页。

(24) [意]马佐尼:《神曲的辩护》,见《欧美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1页。

(25)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页。

(26) [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90页。

(27) [美]格尔兹:《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2页。

(28) [英]克默德:《结尾的意义》,刘建华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29) 曾巩:《齐洲杂诗序》,见《曾巩集》上,卷十三,陈杏珍、晁继周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5页。

(30) 汤显祖:《答张梦泽》,见《汤显祖集》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365页。

(31)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见《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87页。

(32) 章太炎:《文学总略》,见傅杰编校:《章太炎学术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33) 宋玉、景差:宋玉,战国时楚辞赋家,曾事顷襄王。有人认为乃屈原弟子,作品有《招魂》(或认为屈原作)、《月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景差,与宋玉同时,亦为战国时楚辞赋家。或以为《大招》为其所作。

(34) 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成帝时,校阅群书,撰《别录》,赋作多亡佚。作品今存《洪范五行传》、《说苑》、《列女传》等。

(35) 王叔师:王逸,叔师为其字。东汉文学家。

(36) 韦、柳:韦应物、柳宗元。

(37) 刘、贾:刘向、贾谊。

(38) 李、杜:李白、杜甫。

(39) 东坡:苏轼。

(40) 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诗人、书画家,有《山谷集》。

(41) 遗山:元好问,字裕之,遗山为其号,金代文学家,有《遗山集》。

(42) 新城: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阳山人。山东新城人,故学者称“新城”。清代诗人兼评论家,创“神韵说”。有《带经堂集》、《居易录》、《池北偶谈》等。

(43) 永叔、少游:欧阳修与秦观。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曾与宋祁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有《淮海集》。

(44) 福尔斯塔夫是莎剧《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一个人物。在戏中他是一个肥胖笨拙的形象。

(45) [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2页、第27页。

(46) [英]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47) 参见[美]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