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特征

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强大生命力,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分析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经验,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下,将之提升为系统性的理论学说。而在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成果,体现出明显的民族特征。在研究范式和分析工具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创新成果的合理吸收和有效借鉴,体现出兼容并蓄的理论特征。

(一)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强大生命力

什么样的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经济学?什么样的经济学适合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中国经济学研究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经济学是一门历史学科,这是对经济学学科属性的马克思主义界定(何自力,2015)(35),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重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历史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带有的历史性使得它必定会随着历史变化而不断更新完善,从而成为将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学说。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看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从这一认知出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理论的发展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性结合,在社会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努力解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理论逻辑与社会发展实践的有机统一。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了理论随实践发展、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与时俱进,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相结合,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这明显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尊重历史过程、注重社会发展实践的特征,也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60多年,从当前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态势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无疑取得了最为瞩目的成就,通过对这60多年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将其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路径选择。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了建设社会发展实践和理论学说的空间性,注重对特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下经济理论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研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指出:“人们在生产、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重视社会发展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历史性,还强调其空间性,特别是不同分析对象空间差异所带来的理论分析上的不同。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一特征,当其与苏联的经济社会实践相结合时就产生了苏联政治经济学,当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时,也必然会催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因如此,马克是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继承了这一理论传统,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再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它对人们社会实践的尊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始终强调理论不是人们主观意念和单纯的逻辑思考得来的,其必然立足于鲜活的社会实践。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面临理论和认知上的迷茫,邓小平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尊重社会实践的这一鲜明特征出发,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为改革和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出发,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尊重实践过程和事实的基础上,对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理论提升,使之成为系统性的经济学说。对这一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反思与经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是在立足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实践的背景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也更为艰巨。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凸显,环境污染和社会治理等新的挑战不断加剧,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特征,将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有机结合,继续保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实问题的强大解释力。

最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理论正确与否的判断依据并不仅仅是其理论逻辑是否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它关注经济理论是否反映客观现实、能否经受实践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现实需求所产生的理论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就是科学的理论、正确的理论。

(二)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经济理论的实践性和历史性。这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体现出不一样的理论成果,带有典型的时空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反映了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过程及其所得经验成果。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融合,为“市场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蓝本。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主义大论战”中,以兰格为代表的东欧经济学家提出了“市场社会主义”,试图为在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但是由于东欧经济和社会体制等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一理论最终也伴随着东欧经济的衰败而被人们忘却。但是,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保持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经过近40年的探索,中国逐渐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效。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成功,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有力地回答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好市场经济等重大理论问题,从而为早期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提供更加充实的佐证。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素材,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在长达40年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的困扰,比如收入分配、区域差距、环境污染等。这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素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从实践出发,实现理论突破,实现研究对象、目标任务、经济制度理论的理论创新(洪银兴,2016)。以研究对象的理论创新为例,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等绿色生态问题是与生产力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学应直接以生产力为研究对象,构建起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性理论学说(洪银兴,2016)。可见,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到系统的理论学说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因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有效回答以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未能回答和得到验证的理论难题。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中国的应对经验也为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标任务和理论体系等提供了重要素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这一理论打上了时代烙印。

(三)融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民族智慧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及其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一方面依赖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政治和经济社会体制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价值模式和文化伦理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思想引导、行为指引作用(王立胜郭冠清,2016)。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集体主义和国家意志的信任与服从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很多重大问题的解决能够体现出及时、高效的特征,从而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集体主义和国家政府的情结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使得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改革和发展特征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并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智慧结晶。

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集体主义价值模式的强调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统一性。与西方信仰的宗教文化中所强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不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注重人们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并将个人行为融入整个国家意识中。再加上“三纲五常”的教义约束,个人的行为难以超越家庭和集体的约束,从而表现出对家庭、集体的爱,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模式(郭冠清,2006)(36)。集体主义的价值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特征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够快速汇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一些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个人总能与集体、国家意志保持一致,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改革和制度变革的快速执行和推广。以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快速推行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例,它们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的产物。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中,都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理念与生产组织形式的有效结合,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关系。因此,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效时,不能够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价值理念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影响,将这种源于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价值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可以更加清楚地分析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模式和文化观念密切相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对节俭、积累、勤劳的重视使得中国长期以来存在消费不足,居民形成了轻消费、重储蓄的行为模式(叶德珠等,2012)(3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奇迹在于,中国在技术水平落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背景下,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理解这一“增长奇迹”的重要视角是长期增长的投资水平,而这种长期投资的背后则依赖于中国高储蓄率的支撑。可见,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模式和文化观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中国经济条件落后的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依靠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对国家振兴的民族情怀,将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之后,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起步与发展。传统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决策和生产、消费行为,并通过市场经济的媒介作用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形成过程中也必然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结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又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民族性,使其成为立足于中国,同时又对世界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学说。

(四)借鉴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其对待其他理论的兼容并包性,特别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包容和借鉴是其能够在全世界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在理论的基本假设上,针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地继承,并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分别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的不同侧面(孟捷,2007)(38)。只不过,与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一般经济人假设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强调个体经济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许多资本”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试图将其扩大到个人与阶级之间(Foley,2004)(39)。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认识外,结合经济学发展的趋势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也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必要的借鉴吸收。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吸收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规范化与研究方法多元化。程恩富强调,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创新中要坚持“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纳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中(程恩富,2005)(40),从而充实和完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视角,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较多地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特别是定量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工具,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徐梅保健云,2010)(41)。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形成和发展中必然会充分吸收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优点。

在研究对象上。以《资本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注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研究,而西方经济学则重视研究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如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其研究对象更为具体,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西方经济学则以要素价值论为核心(余斌,2007)(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加强了对生产要素的研究,特别是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中。而且,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形式的深化,生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加大,也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加丰富,理论解释力和现实指导力不断提升。

通过吸收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理论发展与实践演进相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境界,也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