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演练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三坊七巷街区,有人将其比喻为鱼骨与鱼刺,有人则形容为菩提树叶,或直呼为“非”字形。笔者觉得,它倒更像一片优美的棕榈树枝叶,南后街似叶片的主脉,向西伸出的三条支脉为三坊,向东生出的七条细脉是七巷。由北向南的三坊依次为衣锦坊、光禄坊、文儒坊,七巷的顺序依次为杨桥巷、郎官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和吉庇巷。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坊七巷的历史
B.三坊七巷的走向
C.三坊七巷的建筑
D.三坊七巷的格局
▲2.奥运会时,有个帖子说:奏国歌时,西班牙队没有一个开口的,因而很不爱国。以此推论,乔丹领军的梦之队是最爱国的。他们领奖时,队员都身披美国国旗。然而真相是,西班牙国歌压根没歌词。美国国家队赞助商是锐步,而乔丹的赞助商是耐克,因发誓效忠耐克,他们便用国旗遮住锐步的标识领奖。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讹传与事实
B.事实胜于雄辩
C.表象与真相
D.爱国不在形式
▲3.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
这段文字介绍了( )。
A.食物链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B.美国白头鹰灭绝的原因
C.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
D.环境对食物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4.大数据是指规模极其巨大,以致很难通过一般软件工具加以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用资讯的海量数据。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和价值四个特点,被认为是人类新世纪的“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制高点的重要目标,就是个明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大数据在处理上还存在技术难度
B.大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
C.发达国家在开发利用大数据上已经先行一步
D.开发利用大数据已成为国家竞争的一个热点
▲5.“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市场心目中的地位。荣宝斋的字画、亨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十八街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老字号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和意义
B.老字号的诚信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信誉
C.老字号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商业文化
D.每家老字号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技艺
▲6.散步不要刻意求快,还要玩,还要赏。天空有大雁飞过,身边花团锦簇、蜂蝶翩跹,也浑然不顾快步如飞、勇往直前么?俯仰皆情趣,万不可不屑一顾也。散步不要非得规定走多远,完不成指标不罢休;不要给人感觉好像翻山越岭抢占高地,要不徐不疾,不快不慢,漫不经心,洒脱冲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散步( )。
A.贵在散心
B.是健身的有效方式
C.是陶冶情趣的重要途径
D.重在表现自由率真的天性
▲7.有人说,民主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离开了这个过程,民主的陀螺就会倒下。就民主决策而言,正确的决策结果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而决策的过程,对人们凝聚信心的影响更大。
这段文字中的比喻意在强调( )。
A.民主决策过程对民主的重要性
B.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才能凝聚信心
C.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是广泛的社会参与
D.有效的参与过程,便是凝聚信心的过程
▲8.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了感情的。面对美的东西,我们常常一往情深,或者一见钟情。而感情这个东西很奇怪,一方面,它是个人的,富有极端强烈的个性色彩,只有达到高度个性化的时候,它才是最真挚的。正因为这样,感情这个东西常常是隐秘的,人与人之间难于传达,所谓父不能喻之于子,夫不能喻之于妻;然而,另一方面,感情这个东西却又最具有社会性,最需要普遍的传达,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们容易对美的东西产生真情
B.感情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
C.充分体现个人意志的情感才是真挚的
D.人们之间的感情是隐秘的,不易传达
▲9.孩子大多是被学校忽视的艺术家,但这并不否定命题绘画的重要性。实际上,命题绘画与自由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前者训练的是孩子们的逻辑性和观察力,而后者培养的是他们的敏感性和平衡感。法国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曾说过:“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因为此时的他们被自己的天赋所支配,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
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
A.单凭天赋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
B.孩子的天赋可能大多被忽视了
C.孩子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天赋
D.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艺术家
▲10.明政府的盐务政策决定了政府必须和商人进行交易,但政府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商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在其看来,国家高高在上,每个国民都有为其作出牺牲的义务。商人被期望自愿地参与政府活动,而且产生利税。当无利可图、没有人愿意经销食盐时,政府会征召商人去完成这项任务,就如普通百姓需要承担各种徭役一般。事实上,商人在同政府交易时承担一些损失被认为理所当然,官员们可能认为这种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是特许经商的费用。
根据这段文字,文中“特许经商的费用”是指( )。
A.政府和商人交易所需费用
B.盐商进行食盐专卖的代价
C.盐商获得利润的必要成本
D.盐商经销食盐所缴纳的赋税
▲11.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画家构思的过程
B.艺术创作过程的快乐
C.好画诞生的过程
D.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
▲12.必读的书目都是被规定的经典,学生没有相对自由的选择权,而学生的喜好倾向、阅读能力各有不同,对于经典书目的阅读水准也千差万别。以作业形式出现的阅读要求,过多地讲究对段意的概括、人物的分析、读后的感想。这些阅读技法实则困囿了学生的视野,在徒增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兴趣。殊不知,“__________”,通过阅读要教会学生的不单是阅读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培养一种洞察、鉴赏和运用的能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B.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C.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①然而哲学家罗素对康德不无讽刺地说,这只是一个出生在柯尼斯堡(康德的家乡)平原的人的想法,一个出生在阿尔卑斯山区的人就不会这样想
②牛顿和康德都持有一种绝对空间的观念
③但这些事物与空间无关,对空间不产生影响,其实这是一种绝对的虚空观
④牛顿说,绝对的空间,它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它处处均匀,永不迁移;康德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绝对的虚空,里面空无一物
⑤我们的常识也支持这种看法,即空间是空的,可以在里面装各种事物,或者说空间像一个舞台,让各种事物在上面亮相表演
⑥从空间的角度看首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在此之前,需要先讨论空间的观念
将上述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⑥④①②⑤③
B.⑥②⑤③④①
C.⑥②④①③⑤
D.④②⑤⑥①③
▲14.中国的古代城市都有城墙吗?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古代的城市似乎必然有城墙,尤其是都城,高耸的城墙彰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城墙的失守往往意味着帝国的末日。明清北京城、元大都、北宋汴梁城、隋唐长安城与东都洛阳城……这些城内的里坊格局,外围的高大城郭,构成了帝国都城最鲜明的物化表征。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的是( )。
A.帝国都城的发展演变
B.古代都城城墙的作用
C.皇权与城市格局的关系
D.没有城墙的中国古代城市
▲15.由于蚕丝特有的化学特性使绣品难以在四川潮润的气候下长期保存,所以在四川地区考古发现的绣品极少,无法以考古的方法来追溯蜀绣的起源。但是,蜀绣仍以其他形式留下了吉光片羽。1986年,在成都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约4800年的青铜立人像,该铜人身穿龙纹礼衣,礼衣上有繁复的龙纹、兽纹、变体云纹雷纹。以当时的纺织工艺水平,这些装饰花纹不可能是纺织机织出来的。由于其纹样的表现手法和1974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刺绣残痕一致,所以最有可能是用锁绣法绣制的,这一推断将蜀绣的历史上溯到了与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锁绣法起源于蜀绣
B.早期的蜀绣大多用于礼衣的制作
C.青铜立人很可能身穿的是刺绣礼衣
D.难以通过出土绣品的制作工艺推断其年代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6-20题。
浮船坞是一种修造舰船的大型装备,外观就像是把一个干船坞从岸边“刨”了出来。主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凹字形船舱,两侧有水密结构的墙,前后端是可以开合的门,实际上是一种构造特殊的槽形平底船,且船底被设计得尤为坚固,以承受大型船只“躺”在上面时带来的压力。两侧的坞墙和坞底均为箱形结构,沿纵向和横向分隔为若干封闭的舱格,有的舱格称为水舱,用来灌水和排水,使船坞沉浮。
一般来说,浮船坞本身是不带动力的,如需在港口、码头间移动,则要借助于拖轮的拖和顶。但在少数场合,也需要浮船坞有一定的航行能力。因为如果在远洋进行抢修舰船、打捞沉船,运送深水船舶通过浅水的航道等,就需要浮船坞航行比较远的距离。此时,如仍然用拖轮拖带船坞,不仅速度较慢,在海况较差时航行危险度也较高,甚至会完全无法拖带航行,。
自航式浮船坞与半潜式运输船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工程船舶,后者是运输船舶。与半潜式起重船相比,自航式浮船坞不仅具备打捞功能,还具备在海上紧急抢修的功能,这也是人们对它的军事意义有很多联想的主要原因。
其实,早在2012年,中国就成功建造了第一艘自航式浮船坞。不过,那是一艘6000吨左右的浮船坞,虽具备海上航行能力,但就军事用途而言,只能修理护卫舰和轻护舰。目前建成的“华船一号”自航式浮船坞体积更大、举力更大,可以修理2万吨级的民船或是6000吨级的驱逐舰(两者的长度类似)。此外,与此前的浮船坞相比,“华船一号”的适航性和自持力大幅提升,可在6级大风和2米浪高的恶劣环境中完成修理保障任务。无论是作为移动兵工厂还是保障舰艇,它都是海军舰船修理领域的重大革命,是对传统修理模式的极大补充。
在“华船一号”试航的新闻报道中,指挥试航的专家还表示:“战时战舰受损,‘华船一号’可自航浮渡至相应海域,实现战损战舰就地‘就医’。”确实,“华船一号”的浮箱空间、沉深吃水、举力都可满足中国主战舰艇进坞修理需求,航速、续航力和自持力相比国内其他同类舰船均有大幅提升,可满足三级海况下的正常航行。
对于海军而言,大型自航式浮船坞实现了装备维修由岸基定点保障向远海机动保障的延伸。但对于真正的远洋海军,即完全具备远洋部署、远洋作战、远洋保障能力的大海军来说,“华船一号”只是迈向目标的一小步,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6.下列关于浮船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不具备航行能力
B.可以用于舰船修理
C.是岸边挖下来的干船坞
D.包括坞墙和舱格等结构
▲17.最适合填入第2段画线部分的句子是( )。
A.这就是自航式浮船坞诞生的主因
B.半潜式运输船就不这样
C.自航式浮船坞可以替代无动力浮船坞
D.还有一种半潜式运输船
▲18.下列对于“华船一号”的概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首艘自航式浮船坞
B.在国内居于先进水平
C.建成于2012年
D.只能修理护卫舰和轻护舰
▲19.自航式浮船坞能够在军事领域大展宏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兼具打捞和紧急抢修功能
B.能够在恶劣条件下行驶
C.可以迅速下潜实现隐藏
D.兼具运输和护航功能
▲20.本文意在说明( )。
A.浮船坞、自航式浮船坞与半潜式运输船在功能上各具特色
B.浮船坞是海军舰船修理领域的重大革命
C.我国已建成现代远洋海军
D.大型国产自航式浮船坞意义重大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21-25题。
从花粉到花生,让人类产生过敏变态反应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变态反应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变态反应”这一术语是儿科医生冯·皮尔凯和贝拉·锡克在20世纪首先提出的。几乎同一时期,“过敏症”使生理学家查尔士·里歇声名远播并荣膺1913年诺贝尔奖。此后多年,变态反应研究始终将过敏视为一种病态或障碍,极少有科学家探询究竟为何存在这种严重而有潜在危险的免疫反应,更不用说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对貌似无害、却经常充当过敏原的物质作出反应。
上世纪60年代有关多细胞真核寄生物引发免疫反应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如果受到蠕虫这种寄生虫的感染会导致高含量免疫球蛋白E的生成,而引起变态反应的正是这一抗体。从那时起,有种观点盛行不衰:在进化中,人体为抵御寄生虫,发生变态反应,但却把免疫反应的目标弄错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玛吉·普罗菲特在1991年对变态反应作出了一种非主流理论解释。她推测,在进化中,变态反应的形成是为了启动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环境毒素(例如有毒的植物化学物质和毒液)的伤害。过敏原在多数人看来是无害的,但有很多事实上就是毒素。所以,与其把变态反应看成对蠕虫目标锁定有误的反应,倒不如视之为一种有益的反应,目的在于防御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虽然“毒素假设”至今仍不受生物医学界重视,但是其仍有一定合理性。首先,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可以理解为身体力求摆脱过敏原的一种尝试,类似于食物和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类似的驱逐反应。其次,变态反应往往发生在接触毒素后的几秒钟或几分钟内,与需要一定时间方才显现的蠕虫感染相比,有一定差异。此外,患有过敏症的人常对过敏原变得极度敏感,环境中稍有微量便立即反应。考虑到对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反应都不能如此灵敏,对蠕虫表现得如此敏感就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了。最后,充当过敏原的物质多种多样。“蠕虫假设”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物质都能造成变态反应,但“毒素假设”却预料到这些过敏原可能共同具有一种造成伤害的能力。“毒素假设”也无法直接解释面对环境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过敏原,肌体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如此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过敏反应。
过敏症的多数患者会发现,变态反应可能有益的说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反应的好处可能类似于疼痛的好处:疼痛固然给人带来不快,但这种不快会帮助我们避开损害我们肌体的环境原,从而使我们更有幸存的可能。
▲21.关于变态反应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古以来一直受到重视
B.过敏症这一术语是由冯·皮尔凯提出的
C.最初将过敏视为对身体有害的变态反应
D.贝拉·锡克因在该领域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
▲22.第2段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
A.变态反应的产生机制
B.人体过敏的反应类型
C.导致变态反应的基因
D.对人体损害最严重的过敏原
▲23.玛吉·普罗菲特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 )。
A.对引发过敏原的毒素进行了系统整理
B.将变态反应视为身体的一种有益反应
C.扩大了会导致变态反应的过敏原的范围
D.界定了导致变态反应的免疫系统的缺陷
▲24.“毒素假设”的缺陷在于无法解释( )。
A.一接触过敏原即发生变态反应
B.为何存在多种多样的过敏原
C.变态反应类似于驱逐反应
D.微量的过敏原会致死
▲25.这篇文章暗示我们( )。
A.变态反应并非对身体一无是处
B.“蠕虫假设”略胜“毒素假设”
C.有些过敏是可以主动避免的
D.过敏症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先看文段结构,是分—总—分结构。全文谈的都是三坊七巷的形态,第一句分述别人的观点,第二句是文段作者的观点,继而是详细分述这一观点。所以选D。
2.C [解析]该文段意在说明人们看到的事物的表象与真实情况是不一致的。在文段中的表象是没有唱国歌就是不爱国,身披国旗就是爱国。而真相是没唱国歌的原因是国歌没有歌词,身披国旗的原因是为了效忠于赞助商。体现了表象与事件真相之间的鲜明对比。A项中的“讹传”是指与事实、事件等不相符的传闻。文段中的帖子是描述一种人们看到的现象和由此而得出的观点,并不是传闻。B项,文段没有提及“雄辩”之类的内容,可以予以排除。D项,文段并没有指出西班牙队和梦之队爱国与否,因此不能推出爱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C。
3.C [解析]这段文字首先说明食物链一词的来源,然后解释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接着举美国白头鹰面临灭绝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累积和放大效应,因此这段文字的中心是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A项,文段仅在开头提到了“食物链”一词的提出者,并未提及“食物链”的含义,排除A项;B项,仅仅概括了事例,不足以概括文段,排除;D项,文段并未提及环境与食物链的关系,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B [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先说大数据的概念及特色,然后举例论证。意图很明显,是要说明大数据的重要性。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A项是对文段首句的错误理解;C、D两项是对文段末句的同义表述,非文段所强调内容。故本题选B。
5.A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只提到了老字号的品牌知名度,而关于老字号的信誉、商业文化和传统技艺却只字未提。所以选择A选项。
6.A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意为散步应随心所欲,不应为某种目的所拖累,A项正确。所以选择A选项。
7.A [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首句引用了一个比喻,强调民主决策的过程必不可少。尾句强调民主决策过程对凝聚信心的影响。所以文段中的比喻意在强调民主决策过程的重要性。选择A选项。
8.B [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首句通过“美的东西”引出本文的主体“感情”。后文再分别从个人和社会角度来论述感情的属性。所以选择B选项。
9.D [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说孩子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具有天赋;而说他们不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还不会支配自己的天赋。因此,要成为艺术家,仅仅拥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支配天赋。所以选择D选项。
10.B [解析]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根据文段,这里的“特许经商”是指商人从政府那里得到的食盐专卖权,由于商人有这样的权力,所以当没有人愿意经销食盐时,政府就会征召商人而不会顾及其是否会从中遭受损失,因为政府认为有特权就该在一定时候付出代价。所以选择B选项。
11.D [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提到虚拟的绘画艺术创作,因此B、C两项错误。文段最后一句话点出了重点,虽然好的艺术构思没有跃然纸上,但是这已在画者内心世界形成了艺术的形象,所以意在说明的是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所以选择D选项。
12.C [解析]横线在段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握与前文和后文的关系可知,与前文表意相反,下文对横线中的内容有解释说明作用。据此,“通过阅读要教会学生的不单是阅读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培养一种洞察、鉴赏和运用的能力”。A项“鱼”对应的是知识,“渔”对应的是方法,不符合;文段内容不存在速度的问题,B项排除;文段中并无“好之者”和“乐之者”的对比,D项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阅读的技法相当于有形的器物,比不上无形的道,即内化的能力。
13.B [解析]语句排序题。观察选项,首句只有⑥④, ⑥提出要讨论空间的观念,④是牛顿的空间观念,显然是⑥在前,排除D。再看②, ②是引出牛顿和康德的空间观念,④是详述,②在前,排除A。B、C的区别在于③④的先后顺序,③说的“这些事物”跟①接不上,排除C。故本题选B。
14.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疑问,后面给出一个不确定的回答,即“古代的城市似乎必然有城墙”,接着对“有城墙”这一回答进行了说明佐证。接下来最有可能对“没有城墙的城市”进行论述,这样就与段首作者通过疑问句表达的不确定态度相吻合了。故D项当选。
15.C [解析]细节理解题。文段只交代了青铜立人像的礼衣花纹有可能是用锁绣法绣制的,只能推知蜀绣中会应用到锁绣法,并不能说明锁绣法起源于蜀绣,A项过度推断,表述错误;早期蜀绣的应用在文段中并未提及,B项无中生有,排除;根据“由于其纹样的表现手法和1974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刺绣残痕一致”可知,青铜立人的礼衣花纹为刺绣,C项表述符合文意;D项属于无中生有,在文中并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C。
16.C [解析]根据第1段“外观就像是把一个干船坞从岸边‘刨’了出来……实际上是一种构造特殊的槽形平底船”可知,C项错误。根据第2段“一般来说,浮船坞本身是不带动力的”可知,A项正确。根据第2段“抢修舰船”可知,B项正确。根据第1段“两侧的坞墙和坞底……有的舱格为水舱”可知,D项正确。故选C。
17.A [解析]第2段首句提到浮船坞一般不具有航行能力,接着第2句通过转折词“但”提到具有航行能力的浮船坞,后面通过因果关联词“因为”进行原因解释,A项中的代词“这”指代的就是无动力浮船坞的缺点。因此A项填入横线处衔接恰当。其他三项与上文衔接不紧密,排除。故选A。
18.B [解析]根据第4段“早在2012年,中国就成功建造了第一艘自航式浮船坞……目前建成的‘华船一号’……”可知A、C两项错误。根据“‘华船一号’……可以修理2万吨级的民船或是6000吨级的驱逐舰”可知D项错误。故选B。
19.A [解析]根据原文第3段“与半潜式起重船相比,自航式浮船坞不仅具备打捞功能,还具备在海上紧急抢修的功能,这也是人们对它的军事意义有很多联想的主要原因”可知,A项正确。
20.D [解析]文章前面引出浮船坞这一话题,接着指出自航式浮船坞的军事意义,进而引出我国自主建造的自航式浮船坞的重大意义,因此文章重点说明的是我国国产自航式浮船坞,D项当选。其他三项主体均不符合。故选D。
21.C [解析]根据第一段中“此后多年,变态反应研究始终将过敏视为一种病态或障碍”一句可知,C项为该句的同义替换,表述正确。A项的“一直受到重视”在原文中没有体现,为无中生有,排除。根据第一段中“‘变态反应’这一术语是儿科医生冯·皮尔凯和贝拉·锡克在20世纪首次提出的”与“‘过敏症’使生理学家查尔士·里歇声名远播并荣膺1913年诺贝尔奖”两句可知,B、D两项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22.A [解析]根据指代就近原则,“这个问题”指代的是前文中提到的问题,即“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对貌似无害、却经常充当过敏原的物质作出反应”。换言之,即变态反应的产生机制。故本题答案为A。
23.B [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中的“所以,与其把变态反应看成对蠕虫目标锁定有误的反应,倒不如视之为一种有益的反应,目的在于防御环境中的有毒物质”一句可知,玛吉·普罗菲特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变态反应视为身体的一种有益反应。故本题答案为B。
24.D [解析]根据文章第四段中的“‘毒素假设’也无法直接解释面对环境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过敏原,肌体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如此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过敏反应”一句可知,“毒素假设”无法解释微量的过敏原会致死这一问题。故本题答案为D。
25.A [解析]文章前四段介绍了对于变态反应的研究历程以及不同观点理论,并重点介绍了“毒素假设”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变态反应视为一种有益反应,最后一段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文章重点,即“反应的好处可能类似于疼痛的好处:疼痛固然给人带来不快,但这种不快会帮助我们避开损害我们肌体的环境原,从而使我们更有幸存的可能”。可见作者意在暗示我们,变态反应并非对身体一无是处,它对人的身体还是有一些好处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