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陕西经济发展投资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针对前文对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下文给出提升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四点对策建议。
4.4.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扩大投资规模
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陕西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面对自筹资金不足(尤其是民间投资不足)、国家预算内资金比例偏小、利用外资水平低等问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激活民间资本投资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是陕西固定资产投资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前,投资资金由财政统一拨付,资金的使用约束较少,效率也较低。改革开放以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开始趋于多元化,但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民间资本在投资比例、投资形式、项目审批、原料供应等方面仍然受到很多限制,这使民间资本很难进入那些金融保险类、通信能源类垄断行业。民营企业由于受到相关政策和要求的限制,很难以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实现直接融资。体制性障碍严重限制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空间,导致民间资本缺乏良好的投资出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金开展建设,应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向民营部门倾斜,消除或减少对民间资本投资的不合理政策限制,针对民间资本制定合理的投融资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水利、电力、交通、能源、电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乡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积极完善对民间资本投资的保护政策,制定有利于吸纳民间资本的优惠政策,建立责、权、利明确,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投融资体制,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陕西经济建设。
(2)建立企业和社会投资的稳定增长机制
要使企业真正具有投资的决策权,成为固定资产产权的真正所有者,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各投资主体在追求自身合理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促进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可以把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紧密结合起来,支持企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及时采用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经验,提高投资效益,并在投资准入、税费征收、土地使用、金融支持等方面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建立起投资风险的分散和约束机制,充分释放企业和社会投资的巨大潜力,加快组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广泛吸引省内外社会资本投资创业,加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
(3)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对优化陕西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结构、分散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对陕西固定资产投融资的支撑作用,应利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拉动租赁融资和社会投资,积极利用证券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金融市场(主要是指企业短期融资券)等资本市场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可依据投资项目的性质(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确定投融资方式,对于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可采取比较成熟的BOT(建设、运营、转让)、TOT(通过转让项目的经营权进行融资)方式,由各类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政府的产业导向、发展重点及市场需求来运作。同时,梯次推进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购并、兼并或重组上市公司,在充分发挥已上市企业再融资功能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投资上市主体,建立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这些后备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还要认真筛选发债条件好、偿债资金来源可靠的大型基础设施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向社会公开筹集投资资金。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市场,推动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在陕西聚集。
(4)积极吸引外资
陕西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一线两带”,且以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如合作兴办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和投资西安的天然气建设),对农业、市政公用设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较低。外商投资的地区和结构不平衡会引起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制约作用。有研究表明,影响外商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东道国对外资的欢迎程度、法律完善程度和企业运行的便利性,而不是税率的高低。为此,政府应按照“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思路,按照以西安为“龙头”,以“沿桥”为重点,以陕南汉江工业走廊原材料、食品、电力产业开发带,和陕北能源、重化工产业开发带为两翼的外资利用战略布局,把利用外资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行为,打造服务型政府。还要规范外商投资准入制度,凡未列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外商投资准入审批事项,都应予以取消。对于法律法规规定内的外商投资准入审批制度也要进行改革,减少审批内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政策法规的透明度。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陕西的优势产业和发展基地,如2013年的微软、宜家和强生等。应在鼓励外商投资兴办创汇农业项目、改造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积极争取境外优惠贷款和国外无偿援助,还应充分发挥西安、宝鸡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综合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在吸收外商投资中的载体地位,吸引跨国公司在陕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从而促进陕西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4.4.2 加快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投资布局
由前文中陕西省的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率现状可知,陕西省产业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投资效率。因此,要提高经济发展的投资效率,需要加快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投资布局。
(1)第一产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陕西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不高,首要问题是投资规模不够,其次是农业技术不够先进,因此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尤其是扩大农业科技与教育事业的投资规模,从而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投资效率,以推动陕西省现代农业加速发展。要加大对第一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就要加强对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机器设备、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加强以农田水利和改良土壤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此外,在第一产业逐渐萎缩的状况下,还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程度,为提高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带来契机。
(2)第二产业:积极推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由于陕西省多年来工业投资和工业增长的粗放型、外延型特征未见大的改观,第二产业投资效率逐年降低,从而影响了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要处理好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的投资比例关系,尤其是提高高、深、精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促进加工工业向规模化和高技术化转型升级。要减少对传统的能源、化工、有色冶金等低效率和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加大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一方面要积极提升改造传统行业,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进一步强化能源产业和国防科技产业的优势,提高第二产业的整体投资效率,并带动其他产业合理发展,促进陕西经济增长。
(3)第三产业: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针对陕西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首先应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加第三产业中基础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如交通运输业、电网建设业、公共服务业等。此外,首先还应积极利用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见,提升第三产业投资效率。其次,要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通信、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的门槛,通过市场配置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以及投资效率的提高。最后,科技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陕西省第三产业投资效率。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科技投资力度,突出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按照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把投资建设重点引向鼓励兴办和引进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同时,也要加快第三产业的改革开放步伐,把握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和引进现代服务新型行业,加快壮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以此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第三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进而提升投资的产出效率,推动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4.4.3 协调区域间固定资产配置
陕西省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不均衡,因此要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积极解决好地区间固定资产投资不平衡问题,对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提供强有力的投资政策支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借助陕西省推进三大地区协调发展的有利契机,完善“一市一策”举措,配合区域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投资,努力推动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
关中地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星火科技产业带和先进的制造业等优势,要在积极利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吸引各类投资机构到关中投资创业。要进一步刺激消费市场,发掘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潜力,以扭转现有的依靠财政支出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现状,实现关中创新发展。此外,关中地区还要充分利用该区域的交通、土地及资源等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要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关中的西安市,可以充分利用地区的资源、区位和科研教育优势,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要鼓励第三产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和通信服务业等的发展,从而带动陕西省其他区域经济的发展。
陕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性资源,应在继续发挥现有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产业优势的同时,一方面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转化,不断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重点转变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的过分依赖,保障陕北的持续发展。同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拥有先进科技的第二产业发展,积极开展陕北地区的红色旅游产业,以此带动食品餐饮业、交通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此外,陕北特殊的山区地理条件降低了快速开展高新科技农业的可能性。对于这一落后现象,政府可以采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就业导向,完善教育机制,保障“人人有学上,人人有文化”。对于卫生事业而言,则应保障农村信用医疗保险的落实和实施。
陕南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优势,但总体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生态保护压力大,因此,应该用循环经济理念开发生物、矿产、旅游资源,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一方面,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发展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全面发展,以实现陕南循环发展。此外,陕南要充分利用该区域的特种绿色旅游资源,积极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覆盖范围,积极宣传和培育特色旅游景点,使旅游业成为带动陕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陕南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发展中药材产业和绿色农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类型。
4.4.4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学技术进步的累积效应可以促进各个产业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提高,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首先陕西省应在技术层面上,继续保持较高的技术进步增长;其次,应加快拓宽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技术进步;最后,健全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改变技术进步不适合产业结构的不良局面,提升适合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