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绿色消费体系,引领供给重塑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生产组织等起引领作用。消费具有个体性、主观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可塑性。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由温饱型逐步向富裕型、享受型方向发展,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但食品浪费、攀比消费、奢侈浪费等现象比较普遍。伴随网上购物等兴起,过度包装、材料浪费等问题更加突出。一些伪“共享经济”诱发非理性投资,不仅没有促进高效消费,反而造成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在由“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要把构建绿色消费体系作为引领重塑供给体系的前提,培育绿色低碳新的消费内容。
(一)有效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
我国已经完全摆脱“短缺经济”,绿色消费从生态有机食品向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绿色家电、电动汽车等不断拓展,但整体供给质量和水平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把绿色产品和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以公共交通、绿色建筑为重点,提升城乡绿色宜居水平。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提高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逐步淘汰低端落后生产能力。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快产品服务升级,打造中国制造绿色竞争新优势。
(二)鼓励绿色消费业态和模式创新
当前,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等现象仍然普遍,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尚未成为主流。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增加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为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提供支撑。要推广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推动开展二手产品在线交易,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绿色消费需求。要推动公共机构率先采购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开展无纸化办公、实施包装物减量再利用等,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和范围,发挥示范引领和撬动作用。
(三)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新风尚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把资源环境等国情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从青少年阶段开始普及绿色消费常识。加强公众宣传和政策引导,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动全社会树立节约适度消费理念,促进消费理念和文化加快转型。强化公众生态环境知情权,推动生态决策民主化,提升社会公众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意识。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财税价政策体系,激励绿色消费,抑制不合理消费和奢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