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仁之乱:日本战国时代的开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乘院与大乘院

治承·寿永内乱(也就是所谓的“源平合战”)结束后,在兴福寺别当信圆的奔走下,兴福寺得以重建。镰仓幕府成立后,大和国(今奈良县)不设守护,兴福寺作为事实上的守护统治大和。

然而这时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摄关家的分裂。镰仓时代初期,摄关家分裂为近卫家和九条家,近卫家与九条家互为对手,都试图征服另一方,掌控兴福寺。结果,信圆掌握的大乘院、一乘院成为争夺的对象。其过程迂回曲折,最终近卫家子弟被送入一乘院,九条家子弟被送入大乘院,形成一种共存状态。此外,近卫家又进一步分出鹰司家,九条家又分出一条家和二条家(也就是“五摄家”),后来这些家族子弟也进入一乘院和大乘院。

一般认为,当时兴福寺有超过一百个院家和坊舍,摄关家子弟的出家地一乘院和大乘院在其中是特别的存在。天皇与摄关家子弟担任院主的院家称为“门迹”,在兴福寺中,一乘院与大乘院就是“门迹”,称为“两门迹(两门)”。几乎所有的院家、坊舍都从属于这两大门迹,形成了以门迹为中心的主从制门流组织。学界称其为“两门体制”。

于是,兴福寺的僧侣因为出身的不同,也被明显地区分开来。摄关家出身的称作“贵种”,他们以固定的节奏步步高升,最终成为门主(门迹之主)。比摄关家地位低的贵族清华家、名家出身的僧侣叫作“良家”。“良家”阶层的僧侣虽然也具备担任别当的资格,升迁速度却有天壤之别。举一个例子,出身贵种的大乘院寻尊二十七岁就做了别当,良家出身的东北院俊圆直到四十二岁才终于就任此职。这是因为贵种僧侣享受特别的优惠待遇(良家必须要先担任权别当才能成为别当,贵种则不需要,等等)。僧侣的地位与他们作为僧人的成绩、能力毫无关系,仅仅由血脉和家族出身决定。良家绝无法凌驾于贵种之上。此外,在良家之下还有“凡僧”。

摄关家子弟就任门主时,将会继承门迹庞大的财产。而且,他们还可以对下属的院家施加影响。贵种僧侣的门流统治的深化,导致门迹之间围绕庄园等利权发生利益争端。永仁元年(1293),因为近卫、九条、一条家的对立,一乘院与大乘院爆发冲突,经镰仓幕府介入,到永仁五年总算平息(永仁的南都斗乱)。此外观应二年(1351),为争夺喜多院的控制权,两门迹兵戎相见(观应的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