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财政学是研究政府经济政策的学问,是以公共部门经济行为、政府职能及其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影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科学。
2.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财政的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3.财政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支出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从实际意义来讲,财政是“理财之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4.威廉·配第,1662年发表的《赋税论》是最早的财政学专著。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派的非财政学专门著述中较为系统描述财政学理论的代表作。亚当·斯密被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和“财政学之父”。德国旧历史学派学者卡尔·劳使财政学脱离了政治经济学母体,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
5.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认为是当代西方财政理论形成的标志。
6.财政学以公共部门经济行为、政府职能及其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影响为研究对象。
7.政府是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秩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实体。
8.财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支出理论、收入理论、管理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9.财政学研究方法包括: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此外还包括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方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等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