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改革开放实录(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咸阳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方式,探索加快发展新路,一心一意谋发展。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55.9亿元,年均增长12.3%,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人均GDP超过4.3万元(约合69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5%、24%、15.2%、1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425元、9690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15273元、5473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西部城市前列,创造了咸阳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加速壮大,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6年的14.4∶58.3∶27.3。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3%,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45%。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建成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

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各县、市、区强化对标管理,突出争先进位,秦都进入全省五强区,彬县、兴平进入十强县,泾阳、三原位居前20名,乾县、礼泉、武功处在前30名,2016年,县域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3.9%,较2010年提高3.4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批中央、省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融入大西安建设,支持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形成大西安建设强大合力。经济外向度稳步提高,累计引进合同项目1361个,合同引进资金11254.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713.7亿元。

(二)必须立足咸阳实际,实事求是,科学施政、精准发力

制定方针政策,部署安排工作,都要从市情民意实际出发,把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统一起来,克服工作中的片面性、盲目性,增强主动性、科学性。

以袁家村、马嵬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咸阳市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发展,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工程。礼泉、淳化等县(市、区)采取领导挂帅、部门乡镇联合包抓等方式,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从2013年开始,咸阳市每年专门下发文件,对乡村旅游示范村、农家乐示范户和发展乡村旅游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乡村旅游项目投资商及乡村旅游景区商会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了社会各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热情。还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逐步完成乡村旅游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示范村、农家乐给予资金扶持,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还多方筹措资金400万元,修建马嵬驿生态停车场和景区外围旅游道路。

坚持市场化带动发展。为了整合丰富的乡村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组建了全省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公司——咸阳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袁家村通过成立旅游管理公司,市场化运作项目,激活民间资本,破解了发展难题。一期投资5180万元打造的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开创了兴平民间资本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采取以商治商、零缺陷服务等手段,解决了景区管理的难题。袁家村采取村民入股的形式筹集2700万元,建设大型生态停车场和游客集散中心。

这些具体举措立足咸阳实际,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为咸阳乃至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三)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的精髓实质,就是不断解放思想。要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不断树立新理念,完善新机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咸阳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秉承“早改革早受益、谁改革谁受益”的理念,紧跟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向改革要活力、要空间、要发展,激发出追赶超越的巨大能量,改革框架基本确立。咸阳市聚焦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强力推进重大改革任务落实。截至2017年8月底,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所确定的306项改革任务,已经圆满完成203项,其他103项也都相继进入扫尾阶段。市委、市政府和各个部门共完成具体改革项目484个,出台重要改革文件方案、198个,一批具有基础性、关键性、标志性的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实施,一些多年不敢想、不敢碰的深层次问题开始逐步化解,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通过深化改革,咸阳经济发展活力迸发。在全省率先完成公布权力与责任、中介服务、随机抽查事项等“四个清单”,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303项减少到192项,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商事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行,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市、县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全部上线运行,群众用手机终端就可办理30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和360多项日常管理服务事项。彬县、泾阳在全省率先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兴平市民中心推行“一窗综合受理”,让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两次”。国企改革老大难问题强力突围,咸阳氮肥厂、兴平造纸厂等“僵尸企业”先后破产处置。征地管理费、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森林植物检疫费等12项涉企收费清理取消。组建市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100亿元的平安产业发展基金,向CEC8.6代线等重点工业项目融资50.8亿元。2家企业在“新三板”、44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允许农村大型资产抵押贷款,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备案审批,深化“三去一补一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唤醒了农村“沉睡”资产,方便了社会资本投资,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咸阳市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陕西省前列。

(四)必须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心系群众、造福群众,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咸阳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推动社会民生领域重大改革,让百姓感受社会正义、共享发展红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行城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广大学区制和教育联盟模式,上学不再是家长头疼的难题。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市级公立医院等科研、科技型事业单位率先推行“总量控制、自主招聘、过程监督、统筹养老”的人事管理新机制,同时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制,设立身份不明或缴费不足人员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实现了90%疾病救治不出县域,居民医疗费用负担也明显降低。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机制,推行市政环卫市场化和城乡垃圾分类处理,让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推出贫困人群殡葬补助、扶贫搬迁“两房”安置、精准脱贫系列措施,让贫困群众看到了同步奔小康的希望。城市老旧小区安装电梯“以奖代补”、贫困人口用药“绿色通道”、低速车“油”改“电”、小区沙霸连带处罚机制、公共设施限时维修等“微改革”“微创新”。

(五)必须长期坚持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要始终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咸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市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全市战略布局,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咸阳市党风政风建设为之一新。

2014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咸阳通过在全市集中开展“访百企、进千村、入万户,万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初步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把学习教育、反对“四风”、领导带头、群众参与、问题整改、制度建设和推动工作贯穿始终,进一步对乾县“三个千帮千”做法进行总结,创造了具有咸阳特色的亮点。2015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依托咸阳历史人文特色和红色资源优势,确定了“弘扬马栏革命传统、模范践行‘三严三实’”的教育载体,开展红色教育、警示教育和体验教育。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共查找“不严不实”问题9239条。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逐个明确整改责任。突出全面从严,认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方案预审制度,对基层单位上报的58批次1925人的干部调整方案进行了预审,取消或调整方案人数750人次。2016年开始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咸阳市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在农村、社区,重点落实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制度。在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重点落实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制度;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重点落实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促进党员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通过专题教育的开展,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思想、党性、作风得到持续加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0年来,咸阳市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用“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将一个传统农业城市发展为工业强市。现在,咸阳已经形成了能源化工、食品、装备、电子、医药、纺织、建材七大支柱,服务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福祉明显增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为497万咸阳人民美好的幸福家园。


执笔:郑立宁

审稿:卢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