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烈母贺兰氏
代国灭亡后,苻坚接受投降的燕凤的建议,将代国的地盘一分为二,黄河以西的地区交给了灭代“急先锋”铁弗部的刘卫辰,以东的地区交给了独孤部的刘库仁。
刘库仁原本是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因此对落难而来的贺兰氏母子很是友善,照顾有加。拓跋珪母子就此安顿下来,在这里过了几年安稳时光。
拓跋珪从孩童渐渐成长为一个少年,刘库仁对他颇有好感,史书称“恩勤周备”,他觉得拓跋珪有一种不凡的气度,所以刘库仁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说:“这个孩子有争霸天下的志向,你们一定要毕恭毕敬地对他。”
刘库仁显然不是第一个看出拓跋珪能成大事的人,事实上,早在拓跋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常人的征兆。他出生的晚上,本来天色已暗但突然复明,拓跋什翼犍觉得这是吉兆,很是高兴。第二年,又有一个重大发现,拓跋珪的胞衣丢弃之处,居然长出一棵榆树,后来繁衍成一片榆树林,消息传开,人们都暗暗称奇。
这样的桥段实在太多,尤其是对于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如果出生时没有一段离奇的故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开国之君”。
这样舒坦的日子,到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结束了,因为独孤部换了头领,刘库仁被混在自己队伍里的前燕皇族慕容文所杀,因此,头领位置由他兄弟刘眷接替,但刘库仁的儿子刘显不服,发动叛乱,杀掉了刘眷,自立为头领。
在对待拓跋珪的态度上,刘显和他父亲完全相反,刘库仁眼里满是“欣赏”,而刘显看到的却只有“威胁”。毕竟拓跋珪根正苗红,而且表现出了超乎同龄人的天资禀赋,是代国最让人信服的继承人。
刘显杀心渐起,准备要动手了。
刘显召集部落头领们开会,拓跋珪也在参会之列,刘显想借机杀掉拓跋珪。这个密谋被一个叫作王霸的大商人知道了,他与拓跋珪私交甚好,趁乱机智地踩了一下拓跋珪的脚,拓跋珪心领神会,急忙骑马逃至母亲所在的七介山。
一计不成再来一计,刘显准备带兵突袭,拓跋珪又到了命悬一线的时刻,所幸刘显弟弟刘亢泥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姑,她派人赶来给贺兰氏报信。刘显的谋士梁六眷也让人来密报,这位梁谋士是拓跋什翼犍的侄子,情急之下,贺兰氏让拓跋珪带着几个旧臣连夜逃往她的娘家贺兰部。
“英雄母亲”又一次隆重登场了,她没有逃走,而是在营地里等待刘显,她担心刘显发现拓跋珪逃走而派兵追赶,贺兰氏变被动为主动,约刘显来喝酒,贺兰氏长得很漂亮,有这样的美人陪着饮酒,刘显一杯接一杯,很快便醉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贺兰氏早早起来到外面故意惊动马匹,然后回来哭着向刘显要儿子,她装作很伤心地哭诉:“我儿子昨天还在这里,怎么现在死活找不到了,你是不是派人把他杀了,听听马都被惊了。”
刘显一头雾水,分明记得还没下命令啊,心里想肯定是手下揣摩他的意思,提前下手干掉了拓跋珪。
拓跋珪在母亲的掩护下顺利逃到了贺兰部,而这位“英雄母亲”则被迫留在虎穴中。很快刘显就得知了真相,知道上了这个女人的当,大怒之下要杀掉贺兰氏,贺兰氏走投无路,灵机一动逃到了刘亢泥的家中,在神车之中躲藏了三天,然后由刘亢泥亲自找哥哥求情,贺兰氏才保住项上人头。后来独孤部发生内乱,贺兰氏趁乱逃出,长途跋涉到贺兰部,母子得以团圆。
按说到了娘家应该平安了,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当时贺兰部的头领是贺讷,他是贺兰氏的哥哥,他对拓跋珪的到来感到很高兴,心里想借助自己外甥代国嫡系继承人的名义来招揽代国旧部,从而使得贺兰部变得强大起来,所以他诚恳地对拓跋珪说:“复国之后,可别忘了老臣。”拓跋珪则毫不客气地表示:“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当然不会忘记舅舅的恩情!”
贺兰部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作贺染干,他是贺兰氏的弟弟,算起来也应该是拓跋珪的舅舅,但他对自己这位外甥相当不喜欢,始终觉得他是个隐患,嫉妒心作崇的他,带兵包围了拓跋珪的营地,下令让手下剁了拓跋珪。
又该“英雄母亲”出场了,这是她第三次为保护儿子挺身而出,贺兰氏得到消息,走出营帐,痛斥带兵而来的贺染干说:“你们想杀死我的儿子,到底想置我于何地呢?”并表示如果想杀拓跋珪,那就先杀了自己,从自己尸体上踏过去。
面对大义凛然的姐姐,贺染干最终认怂了。
登国元年(386年)正月,在贺讷和代国旧臣的拥戴下,十六岁的拓跋珪正式登上了代王的宝座,成功复国。复国几个月后,拓跋珪不甘心受到贺兰部的牵制,带着一些部众南迁到代国的旧都盛乐,同时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