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成为一流匠人的12条工作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四:成大事者 勿忘初心

与付守永先生结识于两年前在义乌举办的“世界义商文化班”分享会,当时先生精彩的《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主题演讲令我感触到“双童”的企业经营哲学与先生“匠心”理论高度契合,此后便将付守永先生视为知己、导师,并时有交流、请教。

此次先生又一大作《工匠精神:成为一流匠人的12条工作哲学》即将付梓,受先生盛邀为新书发行作序时,内心有些无所适从。一是先生给予我的这份信任及尊重让我非常感动,另则是我本人出身草根,初中辍学后就随父到江西挑货郎担一路创业至今,对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专业,所以只能从我几十年的“匠人”演变过程谈一点实践的体会。

回想起来,从1979年开始创业到今天已经历了三十七个年头,初期的十五年时间里我一路折腾,从“鸡毛换糖”开始,期间收过废品,沿街卖过牙刷,放过氢气球,搞过有奖销售,摆过地摊,当过“包子军”,做过铁匠,卖过菜刀,倒过电子表、计算器、打火机,跑遍大半个中国后还是身无分文,被迫无奈下又回到义乌搞养殖业,三年后又再次失败,无奈下重新南下当“倒爷”, 就这样摸爬滚打了二十多个行当最后还是赚不到钱。

现在回想起来,我前期的创业过程都是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表面看都是因为生活所迫,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实际上是不够专注,没有坚持,过多的选择和不断的放弃,追求一夜暴富,梦想一步登天,不懂得春天播种需要秋天收获,结果当然是再多的机会也都会白白错过。

1994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再次选择“一根小吸管”作为重新创业的项目,无数次的创业失败使我在经营“双童”之后选择了更多的坚守和专注,从而逐渐抛弃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减少了唯利是图的投机心理,深刻认识到创办企业的意义所在,始终专注事物本身,全身心投入把事情做到更好。

客观上讲,吸管的生产门槛很低,属于低技术、低利润的一次性易耗品,传统的经营观念都认为吸管太小,很难挣到钱,不值得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经营。但在2000年9月的一次日本之行却彻底改变了我对这个产品的认知,也促使我转变发展思路,让“双童”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记得我第一次跟随我的日本客户桑原道昭先生到日本考察业务,他带我到日本奈良的一家一次性筷子工厂参观,这是一家利用自然老死淘汰的森林资源进行一次性筷子制造加工的企业,占地也就两三千平米,整个生产场地有条不紊,极为整洁,十几台不算太先进的生产设备,十几位看上去都有六七十岁的老年员工,但生产出来的一次性筷子却让我十分震惊。虽说是一次性的筷子,却做得像工艺品一样考究,包装更是做得极为精致,售价也吓了我一跳:五双包装的一盒筷子,出厂价格竟然高达四百多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六元多一双,是国内同类一次性筷子批发价格的一百多倍!

桑原道昭先生告诉我,这家筷子工厂已有四十五年的历史,这些员工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伴随工厂发展而来,所以工厂的效益和产品质量都极为稳定。2013年,我再次拜访这家筷子工厂,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还是那么大的规模,还是生产一次性筷子,产品还是那么的精致,唯一改变的是新社长已接替了老社长,部分年轻的员工接替了老员工。后来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日本生产的产品会如此精致的原因所在:每个人专注于事,骨子里有“职人精神”。

这家一次性筷子工厂和日本企业的绿色环保经营模式一直影响着我对企业和产品的经营思维,使我认识到坚持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变真理,从而使“双童”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在“一根吸管”上,并通过专注不辍、精进创新、用心经营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童工匠思维”,使“双童”逐渐摆脱了薄利多销的粗放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精细化管理、生态环保、与员工共成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吸管行业的“低、小、散、弱”的传统认知。下面我就“双童”二十多年逐渐形成的“匠人思维”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回顾:

“初心”纯正:让“双童”基因再造

从客户到挚友,认识桑原道昭先生时他已七十高龄,一直到他2011年去世的十五年时间里,他始终影响着我对企业的认知,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唯有对员工有利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唯有对社会有利的企业才能长久生存。

在他的影响下,我多次前往日本,学习日本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并从2003年开始在新建厂房里持续投资七千多万元,建造了包括雨水收集、废水处理、中水回用、余热采集、垃圾分类、屋顶绿化等全方位的企业节能降耗设施,从而形成了今天“双童”的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零排放“花园式”工厂,为企业每年降低能耗支出几百万元的同时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工厂建成后,我又一次性投入巨资建设了可满足近千人居住的三星级标准的员工宿舍楼,在企业取得效益的同时也让员工的生活得到巨大的提升。现在的“双童”厂区很像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满眼翠绿、四季花开、瓜果飘香。良好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位员工的内心,改变了员工的习惯,提升了员工的素养,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显著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透过现象看本质,“双童”十多年前投入巨资建立节能降耗的经营模式,建立三星级员工宿舍楼改善员工生活环境是遵循了商业本质,与付守永先生“工匠哲学”所倡导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观点高度契合,我认为先生所言的“正心”就是企业经营的“初心”和“德性”,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企业文化。唯有树立企业之德,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环境、有利于员工,把社会责任和员工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这样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并持续生存。

“恒心”已定:一生做好一件事

把一根吸管做成高新产品这个想法或许有些天马行空,但对于这个目标,“双童”人却有着异常坚定并清晰的规划和追求。

从2005年明确创新转型后,我带领“双童”的团队始终在思考吸管这个产品除了喝饮料还能干什么?十年之后的今天,在“双童”的各大电商平台旗舰店里都可以买到各种造型的创意吸管:有动物造型的卡通吸管、有内嵌风轮会不停旋转的风车吸管、有用于情侣两人共饮一杯而不用担心细菌交叉感染的爱心吸管,有帮助老人和病人吸饮不会回流的省力吸管等。

从一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吸管,到今天“双童”琳琅满目的创意吸管,“双童”的吸管已不再是简单地用作喝饮料了,几厘钱的吸管逐渐地变成了几毛钱、几块钱,甚至于可以卖到十块钱一支了。而取得这样的创新突破,绝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以“十年为一个单位”的持续积累和一点点的突破。

十年时间,全球吸管行业的知识产权中,三分之二已经被“双童”掌握,从行业标准到国家标准,再到ISO国际标准,“双童”几乎包揽了吸管行业的所有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一流匠人,不断自我进化而非僵化”,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并非简单的回归传统,而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提升并适应时代的潮流。付守永先生说的这段话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双童”作为新时代“匠人”所拥有的特质——不断创新!

“平常心”下:纵有千千诱惑,也难撼动我心

天底下有很多的事情是十分难做的,当好一个老板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机会多多、诱惑多多、陷阱多多,如何在长期的企业经营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几乎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2007年之后,“双童”独特的经营模式被社会所认知,并被地方政府作为企业标杆重点推广,一时间大量媒体争相到“双童”采访。各级领导和各地企业家团队也纷纷到“双童”参观交流,光2007年一年的时间里就接待了3500多人次。

企业红了,老板火了,领导的期待,朋友的鼓励,都认为“双童”不应该“小富即安”,应乘势做大做强,放开手脚做大产业链:上游可以做原料,下游可以做包装,医疗上用的输液管、汽车上用的连接管,只要是塑料管都应该去涉足。

还记得一次与朋友一起喝茶,朋友也是制造业的老板,但其大部分精力已花在房地产投资上,聊着聊着,朋友突然惋惜地说:楼总,你真是大材小用了,现在这个时期你完全可以通过关系,随随便便圈一块土地、包装一个项目,过几年一增值,比你辛苦做几辈子的吸管都强……

一次次的机会和诱惑被我拒绝,渐渐地我的圈子没有了,朋友也离我远去,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候在公司一待就是几个月,连大门也不出一步。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企业的经营当中,把一个大家都认为的“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回想起“双童”这二十多年的历程,我认为当老板最难的就是要拥有一颗“平常的心”,许多老板的痛苦不是因为获得太少,而是因为想要的太多!

“一流匠人的职业素养,是对工作、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保持一种清醒、一份冷静、一种定力,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付守永老师的这段话回响耳边,时时提醒着我保持理性、保持定力,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的心”。

双童吸管董事长 楼仲平

2016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