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构成,它的前部较后部高,使脊柱呈生理性前凸。颈椎间盘突出症多由于急性或反复和轻微的外伤而引起。
颈椎的下部负重较大,活动较多,又与相对固定的胸椎相连,故容易劳损而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发生退变之后,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由于纤维环变性而弹性减退,难以承受椎间盘内的张力,产生断裂。当椎间盘受到头部屈伸活动时重力作用、肌肉的牵拉以及外伤等影响时,椎间盘则向外膨出破裂,髓核也可经破裂的纤维环裂隙向后突出。
由于椎间盘向椎管突出的位置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表现,常见的突出位置有以下三种类型:
1.侧方突出型
突出的位置在后纵韧带外侧、钩椎关节内侧。该处是颈神经根通过的部位,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神经根而产生根性症状。
2.旁中央突出型
突出的部位偏于一侧,介于脊神经和脊髓之间。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脊神经根和脊髓,产生单侧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
3.中央突出型:
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的前方,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髓腹面的两侧,产生脊髓受压的双侧症状。
【诊断要点】
1.多见于30岁以上的中壮年,无外伤使者,起病多缓慢;有外伤史者,起病较急。
2.颈后疼痛,卧床休息症状好转,活动、或咳嗽后症状加重,疼痛向一侧或两侧肩、臂和手部放射。
3.本病多发生于C 6、C 7或C 5、C 6椎间盘,颈椎CT和MRI检查可以帮助确诊。由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压迫的组织不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1)椎间盘侧方突出:
主要症状为①颈部受累神经根的上肢支配区疼痛与麻木。疼痛放射到一侧肩部和上肢。②颈部僵硬,颈后肌痉挛,活动受限。③在突出部位的棘突间有压痛。④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和椎间孔加压试验阳性。⑤受累神经节段支配区有感觉、运动及反射改变,以及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体征。
(2)椎间盘旁中央突出:
①患者有椎间盘侧方突出的症状、体征。②患者有单侧脊髓受压症状和体征,患侧下肢软无力、肌肉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Babinski)阳性。
(3)椎间盘中央突出:
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症状和体征。①下肢无力,平衡障碍,严重时可见下肢瘫痪。②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髌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位于督脉、手足太阳经、足少阴经。
1.风寒阻滞
颈项劳损或年老体弱,卫外不固,风寒邪气趁虚入侵颈项,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
2.瘀血阻滞
外力损伤头頚部,血溢脉外,瘀血停滞,阻碍经络气血运行而发病。
3.肝肾亏损
肾主骨藏精生髓,肾虚则精亏,精亏则骨失其养,发为骨痿。肝主筋而藏血,筋附于骨,肝虚则筋失血养而萎软拘紧。
【辨证与治疗】
1.风寒阻滞
主症:颈项疼痛,连及肩背和上肢,手臂麻木,项背喜热恶寒,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舌苔薄白,脉紧。
治则:散风祛寒,温经通络。
2.瘀血阻滞
主症:有明显的损伤史,发病急,颈项部疼痛,痛连肩臂,强迫体位,头项活动受限。舌质暗,脉弦。
治则: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3.肝肾亏损
主症:发病缓慢,反复发作的颈项酸痛,上肢麻痛,劳累后加重,下肢无力、瘫痪、拘紧,腰部酸软,耳鸣,耳聋。舌质淡,脉沉细。
治则:调补肝肾,益精柔筋。
4.治法
处方:天柱、阿是穴(颈夹脊穴)、后溪、列缺。
风寒痹阻者加:大椎、外关;
瘀血阻滞者加:膈俞、合谷、太冲;
肝肾亏损者加:肝俞、肾俞、太溪;
上肢疼痛者加:曲池、外关;
上肢及手指麻木者加:外关、少商、商阳、关冲、少泽;
下肢瘫痪、肢体拘禁者加:阳陵泉、悬钟、三阴交、照海。
操作法:天柱、阿是穴、后溪、大椎、外关、合谷、太冲、曲池针刺捻转泻法。列缺针刺得气后先用捻转泻法,之后用捻转补法。膈俞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再拔火罐。根据麻木的手指选取井穴,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肝俞、肾俞、太溪等穴针刺补法。
方义:本病除跌打损伤引起者之外,基本上属于本虚标实的病证,本虚或因于劳伤气血,卫气不固;或由于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表实多因于风寒痹阻或瘀血阻滞。本病治疗处方即基于此标本兼顾,颈夹脊穴是一组穴位,多选取压痛的部位(C 5、C 6、C 7),属于局部取穴,具有疏通经络、通经止痛的功效,对颈椎病变有良好效果。天柱属于足太阳经,又位于颈部,是疏通头项部经络、祛风散寒的主要穴位,正如《百症赋》所说:“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与天柱”。后溪是手太阳经的输穴,“俞主体重节痛”;后溪又通于督脉,可通阳祛邪,疏通项背经气,所以后溪是治疗颈项疼痛和项背疼痛的主穴;列缺是手太阴经络穴,通于手阳明经,针刺泻之,具有宣肺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多用于头项疼痛的治疗,正如《四总穴歌》曰“头项寻列缺”;列缺又通于任脉,任脉下入于肾,足少阴经筋“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太阳之筋合”,故补列缺可助金生水,濡养筋骨,缓解颈项部筋肉的僵硬、疼痛,为治本之法。列缺配后溪,一个调任脉益阴潜阳,濡养筋骨;一个调督脉,通阳祛邪,使任督脉经气畅达,阴阳调和,百病可治。
手指麻木者,病因虽多,但病机总归于气血不调,治疗宗通经接气法,取井穴点刺出血,可获得良好效果。井穴是阴阳经的交会穴,有调达阴阳的作用;阴经属于阴而主血,阳经属于阳而主气;故井穴有调理气血的作用;阴经井穴配五行属于木,应于肝,肝藏血,主疏泄;阳经井穴配五行属于金,应于肺,肺主气,主治节,故井穴可调节气机和气血的运行。井穴点刺出血能行气活血化瘀,是治疗肢体麻木的有效穴位。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悬钟是髓之会穴,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补之养血益精,濡养筋骨,治疗肢体的拘紧和僵硬。照海是阴跷脉的交会穴,主治肢体的运动,“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善于治疗肢体的僵硬、拘挛。
【验案举例】
安娜玛丽娅,女,45岁,意大利罗马人。
主诉:项背部及右侧上肢麻痛2周,加重3天。
现病史:2周前从马背上摔下,之后出现项背部疼痛,并逐渐加重,连及肩臂和手指麻痛,经MRI检查显示颈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检查颈椎外观无畸形, C 5~6旁明显压痛,右颈神经根牵拉试验(+),椎间孔加压试验(+),项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舌质黯,脉弦。
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瘀血阻滞)。
治则: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治疗:先选取患侧少泽、关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由黯红变鲜红为止。出血后针刺健侧后溪穴,捻转泻法,同时令患者活动头项,疼痛逐渐减轻,2分钟后在活动头项时,突然感到颈项部清脆的响声,颈部和肩臂麻痛显著减轻,留针15分钟。第2天再针,病痛明显减轻,颈部有轻度压痛,宗上法加刺颈部阿是穴,并与同侧后溪穴用韩式电疗机通电15分钟(疏密波)。三诊主症和体征基本消失,又巩固治疗2次而愈。1年后随访未再发作。
【经验与体会】
1.本病在急性期用后溪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一般采用巨刺法,捻转泻法,在针刺的同时令患者活动头项,即可获效。
2.慢性颈椎间突出或因风寒引起的颈椎间盘突出症重用灸法效果好,主要穴位有天柱、大椎、大杼,用艾条灸,每穴灸5分钟,每天1次效果更好。可温通督脉和太阳经,散风祛寒通脉,舒筋止痛。
3.颈椎间盘突出症表现有手臂麻木,或因于瘀血,或因于邪气痹阻者,在其所属的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3~5次可获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