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经典交相辉映
《小猎犬号航海记》与《物种起源》是达尔文所著的两部交相辉映的不朽经典。由于两部书的内容性质不同,写作风格也迥异。虽然达尔文一生著作等身,但他说:“我从未受过文体的训练,我写作时,只是先把材料在脑子里尽量理清,然后用我能够随手拈来的普通语言表达出来而已。”窃以为,达尔文的这番夫子自道,既是谦词,也是实情。我发现,在这两部风格迥异的书中,达尔文所受弥尔顿《失乐园》的影响时隐时现:从“生命之树”到“纷繁的河岸”,从“岛屿也就像一个个的斑点”到“连风都比地壳稳定啊”。
作为一个西方古典音乐资深发烧友,我常常爱拿音乐来做类比。在我看来,倘若把《物种起源》比作气势恢宏的瓦格纳大歌剧的话,《小猎犬号航海记》恰似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或威尔第的《茶花女》;抑或,把《物种起源》比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或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交响曲》)的话,那么《小猎犬号航海记》就像莫扎特的一组组玲珑剔透的即兴钢琴小品。若从文字风格上比较,我会不揣冒昧地用我所喜爱的两位盛唐诗人作比:《物种起源》好比杜子美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那样谨严内敛,而《小猎犬号航海记》则宛如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般豪放不羁。总之,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出发,达尔文的这两部经典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仔细玩味。
最后,我想借机至为荣幸地介绍一下本书译者陈红女士。我与她虽然从未谋面,却又似乎心仪、相知很久。我们是很多年前在网上结识的文友,她1980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旋即留美,在美获生物学博士,其后一直在波士顿地区从事医学生物学研究。跟我一样,她也是达尔文门下的“走狗”。她最初引起我的注意,是由于她博览群书、才思敏捷,而且英文写作流畅、地道。因此,当译林出版社寻找《小猎犬号航海记》的译者时,我便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她。虽然此前我并未见过她的中文文字,但我深信,一个母语不好的人,其外语水平绝对好不到哪里去。当我读罢她的部分译文初稿时,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我前面引述的《小猎犬号航海记》的一些段落便摘自本书,她译笔的灵秀与精湛,读者自可评判,就无须我絮絮叨叨了。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我深信本书一定会给读者们带来类似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