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常见急症诊疗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节 头痛

【概述】

头痛(headache)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临床常见,且病因多样。国际上,将头痛按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和脑神经痛、中枢性原发面痛及其他头痛共14组疾病。临床上,多按有无基础疾病,分为原发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头痛常见病因及分类见表1-3。
表1-3 头痛的分类及病因
续表

【临床表现】

头痛的表现,往往因病因不同而表现不同。
1.发病情况
急性起病伴发热,常提示感染性头痛。急性剧烈头痛,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无发热者,提示颅内血管病变。慢性进行性头痛伴颅高压症状,应警惕颅内占位性病变。中青年慢性头痛,常因焦虑、情绪紧张而诱发,伴有睡眠差,多为肌紧张性头痛。
2.头痛部位
了解部位对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多在同一侧。颅内病变的头痛常位置深且较弥散。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脊髓膜炎除头痛外尚有颈痛。眼源性头痛多局限于眼眶、前额或颞部,且位置较深。
3.头痛的程度与性质
头痛的程度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呈平行关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痛最为剧烈,而颅内占位的痛多为中度或轻度。高血压性、血管性头痛,往往带搏动性。肌紧张性头痛多为胀沉感、紧箍感或钳夹样痛。
4.头痛出现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颅内占位性病变往往在清晨加剧,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常在下午或夜间发生,脑肿瘤的头痛多为慢性,可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
5.加重、减轻的因素
咳嗽、打喷嚏、俯身可使颅内高压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加剧。颈肌炎症所致的头痛可因颈部运动而加剧。慢性颈肌痉挛所致的头痛,颈肌按摩可减轻。

【急症评估】

一、病情评估
(一)病史询问
1.头痛的起病形式,部位(单/双)、性质(搏动性/撕裂样/锥刺样/电击样)、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有无先兆或伴随症状/体征、有无诱发和加重因素(受寒、劳累、饮酒、睡眠差、药物)等。
2.有无失眠、焦虑,询问睡眠及职业情况。
3.了解职业特点、服药史、毒物接触史、家族史。
4.有无感染、高血压、动脉硬化、颅脑外伤、癫痫病、神经症及眼、耳、鼻、齿等基础疾病史。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生命体征,重点是头、面及颈部的视诊、触诊。
2.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状态、有无视乳头水肿、感觉及运动障碍、病理征、脑膜刺激征。
(三)辅助检查
根据可能的病因,进行血常规、生化、头颅CT/MRI,必要时颈椎CT/MRI、眼科、脑电图、脑脊液检查。
二、危险程度评估
1.评估脉搏、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重点评估意识状态,如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或合并意识不清、抽搐、肢体运动障碍、视乳头水肿等,提示病情危重。
2.评估病因,预测风险
头痛伴意识丧失、抽搐、视力急剧下降、脑膜刺激征或脑局灶损害者,怀疑颅内血管病变;急性起病、头痛剧烈或进行性加重者,脑膜刺激征阳性,怀疑颅内出血;头痛伴发热,怀疑颅内感染;头痛伴剧烈呕吐、视乳头水肿,怀疑颅内高压。

【急症处置】

一、处置原则
头痛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的对症止痛治疗,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及慢性反复发作期的预防性治疗。
(一)对症止痛治疗
1.可应用镇痛剂缓解或终止疼痛。镇痛剂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头痛特点和病因,兼顾可能的不良反应,综合考虑(表1-4)。
表1-4 常用头痛治疗药物
2.其他镇痛方法,如规律的有氧运动、深呼吸、按摩、理疗或针灸等对肌紧张性头痛有效。
(二)积极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三)避免或消除诱发因素
如受寒、劳累、饮酒,减少巧克力、奶酪、酒、咖啡、茶叶等易诱发疼痛的食物;注意勿服用易致头痛药物,如避孕药及血管紧张性药物;尽可能减少心理和外在环境的压力。
二、转诊
1.诊断不明的,或治疗效果欠佳的。
2.拟诊颅内占位、颅内感染或脑血管病等急危重病变时。
3.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合并意识不清、抽搐、肢体运动障碍、视盘水肿视乳头等,要评估转运风险,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紧急联系转诊。

【预防】

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低头工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可做颈肩部肌肉放松运动;调整情绪,减少压力及刺激;避免诱发头痛的食物及药物,如咖啡、浓茶、酒、巧克力等。药物引起头痛者,需与医生协商调整用药,注意监测血压。
(刘晓宇 任琢琢 编写,邓颖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