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统战史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杨虎城与十七路军

中国共产党人魏野畴与杨虎城的第一次接触

1922年陕西靖国军失败后,“为了保存一点西北的革命种子”,杨虎城和于右任商量决定,由杨虎城把部队带到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防区,遂由井岳秀改编为陕北镇守使署暂编步兵团,由李子高任团长,孙蔚如任团副。杨虎城则离开部队,蛰居榆林。

杨虎城在榆林期间,身处逆境,深居简出,心情苦闷,思绪万千。他反复思索:靖国军为什么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领导的革命斗争为什么也失败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感到前途迷茫,心情沉重。就在这个时候,杨虎城有幸结识了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爱国进步人士杜斌丞,一个是共产党员魏野畴,两人都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

杜斌丞(1888—1947)是陕西省米脂县人。1913年考入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目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真诚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1917年秋,他从北京高师毕业回到陕北,出任榆林中学校长。为振兴陕北的教育事业,他苦心经营,筹资扩建,选贤任教,锐意革新。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在教学中,他大力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化,坚决反对专制、封建思想。他教育学生勤奋学习,树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很快,榆林中学就成为陕北地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

杨虎城与杜斌丞一见如故。杨虎城敬重杜斌丞的性格豪爽,人品高尚,知识渊博。杜斌丞敬重杨虎城拥护三民主义,坚持靖国军旗帜,是一位爱国爱民、胸有大志之人。一个求知欲强,一个诲人不倦,两个人经常倾心交谈,议论国家大事,品评历史人物,越谈越深.成为挚友。

最为幸运的是在榆林期间,杨虎城经杜斌丞介绍结识了中共早期党员魏野畴。

魏野畴(1897—1928),陕西省兴平县人。他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杜斌丞是校友。1919年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迅速走上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1920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2年发起成立学生进步团体——共进社。他以《共进》杂志为阵地,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1923年初,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春,应杜斌丞之邀请,他由北平到榆林中学任教。他对历史有很深的造诣,著有《中国近世史》一书,曾受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赏识。在学校,他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向学生们讲授《共产党宣言》《社会进化史》等著作,介绍《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教育学生爱国爱民,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中共陕西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毛泽东这样评价他:“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他还有著作,我看过,写得有水平。他的学识是很渊博的。”

魏野畴与杨虎城,一个是共产主义者,一个是爱国主义者,又都是陕西乡党,两个人真是倾盖如故,谈得十分融洽,交往日益密切。

魏野畴认为,杨虎城出身贫苦,富有革命精神,身处逆境仍敢于坚持靖国军旗帜,是一个胸有大志、能有作为的进步军人,应当争取他与共产党合作,引导他走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道路。杨虎城认为,魏野畴思想革命,知识渊博,有远见卓识,是一个大人才。两个人彼此敬重,志趣相近,过从甚密。在一次次倾情交谈中,应杨虎城的要求,魏野畴主要谈了如下问题:

一是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与政治形势,详尽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主张。魏野畴明确指出,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势力仍然是很强大的,只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是打不倒的,只有把革命的力量联合起来,把革命武装与广大民众结合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是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许多情况。魏野畴以其科学的理论、精辟的见解和真诚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杨虎城,帮助他对中国社会状况、革命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有了较多的了解,扩大了政治视野,逐步解除了他初到榆林时的许多疑惑和苦闷,使其开始对中国革命的前景有了初步的认识,精神为之一振。从此,两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挚友,为他们后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1923年夏,当魏野畴被迫离开榆林向杨虎城珍重道别时,杨依依不舍,郑重表示:“请魏先生多多保重,咱们后会有期,到时候我还会请你帮助我的。”汪锋、阎揆要、杨拯民在《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文中这样写道:“杨虎城是在靖国军失败、蛰居榆林时,经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介绍认识了榆中教员魏野畴的。魏敬重杨坚持靖国军旗帜,革命意志坚决;杨从魏那里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共产党的救国主张。1923年,中共北方区委执行中共三大的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决议,通过魏野畴先后介绍一些共产党员参加了杨部工作,播下革命合作的种子。”

寻根思源,魏野畴在榆林与杨虎城的亲密交往,历史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与杨虎城十七路军长期合作的良好开端。

中国共产党在杨虎城部队最初的革命活动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杨虎城真诚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派代表姚丹峰向孙中山报告情况。孙中山接见了姚丹峰,对杨虎城多有鼓励与指示,并亲自为杨虎城正式办理了加入中国国民党的手续。

1924年10月,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联合陕西陆军第三师师长胡景翼和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发动了“北京政变”,一举推翻了直系军阀把持的曹锟政府,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参加政变的部队组成国民军,编为三个军,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为第二军军长,孙岳为第三军军长。随即联名电邀孙中山北上讨论国是,致使全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就在此时,在陕西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校长的共产党员李子洲,专程到榆林,同杜斌丞、王森然一起动员杨虎城配合全国的形势,参加国民军,率部南下,驱逐时任陕西省督军兼省长、直系军阀的走狗刘镇华。杨虎城欣然接受了他们的建议,认为自己出山的时候到了,精神大振,遂将自己的部队改编为陕北国民军,成立了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部,由他本人出任总指挥,惠又光任参谋长。1925年年初,杨虎城率两个支队,浩浩荡荡,南下驱刘,驻防耀县。途经绥德,李子洲组织四师全体师生和绥德城内居民,在东门外迎接,并在四师图书馆举行欢送大会。会上,李子洲和杨虎城做了激昂慷慨的演说,部队和民众受到巨大鼓舞。李子洲还陪同杨虎城拜谒了秦扶苏墓、蒙恬将军墓和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故里。杨部开拔时,李子洲带着四师师生和当地群众欢送到南关外砭上。

杨虎城部队驻防耀县期间,有许多共产党员到该部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25年1月底,国民党员屈武和董汝诚,根据北京党、团地委的安排,作为孙中山的私人代表,到陕西宣传“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南北统一问题”的政治主张。他们到了耀县杨虎城部队驻地,给官兵讲话,得到杨虎城的积极支持。北京地委委派共产党员耿炳光、代表于右任到耀县向杨虎城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希望杨虎城能够拥护孙中山的领导,开创革命新局面。

1925年2月,刘镇华率部南下河南省,与国民军胡景翼部作战,由军阀吴新田代理陕西省省长、督办。5月4日,吴新田的部队对西安一中的学生进行野蛮的残杀,酿成骇人听闻的五四惨案。中共西安党、团组织领导全市的学生及各界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驱吴运动。这时,魏野畴带领陕西青年驱逐北洋军阀吴新田请愿团来到耀县,请杨虎城出兵参加驱吴运动。

魏野畴和杨虎城是1923年在榆林结识的挚友,今日重逢,十分欣慰。魏向杨讲述了陕西省驱吴运动的情况并请他出兵参加驱吴。杨虎城对吴新田为非作歹、残害学生的暴行非常气愤,他当即表示:坚决和三秦父老站在一起,共同驱吴。

魏野畴还为杨虎城分析了全国的政治形势,介绍了国共合作的情况。他指出:一场席卷全国的、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斗争高潮即将到来,一切立志救国救民的有识之士,都应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民主革命的大潮中去。杨虎城深受鼓舞,他表示坚决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愿意与共产党合作,参加反帝反军阀的斗争。魏野畴进一步鼓励他说:“我了解你,你是一个有政治见解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你的部队也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陕西靖国军剩下的唯一一支部队,中国共产党完全愿意和你建立真诚合作的关系。”同时,为了适应新的革命斗争形势,加快部队建设,魏向杨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在部队中成立政治工作部门,加强部队的政治教育,鼓舞部队士气。二是以广州黄埔军校为榜样,创办一所自己的军官学校,培养干部,为扩大部队、改造部队提供骨干。杨虎城欣然接受了魏野畴的建议,并第一次要求他推荐共产党员到他的部队帮助工作,魏也爽快地答应了。

1925年8月,杨虎城在耀县创办了三民军官学校,有学员500多人。杨自兼校长,请魏野畴任政治部主任(未到职),又由魏介绍的共产党员吕佑乾担任政治教官。政治教育课程有:《三民主义》《总理遗教》《帝国主义侵华史》《社会进化史》等。在学校图书室里有《向导》《中国青年》《黄埔潮》等进步刊物供学员阅读。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与杨虎城十七路军的统战史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明确指出,我们办学的宗旨是:反对封建军阀,排除外来侵略,维护三民主义,拥护国共合作,为西北为中国培养革命干部,壮大革命力量。

在三民军官学校中,由魏野畴、吕佑乾、刘含初等,经过帮助教育,在学员中先后发展卫志毅、陈云樵、张振河、李雅翰、白怀德、李德兴等人人党,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他们和1925年冬在杨虎城部队炮兵营入党的张汉民等人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杨虎城部队中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成为杨部地下党组织发展壮大的先驱和种子。

1925年夏,杨虎城的部队由耀县转进到宝鸡虢镇地区,截击向汉中撤退的吴新田部队。经过激烈战斗,歼灭其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为驱吴运动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5年9月,杨虎城的部队接受国民党第三军孙岳部的收编,成为第三军的第三师,杨任师长。他委任魏野畴为咨议兼师政治宣传处处长。魏又介绍共产党员宋树藩、赵葆华到三师政治宣传处任宣传科科长和组织科科长。他们创办了师部机关报《青天白日报》,宣传三民主义,宣传三大政策,政治工作十分活跃。宋树藩在回忆录中这样讲道:“1925年暑假由上海回到西安。不久,组织上派我去虢镇工作。当时,杨虎城在虢镇,属于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杨任师长,师部设政治宣传处,处长魏野畴。魏未到差,他派我和赵葆华去,我任宣传科长,赵任组织科长。我们在杨部主要和杨虎城接触,出《青天白日报》。给士兵讲话,内容主要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杨虎城的讲话也是我们给他拟写的稿子。我在政治宣传处近一年时间。”兵运工作的开展,使一些国民党官兵加深了对共产党和红军的了解,开始同情革命,有的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由于中共党组织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兵运工作的广泛开展,促使该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段时间内,不与红军为敌,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不搞摩擦的友军,最终先后于1945年起义。其中赵寿山、孔从洲等领导人,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节选自《统一战线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与杨虎城十七路军的统战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