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广播报》——从“报纸主编”到“新闻主播”
Carol小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写作文,为此我想尽了各种方法。我发现她虽然不喜欢写,但喜欢说、喜欢画,于是就给她提议一起办份报纸,并给报纸起了个名字叫《嘴巴广播报》。
《嘴巴广播报》基本上保持每月一期的节奏,具体“发行”日期不限,每月当中只要有新鲜好玩的事儿就出一份,最关键的一条宗旨就是题材不限、形式不限。从书信到相册,从文章摘录到电影评论,从艺术作品到采访,从创造发明到旅行游记……写作内容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上创意、爱上写作,是办这份报纸的初衷。
1.人生初体验
创刊号
1999年春节,《嘴巴广播报》创刊。
这段刊登在头版头条上的短小精悍的文字,可以说是Carol人生中的第一篇新闻采访稿!
“在永嘉路上,住着一户人家,有三口人。其中一个是懒惰先生,我采访了他,他说他只要睡觉。这户人家的女儿,活泼可爱,这户人家的妈妈更是活泼可爱。我祝愿懒惰先生一直睡到三千一百年。”
1999年,电影《小鬼当家》很火,上海电视台便紧跟着这部电影的热映做了个真人秀节目,这是我印象当中的首次儿童真人秀电视节目。
我替女儿报了名,她是第一期的第一个孩子。记得节目播放后,我带她去超市买东西,很多人都认出了她,当时还颇有一番“星妈”的感觉。
根据编导要求,拍摄前父母必须不露声色,借故离开,留下她一人在家,然后编导会让一位由演员扮演的陌生人上门跟她交流,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惊险”故事。
创刊号中收录的《第一次拍电视》就是Carol回忆当时拍摄时的一些情景。我至今都记得她在回忆时惊魂未定的那副神情。
“音乐是人类的朋友。有了音乐,我们能生活得更美好。我们的音乐在天空上是神仙,而我们人类只是一部分。”这段极富哲理的文字,刊登在创刊号封底上,我很喜欢,甚至觉得它与某些音乐大家论述音乐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99年2月继创刊号之后发行的第二期报纸,起名为“开学前的大扫除”。
这期中主要有两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Carol发表了她的第一首小诗。全诗如下:“刚睡又起床,去去又回来。总是忘关灯,总是忘关门。”
第二期
第二个亮点是Carol为当时所热映的动画片《花木兰》写了句广告词:“一部对父母很有感情的片子——《花木兰》。”
第三期
孩子的头脑中总是充满各种有趣的想法。1999年3月在《嘴巴广播报》的第三期头版头条中,Carol为我们描述了她未来的家会是什么样的:
“如果我有一个新家,我就先找好位置,把东西放好,再放上很多花,在花上贴上絮,一根一根的,很好看!晚上找几个朋友来我家开派对!”
从初中开始到高中,Carol读的是寄宿学校。因为不常见面,所以我们常常会通过书信来交流,而这种习惯始于刊登在1999年3月第四期的母女书信往来,并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这是我收到的Carol写的第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她问了我几个有关我的问题,比如我的出生年月,以及我喜欢的东西或事情。
我回答说:“我生在冬天,月份是两位数的,而且这两位数相加之和为2;我喜欢的东西和事情很多,但最喜欢的是多多经常贴在妈妈耳边说的一句话,和多多跟妈妈一起做的一件事。”
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让她自己去猜。
在第四期报纸中,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小眼看大世界》的栏目,看似幼稚的语言却充满了无限童趣。
“我觉得晾衣服很有意思。我真想天天做,因为在晾衣服时抬着头、看着天,就像一只幸福的小鸟一样飞来飞去。”
“我不相信地球会毁灭,因为从来都没发生过这种事。”
《嘴巴广播报》的第五期和第六期分别是两个特刊。
第五期以“我的娃娃”命名,Carol对娃娃的概念做出了自己的一种界定。
她说:“娃娃是很软而且是很小的,比我们小太多太多……”
她问:“娃娃有没有自己的学校?娃娃会不会嫁给一个王子?娃娃会不会像我一样聪明呢?娃娃会遇到困难吗?”
除此之外,这期最大的亮点就是Carol的首次时装设计发布会!其中所有裙子都是由她自己设计制作的。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是爸爸的生日特刊,我和Carol一起设计草拟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爸爸的家、爸爸的饮食喜好、爸爸的爱好、爸爸的朋友、爸爸的工作、爸爸和妈妈、爸爸和多多等诸多方面,目的就是让她对父亲有更多的了解。
第六期
在这期《嘴巴广播报》中,Carol还给爸爸写了一封信。
她在信中写道:“爸爸,在你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熟悉《湖》。但你能不能出一张流行音乐的唱片,因为我喜欢听流行音乐。我希望它们能比你以前出的《湖》《凤凰于飞》更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希望!”
从第一篇新闻采访稿、第一首小诗、第一句广告词到第一次时装设计发布会,乃至第一封家书,这些平常看似不起眼、转瞬即逝的小事情,却是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从细微中观察、捕捉、分享生活瞬间的小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嘴巴广播报》无形中成了一份记录孩子成长的珍贵档案。
我很庆幸我和Carol在20年前就采用这种“分享”的方法,留住了我们原本早已忘却的时刻。我们是不是可以称得上是“朋友圈”的先行者呢?
2.在旅行中自由生长
旅行其实是带给孩子(尤其是较大年龄段的孩子)诸多写作灵感与素材的最好路径。
在旅行途中,既可以花上一些时间真正去欣赏自然中或秀美,或壮观的景致,去亲吻路边那些花草树木;又可以零距离地去接触万物生灵,听听它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歌唱”,把它们录下来;还可以体验民俗、探访古迹……
旅行既是一堂自然写作课,也是一次勇敢者的探险之路,更是小小旅行家、小小画家和小小摄影家得以自由生长并发展的一片沃土。
总之,旅行也是Carol报纸内容的重要来源,其最大的烦恼往往不是没有内容或太少,而是因为太多,不知如何做删减。
这时候,我这个创意顾问的工作就是启发、帮助她根据每期报纸的主题一起来定夺版面内容,并尽可能地提供给她更多的写作思路与表现形式,比如影集、旅行手册、有声报纸等,当然最后会让她自己在其中做出一个选择。
所有这些有意思的写作过程,现在想来仍然历历在目,令人寻味。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几乎每次旅行前,Carol都已早早打点好一切事务,比我当初所做的还要有计划、有条理,甚至更为细致周到。
第七期报纸封面
这些曾经留在报纸上的痕迹,或许正是Carol的旅行日志或出行计划的雏形。
第七期《嘴巴广播报》的内容主要讲述的就是我和她一起去崇明森林公园露营的故事。
整份报纸被设计成了一本“影集”,其中以Carol和小马丹娜(她为小马起的名字)之间的依恋之情,以及在帐篷内露营作为贯穿主线。
当所有照片被挑选并贴好之后,Carol便根据这些照片即兴讲述露营时的一些小故事,并录在磁带上。讲述内容由她自己定,可长可短。
那次去森林公园露营,我们就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内。
每天一早醒来,Carol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帐篷旁边的小树林,和小马丹娜对话,一说就是半天,她俩常常互相对视,彼此的眼神都充满了爱,令在一旁拍照的我羡慕不已。
所以当她在录制磁带上的故事时,讲述的其实都是她对小马丹娜的回忆与思念。可惜现在找不到那盘磁带了。
第十期《嘴巴广播报》也是与旅游相关的,整期报纸记录了女儿去广州旅行的过程。报纸被设计成一本插画书的样子,Carol在封面上画了一张中国地图,上面明显标注着广州的位置所在。书的内页则对广州海洋馆的整体结构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示意说明。另外,还包括一些当时在广州的行程安排等诸多内容。
除了记录旅行,古典音乐、文摘、小发明也有可能是我们《嘴巴广播报》的主题,这些都为开拓女儿的视野、丰富她的童年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1999年到2001年,《嘴巴广播报》在2年间共“发行”了24期。
2015年,Carol成了一名正式的英语新闻主播和记者,并拥有了自己的周更栏目。从主编到主播,《嘴巴广播报》功不可没!我曾开玩笑地跟Carol提过一个建议:“你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履历上郑重地写上一笔——林忆菁,1999年至2001年《嘴巴广播报》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