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企业创新能力理论

随着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的发展,在核心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很多学者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开展了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构成。对创新能力的研究,可以分为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与技术有关的技术过程、技术资源、技术知识、技术产出;创新管理能力主要是侧重管理要素、对创新的战略管理、对创新的计划控制等,是通过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过程,以促进组织创新活动的开展。对创新能力测度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和创新管理能力的测度,也可以分为按照过程的创新能力测度和按照结果的创新能力的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理论的综述主要包括企业的能力理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管理能力等部分。

2.2.1 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

企业能力的理论来源于战略管理和经济学中的理论,主要是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探讨。

2.2.1.1 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内容

能力的概念最早来自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他提出了分工和专业化的理论,专业化促进了个人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形成了能力。随后马歇尔关注企业内部的职能分工以及企业的内部成长。管理学研究中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也关注个人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企业能力的提高。巴纳德认为企业的能力主要是存在于组织成员的协调之间。随后对企业能力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战略管理学派,在对企业内部竞争优势来源的探索中,主要形成了资源基础理论以及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论。Wernerfelt(1984)发表了关于资源基础观的文章,从资源基础观来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把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和管理都视为一种特殊能力。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于1990年发表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视线引向企业内部,关注企业自身资源,关注企业的异质性与成长。在核心能力理论的构成中,包括了技术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管理能力。随后一些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开展了研究,其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中也包含了创新管理能力,之后笛德等把创新管理能力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开展了对创新管理能力的研究。

表2-7 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和主要内容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自行整理。

2.2.1.2 能力理论之间的关系

从上述关于能力理论的综述中可以看出,随着核心能力理论的逐渐发展,一些学者认为核心能力中最主要的构成就是企业的技术能力。L.Westphal.L.,Kim&C.Dahlman认为企业技术能力中的创新能力是其中的主要构成,认为创新能力是为自己获取知识而进行的基础研究;而应用研究是获取有特点商业含义的知识,把技术和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新产品、工艺和服务的开发。随后在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很多学者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构成包括了对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Daft提出了创新双核心的观点,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构成,创新管理能力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逐渐得到关注,结合创新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开展了深入的研究。Brown和Fai(2006)对创新过程中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而在对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中,许庆瑞等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了技术能力以及战略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研究和发展能力、界面管理能力等。

很多学者认为目前的核心能力理论与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研究逐渐趋同。有学者将核心能力等同于技术创新能力。而创新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逐渐得到了同样的重视,两者构成了创新能力的双核心。

图2-6 能力理论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笔者自行整理。

从国内外对创新能力的度量和构成研究来看,对创新能力的研究按照结构可以分为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按照创新过程,可以分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运作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

2.2.2 技术创新能力理论

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逐渐与企业创新理论相结合,核心能力包括了技术创新能力等内容。从核心能力研究中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起源于技术能力的研究。技术能力包括以下要素:①寻找可靠的可选择的技术,并决定最合适的引进技术的能力;②对引进技术实现投入到产出的变革能力;③改进技术以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能力;④使引进技术适合本地区实际生产条件的能力;⑤对采纳技术渐进性创新发展的能力;⑥在自身R&D基础上通过制度化研究取得较重要的创新和突破的能力;⑦制订基础研究计划并进一步提高、改进技术的能力。其中包括了技术引入的创新、技术采纳创新、突破创新等方面的技术创新。Lall将技术创新能力定义为“企业有效吸收、掌握和改进现有技术,并创造新技术所需要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其次,从对创新能力的定义和测度中可以看出,很多研究都把创新能力等同于技术创新能力。很多研究并没有对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区分,Trott把技术创新能力定义为“企业创造创新产出的潜力”。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度量,OECD推荐了几个测量指标,包括专利数、创新数量、新产品销售比例以及创新支出占销售比例。有些研究用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运作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来对创新能力进行分析。Hurley,Hult用组织采纳的新思想数作为衡量组织创新能力的指标。张国良和陈宏民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定义、度量及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创新能力需要从创新数量、创新效果、创新效率和创新速率4个方面进行衡量。创新数量是指产出能力,创新速率是指采纳创新的快慢速度,创新效果是指创新的质量、附加值能力,创新效率是指资源的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比(58)

上述对创新能力的测度主要是从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进行的分析,随着一些研究的开展,很多学者将创新能力分为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等维度进行研究。逐渐在创新能力中关注组织管理的方面。Burgelman,R.,T.Kosnik,M Van de Poel.(1988)建立了组织创新能力的审查框架,包括5个方面:第一,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分配;第二,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和行业创新变化的能力;第三,理解行业技术发展的能力;第四,影响创新的商业结构和文化;第五,处理创新活动的战略能力(59)

Benn Lawson,Danny Samson(2001)提出创新管理是组织能力的一种形式。企业需要培养这种能力,从创新过程运作开始,最终导致了产品创新、服务和过程创新。他们认为创新能力的构建包括7个维度:战略和愿景、处理竞争的基础、组织治理能力、组织智力、创造力、组织结构和系统、技术管理(60)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建设,如Brady和Davis(2004)提出了当一个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或者技术领域时的能力建设模型:从下到上的项目导向的学习过程和从上到下的商业导向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开发公司的组织能力,以及执行绩效(61)

国内学者傅家骥(1998)、魏江、许庆瑞(1995)等对技术创新能力开展了研究。陈海秋(2003)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证明了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创新资源及其管理水平共同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其中,技术创新管理包括组织结构、创新氛围、界面管理等(62)

表2-8 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④王斌。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8。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自行整理。

①王伟强,许庆瑞。企业工艺创新的源与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1993(5)。

②王斌。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6):13-14。

③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④魏江,许庆瑞。企业创新能力的概念、结构、度量与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1995(5)。

综上所述,随着核心能力、动态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发展,创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都成为这些能力中的关键内容。创新理论和能力理论逐渐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与企业的核心能力趋同,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是创新活动和创新项目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中的创新管理能力也就逐渐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2.2.3 创新管理能力理论

随着创新管理活动在创新活动中重要作用的体现,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研究都将技术创新能力分成了与技术系统有关的能力、与管理系统有关的能力。一些对技术创新能力构成的研究侧重于按照组织职能进行划分,包括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等,缺乏关注具体创新活动中资源配置的能力,如知识的积累和管理过程中的因素、技术创新能力关注创新的结果和功能。而创新管理能力关注创新的过程,创新管理就是对创新资源的协调和整合配置的过程,因此创新管理能力就是对创新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能力,是在创新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规程和行为。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中开始逐渐关注创新管理的问题,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研究也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一个关键部分,创新能力研究也逐渐开始关注创新过程管理中的关键活动。

2.2.3.1 笛德创新管理的核心能力

笛德(Tidd,J.)、本珊特(Bessant,J.)和帕维特(Pavitt,K.)(2012)从技术、市场和组织变革集成的角度对创新管理和所形成的创新管理的核心能力进行了研究,认为创新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建立惯例并适时打破旧惯例,建立一套完整的新惯例与成功的创新管理密切相关,而且也可以产生企业特有的竞争能力。这种新惯例的不断建立与企业动态核心能力中需要建立的惯例研究也趋同。创新管理能力是动态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需要以综合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管理,认为需要对创新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需要培养综合的创新管理能力。他们认为在创新管理中,开发企业能力的过程存在层级关系。基本技能是与计划、项目管理或理解顾客需求等相关的一些行为。

表2-9 创新管理的核心能力

续表

资料来源:[英]笛德(Tidd,J。),[英]本珊特(Bessant,J。),著。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第四版)[M]。陈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另外,他们提出了5个问题来审查组织的创新管理能力:第一,组织有创新战略吗?第二,组织建立有效的外部联系了吗?第三,组织有有效的实施机制吗?第四,组织有支持创新的组织氛围吗?第五,组织是一个与创新管理有关的学习型组织吗?并提出了对创新活动过程评估的一些指标,既包括战略层面、创新产出的评价,也包括运作与过程的质量、成本、顾客满意程度的评价。

笛德(Tidd,J.)等对创新管理的研究关注了组织层面的因素,也关注了项目层面的因素,虽然对创新管理能力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明确给出创新管理能力的构成和维度。

2.2.3.2 毛武兴的全面创新管理能力

浙江大学毛武兴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全面创新管理能力开展了研究,构建了全面创新管理能力的框架,认为全面创新管理能力由战略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市场需求管理能力以及基础管理能力构成,并研究了创新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式,对电子信息行业的创新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基础管理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和市场需求管理能力。利用TCL等企业作为案例进行全面创新管理能力构建的研究,并分析了全面创新管理能力形成的机理。

但是,该研究并没有对创新管理能力构成中的项目过程管理的能力进行研究,缺乏从创新项目的视角深入地开展对创新项目管理要素的研究,研究也缺乏深入地分析如何提升全面创新管理能力。

图2-7 企业全面创新管理能力框架与创新绩效相关性概念模型

资料来源:毛武兴.企业全面创新管理能力研究: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6,5.

2.2.3.3 创新管理能力构成维度

对创新管理能力构成维度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与创新活动管理有关的创新能力构成维度、技术创新能力构成维度的研究,以及对创新管理变量的测度和审计研究等内容。Per Sundsrt?m,Annika Zika-Viktorsson(2009)认为有明确的愿景目标以及自由度、产品结构的透明度、提高交流、确保问题的所有权是创新活动开展的促障。从项目层面说明了创新活动管理的内容:严格计划,有里程碑、有技术问题解决时的灵活性,根据新的观点和过程创新考虑计划;基于共同的愿景和目标,通过计划和正式的会议进行协作;为了提高交流,具有自主交流的场合;个人有责任来找到技术解决方案;客户的理解,通过反馈讨论客户的需求;工程师对创新负责,保证观点在新产品中执行等(63)

Richard Adams等构建了创新管理测度综合框架,从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包括输入管理(人、物质和财力资源、工具)、知识管理(创意、知识库、信息流)、创新战略(战略方向、领导)、组织文化与结构(文化、结构)、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收益平衡、优化工具的应用)、项目管理(项目效率、工具、沟通、合作)和商业化(市场研究、市场测试、市场营销),并对每个方面变量的测度进行了综述和界定。其研究为开展创新管理能力变量测度的开发、开展创新管理能力实证研究提供了依据。

对创新管理及创新管理能力测度的研究总结如表2-10所示。

表2-10 创新管理能力构成维度和测度

①Benn Lawson, Danny Samson. Develop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Organisations: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pproac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1, 5 (3).

②Richard Adams, John Bessant, Robert Phelps.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 Review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6, 8 (1): 21-47.

③Cormican, K., O’Sullivan, D. Auditing Best Practice for Effective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J]. Technovation, 2004, 24: 819-829.

④Goffin, K. Pfeiffer, R.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UK and Germa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M]. London: Anglo-German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Society, 1999.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自行整理。

①Burgelman, R. A., Christensen, C. M., Wheelwright, S. C.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4th edition [M]. New York: McGraw Hill/Irwin, 2004.

②Verhaeghe, A., Kfir, R. Managing Innovation in A Knowledge Intensive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KITO) [J]. R & D Management, 2002 (32): 409-417.

③毛武兴。企业全面创新管理能力研究: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6:5。

④Tufan Koc, Cemil Ceylan. Factors Impacting the Innovative Capacity in Large-Scale Companies [J]. Technovation, 2007 (27): 105-114.

⑤王兴元,魏江。中国创新管理前沿(第3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⑥Elena Huergo.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as A Source of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Sp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 [J]. Research Policy, 2006, 35: 1377-1388.

⑦Javier Perez-Freije, Ellen Enkel. Creative Tension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How to Support the Right Capabilities [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5 (1): 11-24.

⑧Chiesa, V., Coughlan, P., Voss, A. Development of A Technical Innovation audit [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6 (13): 1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