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学习力如的优良作风

张汉武

曹力如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但他的言谈音容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和他认识很早,但相处还是从1943年开始的。那时他任延属分区专员,同时兼任延安市市长,我担任市委书记。

对人宽,对己严,是力如的特点之一。1944年,因为税收发生问题,中央查问,力如出面做了自我批评。事后我才知道分管税收的副市长马豫章同志根本没有向他汇报请示税收问题。在市委会议上,他又做检讨说:“我这个专员兼市长没有尽到职责。”他的话使我们几个在市委搞日常工作的同志受了一次教育,同时也敲了警钟。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们发现问题便随时纠正,再不相互依赖了。

视野远大,心胸开阔,这是力如的又一特点。他经常乐呵呵的,爱开玩笑,平易近人,谈话时引经据典,风趣幽默,常说得大家捧腹大笑,一方面调解气氛,另一方面把问题引深了一步,便于妥善处理。1949年,和平解放榆林时,他是全权代表,又是临时党委书记。对情况他了如指掌,对复杂的环境他善于分析,他带领我们几个同志组成的和谈代表团果断进城。当特务活动频繁,谈判陷于停滞状态时,他鼓舞我们说:敌人已陷入困境,捣乱是由他们本性决定的。他提出的正确对策是:“放手工作,大胆行动,该做什么还要照样做,该怎么做我们还怎么做,不要让反动分子外强中干的表面现象干扰了我们,但要提高警惕。”我们看戏,逛大街,串小巷,游莲花池,去工厂,到群众家中,从未间断。我们的浩然正气震慑了敌人,城内的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谈判中对方每一件小事都争,如在城门的把守问题上,他们只让我们守南门,东、西、北三门和小西门不交,这点我们做了让步。当时也引起一些同志的误会。力如解释时指出:“眼前看对我们不利,但他们内部不稳,若我军开进了城,过不了几天他们全向我们移交了。”实际情况比他预料得还要快。就在我军进入城内的当天下午,榆方军队便提出要移交其他几个城门,并且催促我们接得越快越好,理由是他们的兵快跑光了。我们当即全部接收了城门的防务。这件事,足以证明力如的预见性和洞察力。他对敌我双方的态势是了如指掌的。

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着高度责任感,这是力如身体力行的宗旨。他不论工作地域和性质怎样变化,不论环境如何,都将自己所管的事办好。他善于团结同志,更善于调动和发挥同志们的积极性,没有亲疏之分,更不指手画脚,总是尊重别人的意见。对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事加强调查,反复研究,和同志们促膝交谈,他注重调查研究,善于了解各方面的思想动向,因此他担负的工作很有起色。1943年他开始兼任延安市长,他到市上来的第一句话就说:“延安市我很熟,又很生。地方熟,人熟;工作呢?一知半解。你们是先生,我是学生。要求你们能不嫌弃我这个老学生,我很愿意和你们一道工作,一道学习,把延安市的事情办好。”同志们有什么话都对他讲,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感觉都同他谈。他集思广益,办法多,指挥也更有力了。

顾全大局、有耐心和忍性又是力如的一大特点。他任延属专员时,有个干部因处理不好同志之间的关系,找力如要辞职。力如耐心地同他谈了半天,并举出一些事例请他思考。谁知他火气很大,发了一通牢骚。力如耐心地听完后说:“今天你火气大得很,回去坐下来消消火,冷静下来后咱们再谈。”过了几天,力如又主动去找他,耐心地从组织和个人关系、上下级关系、同志间关系分析事情的症结,还启发他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武器,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维护好革命队伍的团结,树立自己的威信。这个同志思想通了,不再要求调动了,工作很有进步。

抓重点,解决突出矛盾,一抓到底,是力如工作作风的又一个特点。1949年榆林解放后,最突出的问题是吃饭问题,四五万人完全靠从老区牛驮驴运来的粮食生活,供不应求。一天夜里12点多了,我正和三岔湾粮站的同志拟发电报催粮,力如来了,他接过电文看了一下,马上加了“火速”二字。我把每天宁夏商人运来几十骆驼的粮,而我们没有钱买的困难对他讲了。他说:“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我说:“钱,有些机关和单位还是有,但他们不往出拿。”同时我讲了准备把这些钱筹借来的措施。他听了很高兴,说:“你办,我给你撑腰当后台,只要对革命有利,不要怕骂娘。”我催他快去睡,他高兴地说:“今晚我可能睡好觉了。”第二天早晨,我起得晚,等我下炕时,他已从外面散步回来了。上午10点左右,钱到手了,中午,粮食便买到了手中。他那时的高兴劲,实在难以形容,用吴岱峰的话讲,一下变成“老青年”了。的确,那时一下弄到4万斤粮食真和在战场上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后来他告诉我,你只要掌握了准确的情况,就大胆地去干,不要右顾左怕。后来,我们一方面想方设法,另一方面又开发地方财源,才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

力如在多次会议上反复讲:我们解放了榆林,表面上我们确实接收的是个烂摊子,但只要我们安排得当,它一定是只凤凰而不是“没毛雀”。1949年解放时,沙漠已伸展到了米脂县境内,可是经过群众的辛勤努力,沙龙被制服了,现在的榆林周围已是一望无边的水田,稻花飘香,杨柳轻扬,真有一派塞上江南的风光。这些,力如虽未能亲眼观看,但他的预言已经实现了。

力如同志虽然离开我们35年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用他的那种精神来做好革命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四化建设而奋斗。


(1984年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