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分析架构与研究假设
Pattie认为,政治参与理论主要包括基于选择视角的理论和基于结构视角的理论两种形态。(35)基于选择视角的理论包括理性选择论、认知介入模型、政治动机模型等。理性选择论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从成本和收益视角研究行动者的政治参与行为,其核心思想是认为当收益大于成本时,行动者就会参与政治行动。而认知介入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个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意愿和能力,是影响政治参与的核心因素。政治动机模型则认为,政治参与动机越强,就越可能参与政治行动。基于结构视角的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模型、政治动员模型、社会资本模型等。社会经济地位模型认为,公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就越有可能参与政治行动。而政治动员模型认为,自愿组织、政党组织或大众传媒的政治动员越强,公民参与政治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资本模型则认为,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诸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等社会资本越丰富,参与政治行动的概率越大。
伏巴等人对上述政治参与理论模型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理性选择论无法解释当成本大于收益时,为什么仍会有人参与政治活动;而社会经济地位模型同样无法解释社会地位如何影响政治参与的水平。为了弥补上述政治参与理论模型的缺陷,他们提出了公民自愿理论模型这一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模型。他们综合了基于选择论视角和基于结构论视角这两类模型中的核心变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上述两类理论模型的超越,其核心是在强调政治参与作为一种集体行为的基础上,从政治参与所必需条件的角度,考虑人们为什么不参与政治。伏巴认为,政治参与是一种非强迫、无报酬的自愿行为,人们之所以不参与政治,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不能参与”,二是“不想参与”,三是“没有人要他们参与”。具体而言,“不能参与”是因为他们缺乏公民技能、金钱和时间等政治参与所需的资源;“不想参与”是因为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缺乏政治效能感、政治知识、政治信息和政治信任感等政治参与动机;“没有人要他们参与”是因为他们没有加入自愿组织、教会或政党组织,处于政治动员网络之外。(36)这意味着,公民自愿理论模型将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概括为公民政治资源、政治动机和政治动员网络三个核心解释变量。
伏巴强调,政治资源是公民拥有的以其社会经济地位为基础的参与政治的技能,包括时间、金钱、公民技能等;政治动机是指参与政治的心理态度与信念,包括政治兴趣、政治效能感、对党派的认同、集体意识等;政治动员网络则主要是指公民的社会网络,包括公民加入自愿组织、宗教组织、政治组织的种类和数量。
政治资源是公民自愿理论模型中最核心的变量。伏巴针对社会经济地位模型强调社会经济地位对公民政治参与影响的观点,指出传统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关系的分析,尚缺乏具体、清晰的因果解释机制。伏巴认为,需要把社会经济地位与直接影响政治参与行为的政治资源区分开来,人们拥有的空闲时间越多、资金越丰富、组织和沟通能力越强,其参与政治行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基于这一理论观点,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上网时间对网络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
假设2:公民技能对网络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
政治动机是指参与政治的心理态度与信念,在公民自愿理论模型中是通过政治兴趣、政治效能感和政治党派认同等进行测量的。本研究主要借助政治兴趣和政治效能感对政治动机进行实际测量。Krueger等人发现,互联网使用的确会增加人们的政治参与,不过在那些政治兴趣更高、对自己的政治效能感估计更高的人身上,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这种提升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37)基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3:政治兴趣对网络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
假设4:政治效能感对网络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
在公民自愿理论模型中,社会网络对动员公民政治参与有着重要影响。伏巴等人关注的社会网络主要是教会,他们发现参加教堂活动对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动员作用。考虑到中国公民的实际情况,笔者在研究中主要借助公民参与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情况,来分析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社团活动参与程度对网络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
此外,本研究尝试将政治观念纳入分析框架。所谓政治观念,是指社会公众对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权威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等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38)阿尔蒙德和伏巴在《公民文化》一书中将政治观念划分为三种类型:参与型政治观念、臣属型政治观念和狭隘型政治观念。其中,拥有参与型政治观念的人对自己在政治体系中的权利、责任以及效能感均具有较高的认识和评价,因此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愿望;拥有臣属型政治观念的人对自己在政治体系中的责任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而对于其所拥有的权利和行动效能感的认识和评价则很低,这类人更愿意接受和服从执政者对其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安排,因此对动员式政治活动具有较高的参与度,而对自发性的政治活动则基本不参与;而拥有狭隘型政治观念的人对自己在政治体系中的责任、权利及效能感均没有清晰的认识,处于政治体系的边缘地带,政治参与意愿很低。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6:拥有参与型政治观念的网民,其网络政治参与程度高于拥有臣属型政治观念和狭隘型政治观念的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