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下肢血管应用解剖

下肢也是创建血管通路的重要部位,股部经常用于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当其他部位难以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时,便可在股部、小腿及踝部等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因此,本节将重点讨论下肢血管的解剖特点,以应用于临床。
一、股部

1.股三角

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位于股前区上1/3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向下续收肌管。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侧向内侧分别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股三角内有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它们的解剖关系由内向外依次为股鞘及股神经。在股鞘内,外侧为股动脉,内侧为股静脉。股动脉搏动处可作为寻找这些结构的标志,在腹股沟处位置表浅处可扪及。股动脉其内侧即为股静脉,外侧为股神经。掌握这些关系可在临床上用于股动脉压迫止血,也可用于动静脉穿刺、插管及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定位。

2.股动脉 (1)走行:

股动脉(femoral artery)(图3-8)起自腹股沟韧带中点后面,是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在股三角内行向股三角尖,继而经收肌管下行,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股动脉在起始处发出三条浅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浅动脉。这3条浅动脉均与同名浅静脉伴行。行股静脉穿刺插管时有可能伤及上述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当刺入伴行静脉时常误认为是股静脉,但此时引入导丝困难。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5cm处向后外侧发出最大分支为股深动脉(deep femoral artery),走行于大收肌与长收肌之间,发出分支——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穿行于肌肉间,参与构成动脉网,向下的股动脉又名股浅动脉。
图3-8 股部动脉

(2)体表投影:

大腿微曲,在髋关节外展、外旋的状态下,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至股骨内上髁的连线的上2/3部分,表示股动脉的投影。

(3)股动脉的剖露:

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单纯在局部造口时也可采用局部麻醉。在股动脉投影线上做适当长度的皮肤切口。股动脉上段位于股三角内,位置表浅,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即可显露股鞘。打开股鞘,由内向外依次为股静脉及股动脉。股动脉中、下段位于收肌管的部分,其前面被收肌管前壁和缝匠肌覆盖。将缝匠肌牵开并切开收肌管前壁,就能显露血管神经束。浅面为隐神经,其后方为股动脉。

3.闭孔动脉

闭孔动脉(obturator artery)起自髂内动脉,出骨盆至股内侧,于短收肌的前、后方分前、后两支走行,为内收肌群、髋关节和股方肌供血,并吻合于旋股内侧动脉。闭孔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回流至髂内静脉。

4.浅动脉

股部的浅动脉主要有:旋髂浅动脉,股动脉发出后行向髂前上棘,腹前壁下外侧部;腹壁浅动脉,起于股动脉,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下方约1cm处穿阔筋膜,为腹前壁下部供血;阴部外动脉,起于股动脉分布于外生殖器皮肤;股外侧浅动脉,发自旋股外侧动脉。

5.股静脉 (1)走行:

股静脉(图3-9)是腘静脉向上的延续,位于股动脉后方,全程与股动脉伴行,后转至动脉内侧。股静脉是下肢静脉的主要静脉干。股静脉起自收肌腱裂孔,经收肌管和股三角上行,在腹股沟韧带深面移行为髂外静脉。在腹股沟中点处,易触及股动脉搏动,可作为股静脉穿刺或插管的标记。
图3-9 股部静脉
股静脉除收集与股动脉分支伴行的同名静脉外,还在隐静脉裂孔处接受大隐静脉的血液。隐静脉裂孔(saphenous hiatus),又称卵圆窝,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横指处阔筋膜形成的一个卵圆形薄弱区。表面覆盖一层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或外筛板。筛筋膜表面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穿过并注入股静脉。卵圆窝外侧缘锐利,上端止于耻骨结节并与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相续,呈镰状,因此称镰缘。

(2)体表投影与剖露:

因与股动脉伴行,详见股动脉的体表投影及剖露。

6.大隐静脉 (1)走行与属支:

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是全身最大的浅静脉,全长约76cm,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上行,至腹股沟韧带下,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过筛筋膜和卵圆窝,汇入股静脉,汇入点称隐股点。大隐静脉在小腿与隐神经伴行,在股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
大隐静脉在股部收纳了5条主要静脉属支,即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及股外侧浅静脉。它们汇入大隐静脉有多种形式,相互之间有丰富的吻合,形成网状。大隐静脉在膝关节以下接受3条较大的静脉属支:第一支来自内踝部;第二支来自小腿前面;第三支来自小腿后面,并与小隐静脉的属支相交通。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在小腿上部的外径约4mm。其在内踝前方位置恒定且表浅,可在此处进行静脉穿刺或切开插管,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回路,有时也可在此处与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建立永久性动静脉内瘘。
大隐静脉全程和穿支靠近深静脉侧均有静脉瓣,通常两瓣相对,阻止血液向远端和浅层逆流。股部大隐静脉瓣的数目以3~6个最常见,占85%。其中最恒定的一个瓣膜位于股静脉入口处,占90%,距入口在0.5~3.5cm者占10%。瓣膜在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多在大隐静脉与深静脉的交通支及其属支开口处的下方,以大腿中、下1/3区瓣膜分布最密。瓣膜的这种分布规律,对于大隐静脉移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临床上,大隐静脉是很重要的一条表浅静脉,除经常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外,也常游离这一段静脉,用于自体移植动静脉内瘘中,作为连接血管。

(2)体表投影:

自耻骨结节外侧3.0cm处至股骨内收肌结节的连线,代表大隐静脉在股部的投影。

(3)大隐静脉的剖露:

局部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沿大隐静脉的体表投影做多数或单一纵形切口,切开皮下组织与浅筋膜即可显露大隐静脉。
二、膝部

1.腘窝

腘窝(popliteal fossa)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界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内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图3-10)。腘窝外上界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有深淋巴结。
图3-10 膝部血管

2.腘动脉

腘动脉(popliteal artery)位置最深,续于股动脉,因紧贴于股骨腘面和膝关节囊,故股骨髁上骨折时易被伤及。腘动脉有5条分支: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内侧动脉和膝下外侧动脉。这5条分支参与组成膝关节动脉网,供养膝关节。腘动脉在腘肌下缘分成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3.腘静脉

腘静脉(popliteal vein)来自胫前、后静脉,于腘窝下角汇聚,并接受小隐静脉注入,在腘窝内伴腘动脉上行。
三、小腿和踝部
在小腿与踝部,可用于建立血管通路的血管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等。大隐静脉已如上述,这里介绍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及小隐静脉。

1.胫前动脉 (1)走行:

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在腘肌下缘由腘动脉分出后,即向前穿骨间膜上端进入小腿前骨筋膜鞘,紧贴骨筋膜前面,伴腓深神经下行,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间,下2/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间,降至足背延续为足背动脉。胫前动脉有两条同名静脉伴行。腓深神经上段位于胫前动脉外侧,中段居血管前方,下端移至血管内侧。胫前动脉分出胫前返动脉、肌支及内、外踝前动脉。胫前静脉与胫前动脉伴行。

(2)体表投影:

从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连线的中点,至内、外踝之间中点连线,即为胫前动脉的体表投影。

2.胫后动脉 (1)走行:

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ery)为腘动脉的直接延续,在腘肌下缘起自腘动脉,沿小腿后区浅深层肌群之间下行,沿途分支营养肌肉,在内踝后方进入足底,分成足底内、外侧动脉。胫后动脉起始处发出腓动脉,行于胫骨后肌表面,向外下斜行,止于外踝支。胫后动脉有两支同名静脉伴行。胫神经先位于胫后动脉内侧,至小腿下部转到血管的外侧下行。

(2)体表投影:

自腘窝中点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连线,即表示胫后动脉的走行。

3.足背动脉 (1)走行:

足背动脉(dorsal artery of foot)是胫前动脉的延续,起于伸肌上支持带下缘,在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前方行于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位置表浅,易于在体表摸到其搏动。主干继续沿拇短伸肌内缘和深面前行,沿途发出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弓状动脉及3支跖背动脉等。

(2)体表投影:

内、外踝连线的中点至第一、二跖骨间隙,即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

4.小隐静脉

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伴腓肠神经绕外踝后方跟腱外侧上行,至腘窝下角处入腘窝,其走行呈“S”形(图3-11)。在小腿下1/3段,走行于后正中线外侧;在中1/3段,走行于后正中线;在上1/3段,走行于后正中线内侧。继续向上在腘窝下部穿过深筋膜进入腘窝腔隙,其近端多数(60%)注入腘静脉,部分(27.5%)注入股静脉穿支,少数(12.5%)注入大隐静脉。
图3-11 小隐静脉
小隐静脉在小腿后面接受多个属支汇入,向上、向内与大隐静脉有1~2条交通支。小隐静脉末端在汇入腘静脉前常接受1条来自股后部的股腘静脉属支。在穿入深筋膜以前,有时可有一交通支向内、向上与内侧副隐静脉相交通。小隐静脉行经小腿后面时与腓肠神经伴行。小隐静脉的静脉瓣有7~13处,其中之一位于注入腘静脉的末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