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概述】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后关节在劳损、退变或外伤等因素作用下,导致胸椎小关节发生急、慢性损伤或解剖移位以及椎旁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刺激、牵拉或压迫其周围的肋间神经、交感神经,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疼痛、不舒适或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称之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由于胸腹腔脏腑功能紊乱的症状一般不是与胸椎小关节损伤同时出现,往往较晚一段时间出现,因此医生与患者均难于将胸腹腔脏腑功能紊乱症状与胸椎小关节损伤联系起来,导致临床上常常误诊,遗忘了疾病的根源是胸椎病变。
【诊断要点】
1.患者有背部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史,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
2.胸背部酸胀疼痛或沉重乏力,时轻时重,一般活动后减轻,劳累或受寒后加重。
3.胸胁部疼痛,疼痛的具体部位因胸椎损伤的部位而异,如:胸椎T 2~5损伤,可表现为乳房以上胸胁部位的疼痛、心前区痛;胸椎T 5~12的损伤,可表现为乳房以下区域疼痛、胸痛、胁肋痛、胃区痛、肝区痛、腹部痛等。
4.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1)汗液排泄障碍:表现为多汗或无汗(局部或半身、全身)。
(2)胸腔脏器功能紊乱症:可见心烦胸闷、胸部压迫感、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咳嗽哮喘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多见于胸椎T 1~4小关节损伤。
(3)腹腔脏器紊乱症状:可见胃脘胀痛、食滞纳呆、嗳气吞酸、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症。
5.检查
(1)触诊:胸椎棘突、棘突间、椎旁有叩痛、压痛、棘突偏歪或有后凸,或有凹陷。棘突上、棘突间及椎旁的韧带有条索样改变或结节。
(2)X线检查:可见胸椎有损伤性改变或退行改变、韧带钙化、胸椎侧弯或后凸畸形。可除外结核、肿瘤、类风湿、骨折等。
(3)理化检查:可除外脏腑肿瘤、结石以及损伤程度。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人体在疲劳、虚弱的情况下,复感风寒湿邪,导致筋脉痹阻,血行不畅,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以致筋肉痉挛,进而引起胸椎小关节功能活动障碍,日久可致筋膜变性、增厚、粘连,从而影响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神经的功能,产生脊背疼痛和脏腑功能紊乱的症状。
2.跌打损伤
外力打击背部,损伤筋肉、脉络,血溢脉外,瘀血阻滞,筋肉肿胀,挛缩作痛,搏击脊神经和交感神经而发病。
3.劳伤气血
由于劳力过度或长久伏案用脑过度,劳伤气血,气血亏损。气血虚弱,筋骨失养,筋肉挛缩,胸椎及其小关节失稳,触及交感神经,而发病;气血虚弱,心脾两虚,则胸痛胸闷,心悸烦乱,胃脘疼痛,腹胀便溏等症。
【辨证与治疗】
1.外邪侵袭
主症:背部疼痛,伴有沉重感、紧感、冷感,遇寒加重,得热痛减,疼痛可连及胸胁部。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散风祛寒,温经通络。
处方:胸椎夹脊阿是穴、大椎、后溪、合谷、外关。
操作法:夹脊阿是穴有两种,一是压痛点,二是结节、条索;针刺的方法是采用0.30mm×40mm的毫针,刺入20mm左右,得气后用捻转泻法;术后加用艾条灸法。针大椎时患者微低头,直刺捻转泻法,术后加用灸法。后溪、合谷、外关均直刺泻法。
方义:本证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而引起,病变部位属于督脉、太阳经以及阳明经筋。针刺并温灸诸阳之会大椎,祛除邪气通经止痛。阿是穴处是邪气痹阻之处,针刺泻法祛邪,艾灸温通除邪。后溪、合谷属于手太阳经和手阳明经,其经筋分布背部,结聚于脊柱,又有良好的行气祛邪,通经止痛的功效。外关属于手少阳经,少阳经循行于胸胁部,是治疗胸胁痛的主要穴位之一;外关又通于阳维脉,阳维脉维系诸阳经而主表,故又有祛除邪气从表而解的功能。诸穴配合可达祛除邪气通经止痛的效果。
2.瘀血阻滞
主症:背部疼痛,疼痛部位固定,呈刺痛性质,肩臂活动则疼痛加重,背部按之作痛。舌质紫黯,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处方:胸椎夹脊阿是穴、手三里、后溪、委中。
疼痛连及胸胁部加:内关。
操作法:胸椎夹脊穴的刺法见上,术后刺络拔火罐,委中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手三里、后溪直刺捻转泻法。内关直刺,捻转泻法。
方义:本证是由于瘀血阻滞所致,故取阿是穴刺络拔火罐,取委中放血,祛瘀活血,消肿止痛。手三里、后溪分别属于手阳明经和太阳经,其经筋分布在背部并附着于脊柱,是治疗脊背疼痛的重要穴位。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其经脉、经筋分布在胸胁部,心主血脉,所以内关既可治疗胸胁部的疼痛,又有活血祛瘀的作用。疼痛剧烈时可内关透外关,可有较强的活血化瘀、行气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
3.劳伤气血,心脾两虚
主症:背部酸痛,劳累后加重,胸闷胸痛,心悸不宁,胃脘疼痛,时发时止,纳呆腹胀,便溏乏力。舌质胖淡,脉沉细。
治则:健脾宁心,补益气血。
处方:胸椎夹脊阿是穴、膻中、神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法:胸椎阿是穴的刺法同前,术后加用灸法。膻中针尖向下平刺补法。其余诸穴均用直刺捻转补法。
方义:本证是由于气血亏损筋骨失养所致,阿是穴是病变症结的反应点,或为压痛点,或为结节、条索状物,针刺阿是穴可缓解经筋、肌肉的挛缩,消除结节和条索,使经脉通畅,有利于气血对筋骨的濡养。膻中位于胸部正中,是心包的募穴;神门是心经的原穴,二穴配合,可宁心安神,养血通脉。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调补脾胃,既可治疗胃脘部和腹部的病证,又可补益气血,乃治本之法。
【验案举例】
马里奥,男,32岁。左胸闷痛2~3年,具体发病时间不详。疼痛多在劳累或感冒后发作,疼痛明显时伴有恶心,胃部不适感。病发后经休息后逐渐好转,有时会持续数天或十余天。心脏、胃肠、肝胆等检查,无异常发现。病前喜欢足球运动,目前已无心情,病痛持久不愈,心情忧郁。曾按心脏病、胃肠病和忧郁症治疗,效果不明显。检查:前胸部无明显压痛和异常发现,颈项部肌肉僵硬,但无压痛。胸椎左侧T 3~5有条索状物和明显压痛,用力按压时,疼痛向胸部扩散。左肩胛骨内侧膀胱经分布区,肌肉隆起,触之僵硬。舌质黯,脉弦细。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证属瘀血阻滞,兼气血亏损。治疗先在胸椎左侧施以弹拨手法,再用膝顶法使胸椎复位,然后取T 3~5夹脊穴,每穴刺两针,1针直刺直达病所,另1针斜刺达到条索处,术后加用艾条灸法;心俞、膈俞浅刺捻转补法并艾条灸法;膻中平刺补法;内关直刺捻转平补平泻法;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直刺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经用上述方法治疗5次而痊愈。
【经验与体会】
1.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在胸椎棘突有凸起、肿大、压痛,或椎体旁有明显压痛、结节时,在病变处用梅花针叩刺,或毫针点刺出血,之后拔火罐8~10分钟,起火罐后,再用艾条灸5分钟。然后令患者活动胸背部,病人往往感到胸背舒适,疼痛缓解。
2.经检查胸椎偏离正中线明显,应先用推拿手法复位,然后再针灸辨证施治。
3.临床上对于胸部闷痛、胃脘疼痛、腹胀腹痛、胁肋胀痛等脏腑功能紊乱症,久治不愈,而各种检查又基本正常,应仔细检查脊柱有无异常,脊柱的偏歪、棘突的异常凹凸、压痛、结节、条索等,若有异常发现,按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常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