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间地带”到“两大阵营”
全面内战爆发后,美国完全站在国民党政府一边,以人力、物力支持蒋介石。而苏联却并没有给中国共产党以任何的物质帮助,甚至在舆论上也表现得十分冷淡。苏联的这种“冷眼旁观”的态度,使中国共产党极为失望。因此,在设法争取苏联对中国革命援助的同时,毛泽东强调更多的是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方针。针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对国际形势(“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爆发”)和中国政治形势的悲观估计和妥协思想,1946年8月,毛泽东发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系统阐述了“中间地带”理论,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毛泽东的这番谈话,批判了美苏妥协约束人民斗争的思想,与当时苏联对华政策的实质公然对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意欲挣脱美苏束缚,不想偏就任何一方,独立自主制定对外交往政策思想的初步确立。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节节胜利,苏联转变了对中共及中国革命的态度,变消极的“中立”政策为积极支持的政策,而美国依然顽固奉行“扶蒋反共”的反动政策。为了避免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猜疑,以利于争取对中国革命的更大援助,毛泽东暂时放弃了“中间地带”理论,转而接受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的“两大阵营”理论。毛泽东在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首次使用了“帝国主义阵营”和“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这一说法,并指出“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营已经形成”,这就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共产党中立的可能性,必将站在苏联阵营一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中间地带”到“两大阵营”对外交往战略思想的转变。1947年是解放战争关键的一年,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来到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迁往北平筹备建国。
综上所述,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在对外交往方面所做的英明决策,是党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最初对于国际形势、政治分野等缺乏清晰正确的认识,遵循共产国际“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思想,除苏联之外,几乎没有对外交往的实践为出发点,经历艰难曲折的探索,直至最终确立了对外交往的战略。历经以下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全面抗战爆发,提出联合盟友抗日的政策。第二阶段,不忘政治区分,联合苏联、各国人民及被压迫民族。第三阶段,以苏德战争为契机,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重提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4年美军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标志着中共与美国半官方外交的肇始。第四阶段,从中立美国到反美。第五阶段,从“中间地带”向“两大阵营”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