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敏感期:让孩子走好第一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规范敏感——让孩子自立自律

孩子的身体不断发育成长,同时大脑也在不断健全,思维不断成熟。等孩子2岁半左右,慢慢会显出“小大人”的样子,即进入了社会规范敏感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父母会发现,这些“小大人”可能会模仿妈妈做饭的样子,会和小伙伴玩各种“成人角色”扮演游戏……这正是孩子意识发展的表现,也是他成长的标志。此时的孩子越来越喜欢融入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待在一起。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意识转向外界,所以是帮助孩子明白日常生活规范、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律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也学会修正自己行为,使与伙伴的交往能够顺利进行。正是由于对社会规范的敏感,孩子也更关注自己在父母、伙伴眼中的形象。

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孩子有一种极力向外扩展的个性,即向别人“证明”自己。这时的孩子会主动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付出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然后满怀喜悦地向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小小成功。

社会规范敏感期历程

2岁半的孩子有了更鲜明的外倾性,对群体活动更加热心,对一些社会规范的事物(比如看红绿灯过马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也逐渐萌发,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和思考去看待外界的事物,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此时的孩子会非常乐于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千万不要打压孩子的这种积极性,可以让他们主动去做穿衣、吃饭、整理玩具这些简单的活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3岁后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执拗行为开始减少,逐渐对社会规范有了更多理解。

3岁前的孩子对父母正确的要求不理解、不采纳,往往通过哭闹让父母妥协。

但到了3岁后,孩子已经能够听懂父母简单的劝告,逐渐理解并遵循父母的安排做事情。这说明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适应。

在社会性交往方面,孩子也在不断成熟。1岁左右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关注自己的感受。但到了3岁以后,就开始关注同伴的行为和理解成人的指示,能够简单地交流。孩子还会出现一定的模仿行为,向成人或受人欢迎的同伴学习。在和其他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还能学会协商、谦让、合作等多种基本的交往原则。3岁之后的孩子,交朋友的意识也逐渐觉醒,和小朋友的交往丰富了孩子的社会行为实践。

天天和乐乐是一个幼儿园里的好朋友,天天比乐乐大一岁,像照顾自己的弟弟一样照顾着乐乐。乐乐也很喜欢和天天哥哥在一起,一会儿看不见天天,就会满幼儿园找他。天天和乐乐每天一块玩游戏、看图画书、吃饭。天天教乐乐玩具的玩法,给乐乐讲图画上的小故事,护着乐乐不被别的大孩子欺负……俨然是个“大人”了。

天天在幼儿园非常受伙伴们欢迎,天天就把乐乐“介绍”给自己的好伙伴,有了众多小朋友的乐乐也不总吵着找妈妈了。虽然乐乐只有两岁三个月,慢慢地也成了和天天一样的“孩子王”,和其他孩子相处融洽。天天和乐乐不仅享受到友谊的甘甜,还成为了人人夸奖的懂事的好孩子。

像天天和乐乐一样,处于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孩子有向别人敞开心扉交往的需求。一旦孩子对周围人的戒备心理消除,渴望融入集体的孩子就会大大方方地和别人交往,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像个“大人”。

社会规范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在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父母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和自由的交往环境,让孩子自己去做、去交往,并给予适时指导。孩子的社会性意识和经验需要孩子在具体的社会性交往中去亲自体验,所以父母应该适时协助而不是强烈干预。抓住合适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有利于孩子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立自律的生活。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模仿的特点,通过自身的行为来为孩子示范,或者设定一些游戏(比如孩子很喜欢换角色表演),将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教给孩子。父母也要和周围的邻居、朋友多一些交流,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带去正面的影响。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如聚会、参观、演出等,通过耳濡目染的模仿,让孩子形成基本的社会规范认识。

对于孩子来说,任何社会交往能力都是从实际活动中获得的。他们需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因此成人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在家里,父母要多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多让孩子和周围邻居家的孩子交往;在幼儿园,老师要鼓励小朋友之间多交往,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并及时协调孩子之间的矛盾。

此外,还要给孩子一定的约束。对于孩子一些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比如把幼儿园好玩的玩具偷偷拿回家),父母一定要温和且坚定地阻止。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很容易听从父母的引导,因为他们很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肯定。父母面对孩子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绝对不要大动肝火,否则,容易强化他们的这些行为。其实,向孩子讲清道理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一旦当孩子能够明白大人所说的话,就能够很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