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晶圆的制造工艺
晶圆制造的主要工作是在硅片上制作电路与电子组件,是半导体全制程中所需技术最复杂且资金投入最多的制程,以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为例,其所需的工艺步骤可达数百道,其加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先进且昂贵,动辄数千万元,甚至十多亿元一台,且其所需的制造环境的温度、湿度与含尘量(Particle)均须严格控制并达到洁净要求。虽然详细的加工处理程序与产品种类和所使用的技术有关,但是基本处理步骤通常都是硅片先经过适当的清洗(Cleaning)之后,接着进行氧化(Oxidation)及沉积(Deposition),最后进行显影(Developing)、蚀刻(Etching)及掺杂(Doping)等反复的工艺步骤,完成硅片上电路的加工与制作形成晶圆(Wafer)。具体流程(见图1-10)如下:
图1-10 晶圆制造工序流程示意图
(1)表面清洗(Surface Cleaning):晶圆表面附着一些Al2O3和甘油混合液保护层,在制作前必须进行表面清洗。
(2)初次氧化(First Oxidation):通过热氧化法生成SiO2缓冲层,用来减小后续制程中Si3N4对晶圆的应力。
(3)热处理(Thermal Treatment):在涂覆光刻胶之前,将洗净的基片表面涂上附着性增强剂(Adhesion Enhancer)或将基片放在惰性气体中进行热处理。这样处理可增加光刻胶与基片间的黏附能力,防止显影时因光刻胶图形的脱落而在湿法蚀刻时产生侧蚀(Side Etching)。
(4)上光刻胶(Coating Photoresist):光刻胶的涂覆是由甩胶机来进行的。将具有一定黏度的光刻胶滴在基片的表面,然后以设定的转速和时间甩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光刻胶在基片表面均匀地展开,多余的光刻胶被甩掉,获得一定厚度和均匀度的光刻胶膜。其中,光刻胶的膜厚可以通过光刻胶的黏度和甩胶的转速来控制。
(5)光刻(Photolithography):将设计好的晶圆电路掩膜,放置于光刻的紫外线下,下面再放置晶圆片。在光照的瞬间,晶圆片上被光刻部分的光刻胶熔化,晶圆片被刻上了电路图,然后通过显影去除光刻胶,光刻胶上的图案与掩膜上的图案一致。随着极紫外光光刻新技术出现,晶圆的光刻变得更精确,也更有效率。
(6)掺杂:在真空的环境下,在光刻后的晶圆电路里注入导电材料。通过多次光刻和离子注入,能够实现多层电路的制造。
(7)晶体管形成(Forming a Transistor):在晶圆上先真空镀铜后再电镀铜,将铜沉积到晶体管上,表面形成一个薄薄的铜层。
(8)晶体管互连(Transistor Connection):将多余的铜抛光掉,也就是磨光晶圆表面,在不同晶体管之间形成复合互连金属层。芯片表面看起来异常平滑,但事实上可能包含几十层复杂的电路,放大之后可以看到极其复杂的电路网络。
经过上述工艺制程,主要的芯片制造流程结束,下一步将进入芯片封装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