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列传
你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吧。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小时候学习过断案诉讼,因此他虽然善于处理官府事务,对学问却知道的不多。他担任宰相后,赵匡胤就劝他多多读书。赵普到了晚年的时候,手不释卷,每次回家后便把门关好,打开书柜取出书来读到很晚。第二天,他在处理政事时非常机敏,好像从书上得到了很多启发。
在赵普去世后,家人打开他的书柜一看,只有半本《论语》。所以,后来有人说,赵普凭借着这半部《论语》,就帮助赵家治理好天下了。
赵普曾上奏荐举某人任某官,但是赵匡胤却不赞成。第二天,赵普又上奏荐举,赵匡胤仍然不予任用。到了第三天,赵普再一次荐举,赵匡胤大怒,将奏折撕碎扔在地上。但是,此时的赵普却仍然神色不改,跪在地上捡起撕碎的奏折,拿回家又重新粘好,次日再次上奏推荐。
赵匡胤于是有所体悟,最终任用此人,且在日后对其非常认可,对赵普的远见也甚为叹服。
赵普接连的荐举使得赵匡胤大怒,将奏折撕碎扔在地上。
商定国策
新朝旧臣范质被罢免宰相后,曾经上书给赵匡胤推荐赵普。赵匡胤接纳了他的建议,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当时朝廷中的行政文件是没有宰相签署敕令的,赵普就以此为由上奏皇帝。赵匡胤说:“你只需要负责呈进敕令,我为你签署可以吗?”赵普说:“这是有关部门官吏的职责,不是陛下您做的事。”于是,赵匡胤命令翰林学士讲求旧制,翰林学士窦仪说:“现在您的弟弟赵光义任开封尹、同平章事,正是宰相的职位。”赵匡胤下令将签署权赐给赵普。赵普被任命为宰相后,赵匡胤很重用他,事无大小都向他咨询,然后再做出决断。
赵匡胤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身着便装出巡,去一些功臣家里。因为这个习惯,赵普每次退朝都不敢随便穿戴,以免皇帝突然到来而自己穿着随便失去礼数。
有一天傍晚,天下着大雪,赵普以为赵匡胤不会出门了。然而,赵普回家没多久,就听见有人敲门。赵普急忙出门,看到赵匡胤站在风雪中。赵普诚惶诚恐,急忙把他迎进屋内。赵匡胤说:“我已经约好晋王了。”不一会儿,当时还是晋王的赵光义也来了。赵普把厚垫子铺在地上,请他们坐在堂中,在炉火上烧肉吃。于是,赵匡胤开始与赵普商议攻伐太原。赵普说:“太原地处抵挡西、北二面之地,如果我们把太原攻下,那么我国必将独自抵挡这两面的压力,倒不如等平定其他各国以后再去攻打太原。到那个时候,太原这一弹丸黑子之地,哪里能够逃得掉呢?”赵匡胤笑着说:“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特地试探一下你的看法罢了。”
读史学成语
诚惶诚恐: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惶恐不安。形容尊敬、恭维、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例句:见首长时你那诚惶诚恐的样子,如今我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手不释卷: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例句:见他手不释卷的刻苦样,我不忍心打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