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爱清洁讲卫生,不做脏兮兮的“小花猫”
如何让孩子爱清洁讲卫生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小宝贝爱清洁讲卫生,看起来干干净净,闻起来香喷喷的。然而,现实与梦想之间总有太多的差距,生活中父母常常看到自家的孩子脸上脏兮兮的,总爱挂着两行鼻涕到处乱跑,玩游戏的时候弄脏了小手,也不知道洗一洗。如果说,男孩子脏一点也算正常,可是偏偏有的小女孩也是脏兮兮的,这可让父母不知所措了。
要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一个人在涉世之初就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常常与他的卫生习惯息息相关。而那些容易生病的孩子,多少在卫生习惯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正因为如此,父母更应该在个人卫生方面给孩子定好规矩,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小鹏的妈妈是一所医院的医生,由于职业上的关系,她特别注重儿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并且在这方面制定了许多规矩。
妈妈告诉小鹏:“如果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孩子,就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首先,小鹏要从饭前便后洗手做起哦。”
小鹏有点不明白,于是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饭前便后洗手呢?”
妈妈耐心地解释说:“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双手去碰各种各样的东西,这样双手上会沾很多有害的细菌。如果饭前便后不洗手,就会把那些有害的细菌吃进肚子里,这样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来,就得去医院打针吃药了。”
小鹏听完妈妈的讲述,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每当小鹏洗手的时候,妈妈都会为他准备好毛巾、香皂,后来便把这些东西放在小鹏容易拿到的地方。妈妈还教会小鹏洗手时把袖子挽起,手心、手背都洗干净。刚开始的时候,小鹏不会,妈妈就耐心地给他作示范。
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小鹏每天早晨起来后,都会自己洗脸、洗手。特别是每天吃饭之前,也不用妈妈提醒,小鹏自己就会主动用香皂洗手,再把手擦干。另外,小鹏一吃完东西,就会把小嘴擦干净,有时候看到妈妈切水果,手上有汁的话,就会提醒妈妈:“妈妈,把手洗干净再吃吧!”
有一天晚上,几只蚊子咬了小鹏,妈妈赶紧打死了蚊子。可是却不小心,把它的血弄在枕头上了。妈妈看小鹏正睡得很熟,也没有换。谁知道,第二天早上小鹏一起床,就指着枕头上的血渍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儿都弄脏了。赶快换掉吧!”
“呵呵,那是昨天晚上帮小鹏驱赶蚊子留下的。妈妈这就换掉。”
通常情况下,孩子不爱清洁、不讲卫生的表现有:不喜欢洗澡、刷牙,不爱惜自己的眼睛,指甲长了不修剪,经常用手指挖鼻孔,或者穿着干净的衣服到处乱抹,等等。孩子不爱清洁的原因,一是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导和管理,对孩子不良的卫生习惯没有作出适当的规定和监督;二是由于父母本身的卫生习惯也没有做好,这就难怪孩子像一只“小花猫”了。
父母千万不能认为,孩子的个人卫生情况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它通常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面貌。如果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一塌糊涂,那么一定会给人留下邋遢、没规矩的印象。不讲卫生的孩子既不文明,又对身体健康不利,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孩子不讲卫生有关。所以,父母应该想办法改掉孩子不爱清洁的坏习惯,让孩子自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首先,父母要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作模仿对象。只要父母能够以身作则,让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让孩子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次,父母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定:比如孩子不洗澡,就不能够睡觉;不洗手,就不能够吃饭;不刷牙,就不能够吃早点等等。如果孩子犯了规,父母也用不着打骂教育,只要按照规矩的约定而行就可以了。
再次,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饭前不洗手,病菌易入口”,如果孩子每天不洗澡、饭前便后不洗手,那么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父母也可以通过书本、图片等工具,让孩子了解牙患、细菌等情况,告诉孩子如果不讲卫生,那么后果就是忍受疾病的痛苦。
此外,孩子天生就具有很强的察言观色的本领,当父母因为孩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而面露怒色时,孩子能够很轻易地察觉到父母的心思,然后悄悄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比如当父母发现孩子总是不喜欢洗脸时,父母就可以对孩子说:“乖宝宝,妈妈(爸爸)真的很担心,如果你每天都不洗脸,小朋友肯定会叫你小花猫的。”孩子看到父母发愁的脸,肯定就会乖乖地去洗脸了,否则孩子也会感到很内疚的。
父母动之以情的确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富有同情心的——只要看看他们爱护动物的样子,就可以发现这一点。因此,父母可以把自己担心的事情告诉孩子,然后渴望得到孩子的帮助,这样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痛苦,从而萌发自己的同情心,想办法改正自己的行为。这样既不用逼迫孩子,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对于不爱清洁,不讲卫生的孩子,父母也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好孩子爱清洁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只很可爱的小花猫,它长得十分漂亮,可是它从来不爱清洁。
每一次,小花猫和小朋友们做完游戏,弄得浑身脏兮兮的,也不知道洗手,回到家里就吃饭,拿起食物就往嘴里塞。
爸爸妈妈对小花猫说:“乖孩子,要爱清洁讲卫生,知道吗?”
小花猫点了点头,可是却把爸爸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没有记在心里。
有一次,小花猫和小朋友们一起踢足球,一不小心掉进了水沟里,把身上的衣服都弄脏了。小朋友叫小花猫回家洗个澡,小花猫却说:“没关系,我回家再洗澡,我们接着玩吧!”
在回家的路上,小花猫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吃零食,它也买来吃。回到家里,也不洗手,也不洗澡,拿起勺子就开始吃饭。
由于小花猫太不爱清洁,所以小朋友们都不再理它,也不再找它一起玩耍了。小花猫感到很难过。终于有一天,因为小花猫吃了脏东西,生病进了医院。
小花猫感到很内疚,它哭着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爱清洁讲卫生,再也不让妈妈为我操心了。”
“乖宝宝,真懂事!”妈妈摸了摸小花猫的脑袋,然后细心地照顾它,给它喂饭吃,躺在病床上的小花猫渐渐好了起来。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小花猫变得爱清洁讲卫生了。它每天都会洗好脸,梳好头发,整理好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现在,小朋友们也愿意和小花猫玩了。
从此,小花猫在爸爸妈妈,还有小朋友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如何对付不爱洗澡的“小鸭子”
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给自家的小宝贝洗澡真是一件最费心的事情!尤其是第一个孩子,由于没有什么经验,给孩子洗澡的时候,父母就像上战场一样,心里紧张,动作僵硬。
可是,孩子不洗澡能行吗?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可能善解人意,把洗澡当作一天中的乐事,尽情享受;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不可理喻,把洗澡当成受刑一样,哭闹挣扎。
这天晚上,爸爸妈妈正在给3岁的儿子乐乐洗澡。爸爸用双手抱着乐乐,妈妈轻轻地给乐乐的小屁股抹上淋浴露。可是乐乐呢?他在爸爸的怀里不断挣扎着,又哭又闹,好像受到什么严重的伤害。
爸爸妈妈都很担心,以为乐乐是哪里不舒服,不然为什么一洗澡就大哭大闹呢?带着种种疑问,爸爸妈妈来到儿科医院咨询,专家告诉他们,给乐乐洗澡用的淋浴露和毛巾都没有问题,对皮肤不会产生任何的刺激,洗澡用的水也温度适宜,孩子哭闹可能是心理上的问题。爸爸妈妈想,也许需要给乐乐制定更严格的规矩,孩子才会听话了。
爸爸妈妈也明白,给孩子制定规矩并不是强迫孩子必须洗澡,而是让孩子真正地爱上洗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爸爸妈妈回忆起来,夏天的时候曾经带着乐乐去海边度假,小家伙特别喜欢在海里游泳。因此,爸爸妈妈决定给洗澡换一个名字,就叫“海洋游乐场”。
晚上,给乐乐洗澡的时候,爸爸妈妈设定了定时器——以前在海边度假时,乐乐总想去海里玩,他们就用定时器定好下海的时间。爸爸妈妈希望这个方法在家里也能够适用。
“当定时器响起时,我们就可以去‘海洋游乐场’玩了。”妈妈告诉乐乐,“可是现在时间还没到,我们先听爸爸讲个故事吧!”
当爸爸的故事讲完,定时器也响起来了。妈妈带着乐乐一起准备毛巾和淋浴露,乐乐还兴奋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游戏呢?”当乐乐跟着妈妈来到浴室,他看到了自己所见过最美丽的“大海”。原来,爸爸妈妈将五颜六色的泡泡放进了浴缸里,远远看去就像大海上的五彩阳光一样。“大海”上还有“游艇”和载着肥皂盒的玩具船呢!
这时的乐乐已经高兴得手舞足蹈了,他迫不及待地跳进浴缸里,开始玩他的“海洋玩具”。妈妈一边唱着儿歌,一边用手挤上淋浴露,让乐乐自己洗头。这次洗澡,乐乐既没有哭闹,也没有反抗。爸爸在旁欣喜地看着,他甚至不用去帮忙。
从那以后,爸爸妈妈规定乐乐每天至少洗一次澡,而且洗澡的时候要逐渐减少玩水的时间,要好好享受洗澡的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都养成了不爱洗澡的不良卫生习惯,这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无疑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当然,想要培养孩子勤洗澡、爱清洁的好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关心理健康专家给父母的建议是:父母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多和孩子交流“个人卫生与健康常识”问题,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爱清洁讲卫生的意识。也可以像上面故事里的乐乐父母那样,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勤洗澡,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作为父母,你有义务让孩子知道:假如每天不洗澡、不换衣服、不注意个人卫生,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假如孩子总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还会喜欢你吗?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相互监督,随时检查对方的个人卫生,比如衣服鞋袜是否干净,指甲是否清洁,身体是否有难闻的异味等等。
当孩子真正认识到勤洗澡的重要性,以及不爱洗澡的危害性之后,父母就可以给孩子制定规矩:以后爸爸妈妈负责给孩子洗澡,孩子负责给自己的小布偶洗澡,从而调动孩子勤洗澡、爱清洁的积极性。另外,为了给予孩子更大的鼓励,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在整洁干净的玩具照片上贴一朵小红花;孩子洗完澡之后,也可以在自己整洁干净的照片上贴一朵小红花。这样孩子便会渐渐养成勤洗澡的良好卫生习惯。
为了预防孩子在洗澡时出现哭闹、反抗的情况,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孩子洗澡的时间作出让步
在一些可以调整的事情上,父母可以作出适当的让步,比如给孩子洗澡的时间安排上,就可以尽量灵活一些。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孩子因为洗澡而错过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孩子正在看有趣的动画片。
2.在洗澡之前,预先让孩子作好准备
如果父母能在洗澡之前,预先让孩子作好准备,那么孩子就能够顺利地从玩耍时间过渡到洗澡时间。父母可以在孩子洗澡前对他说“闹钟响了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洗澡了”、“再过几分钟,给你洗澡的时间就到了”或者“等你看完这集动画片,就应该洗澡了”。
3.速战速决,避免不必要的拖延
如果你的孩子年龄太小,不能帮助父母准备东西,因此父母就要在洗澡之前,就把洗澡所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这样可以速战速决,避免不必要的拖延,从而将父母和孩子的不快乐降到最低。
当然,对于那些十分“顽固”的小家伙,父母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让他们爱上洗澡:
1.了解孩子不愿洗澡的原因
2岁左右的孩子不愿意洗澡,大多是由于害怕肥皂泡浸到眼睛里;大一点的孩子不愿意洗澡,大多是由于他们正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被洗澡的事情破坏了玩兴。父母只要弄明白孩子不愿意洗澡的真正原因,妥善地进行引导,孩子自然就会愿意洗澡了。
2.让孩子体会洗澡的乐趣
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洗澡的乐趣,父母可以在洗澡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嬉戏。如果父母像洗脏东西一样给孩子洗澡,那么孩子反抗也就理所当然了。如果父母在浴缸里放置一些玩具,让孩子乐在其中,孩子自然会把洗澡当成一种享受和娱乐,更没有理由拒绝了。
3.洗澡的时候尽量顺着孩子
在洗澡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比如洗澡水的温度由他自己来掌控,淋浴露由他自己来涂抹等等,父母应该无条件地满足孩子。
4.让孩子自己洗澡
除了给孩子洗澡,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洗澡。当孩子还太小时,父母可以坐在孩子旁边,耐心地指导孩子。当孩子的年龄稍大一些,身体的协调能力比较成熟了,父母就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自己洗澡了。
每天刷刷牙,口腔更健康
父母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确很少帮孩子刷牙,当孩子可以自己动手时,也很少督促孩子刷牙。对于年纪较小、一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每天晚上睡觉前不给他刷牙,那么简直就像在无形中免除了一场战争!否则的话,父母只能让小家伙躺下来,在给孩子刷牙的时候,他还会发出惊叫,不停地挣扎、哭闹。
我们都知道,刷牙是保持孩子口腔清洁的主要方法,它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因此父母应该及早给孩子制定规矩,关于刷牙绝对不能马虎。
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的乳牙迟早都会脱落,因此刷牙并不是那么重要。父母的这种观念当然是错误的,只要去儿童医院牙科看看就会发现,患有各种牙疾的孩子都喜欢在睡觉前吃零食、喝牛奶,而且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刷牙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没有给孩子定过这方面的规矩,对于孩子是否刷牙,怎样刷牙,也漠不关心。
可能父母对于幼儿龋齿的危害并不十分了解,这种常见的儿童牙疾,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巨大。预防儿童龋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此,父母应该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定:平时要少吃零食,尤其在睡觉前尽量少吃或者不吃甜食,注意口腔的清洁,吃后要记得刷牙。另外,父母应该每隔半年就带孩子去医院做一次口腔检查,如果发现孩子患有龋齿,就要及时进行修补、治疗。
当然,对于不爱刷牙的小家伙,父母也应该想尽办法,让孩子爱上刷牙,时刻保持口腔的清洁。
小雨今年才刚刚2岁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只要一听到爸爸妈妈说刷牙两个字,她就会号啕大哭,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哄她,她都是大哭大闹,一点也不配合。
为了给小雨刷牙,爸爸妈妈真是费尽了心思,可是到最后都没有一点效果。究竟怎样才能让小雨爱上刷牙呢?爸爸妈妈每天都为这个问题绞尽脑汁。后来,爸爸的一位同学告诉他们:“想让孩子爱上刷牙其实也不难,只要做父母的能够抓住孩子的脾气,用不同的方法就能够引导他爱上刷牙。”
爸爸的这位同学是儿科牙医,虽然从学校毕业没几年,可是关于儿童牙齿的问题,他却很有研究。小雨的爸爸妈妈从这位牙科医生那里学到很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让小雨爱上刷牙的方法。
比如爸爸常常会在小雨面前作出非常有趣的刷牙动作,一边刷牙一边对小雨说:“小老虎不刷牙,牙齿早晚掉光光……”小雨觉得很有趣,也开始模仿爸爸刷牙的动作了。
另外,小雨的妈妈还经常给小雨讲刷牙的故事,用反面的事例引起小雨的注意,比如:“有这样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每天都不刷牙,后来牙齿全部变黑了,最后只能去医院用钳子拔掉。后来小朋友都笑话他,爸爸妈妈也不喜欢他了……”
除了引导小雨模仿刷牙的动作,以及给小雨讲刷牙的故事外,爸爸妈妈还在小雨刷牙的时候,和小雨做许多关于刷牙的小游戏。比如一家三口进行刷牙比赛,每天早晨和晚上睡觉前,爸爸妈妈都会和小雨争先恐后地到卫生间刷牙,比谁刷得更认真、更干净,获得胜利的一方将有特殊的奖励——其余两人的亲吻。
就这样,小雨渐渐地爱上了刷牙,有时候是爸爸妈妈帮她刷,有时候她自己也抢着动手刷牙。小雨现在还会提醒爸爸妈妈:“你看,你还没刷牙,小心牙齿掉光光哦!”
爱牙护牙是孩子必须学好的一门功课,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影响深远。父母想让孩子爱上刷牙,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制定相应的规矩,让刷牙渐渐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父母用来引导孩子洗澡、洗脸的方法,在刷牙的问题上同样奏效。
父母刚开始教孩子刷牙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排斥把牙刷放入口内,尤其不满一岁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孩子较为敏感,甚至可能出现呕吐感。对此,父母不用过于担心,在开始教导孩子刷牙时,可以先选一支大小适中的软毛儿童牙刷,那些颜色鲜艳,印有卡通图案的儿童牙刷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刚长出乳牙,正处于口腔期的婴儿,父母可以让孩子先把干净卫生的牙刷,当作玩具放入口内,让孩子渐渐习惯牙刷在口腔中的感觉,也不用急着严肃地要求孩子马上学会自己刷牙。
每天父母在刷牙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拿着自己的小牙刷,站在一旁观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孩子将小牙刷随意地伸入口腔中比划。慢慢地,当孩子学会刷牙的动作之后,父母就可以开始教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了。“左刷刷,右刷刷,上刷刷,下刷刷”,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刷完,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同时也要让孩子躺下,仔细检查孩子是否刷干净。
教会孩子正确刷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作。做父母的除了给孩子制定规矩,还应该作出良好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除了要求孩子在每晚睡觉前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刷一次牙,还应该和孩子一起养成刷牙后不再吃零食的习惯。
另外,父母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牙膏
如果孩子说他不喜欢牙膏的味道,父母千万不要责怪他。事实上,许多牙科医生都认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只要用清水和牙刷清洁牙齿就行了。当然,这种做法最好不要超过一周。父母还可以时时更换牙膏,用不同的牙膏吸引孩子。有的牙膏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含有水果味道,孩子一般都会很喜欢。如果孩子的年龄太小,还不懂得如何吐出牙膏沫,父母最好给孩子选择无氟牙膏。
2.尽量少使用带吸管的杯子
有的父母喜欢给孩子使用带吸管的杯子,因为它便于携带,而且孩子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可是,如果杯子里装的是饮料或者含糖分的水,使用吸管每次只能喝一点点,这样就会使孩子的牙齿与糖分接触更长的时间,增加患龋齿的机会。因此,父母最好在孩子2~3岁的时候,就给孩子使用正常的水杯,3岁以后就不要再使用任何饮料杯。如果有时必须使用带吸管的杯子,也应该保证杯子里装的是清水。
3.定期去看儿童牙医
一般情况下,第一次给孩子看牙医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或者满一周岁的时候,6个月以后再去复查。在带孩子看牙医之前,父母可以先到医院看看,或者向身边的邻居朋友咨询一下,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推荐。
让孩子整洁得体秀出自己
孩子大多喜欢追求潮流,然而他们的穿衣着装风格在父母看来压根儿就不得当!很少有父母能够容忍孩子穿着正式的礼服出席非正式的场合;穿着便装参加正式场合的活动;穿着旅游鞋参加宴会;穿着宴会鞋去沙坑玩;穿着有大窟窿小裂口的蓝色牛仔裤满世界乱跑;大冷天的不穿外套就出门;下雨天光着脚丫子就跑出去……尽管这也许只是孩子标新立异、张扬自己个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为孩子的着装问题苦恼不已。父母觉得美观得体的着装,在孩子眼中成了“老土”;孩子觉得新潮时髦的服装,在父母看来却一点规矩都没有!关于孩子的着装问题,父母似乎总是和孩子持不同的意见,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爸爸写下的“悔恨书”:
那年女儿刚刚3岁,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每天起床非吵着要穿裙子。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可能认为裙子是世界上最美的服装吧,其他的就像肮脏的垃圾一样。不管我和她妈妈怎么给她讲道理,她就是不听,每天早上起床最少要用半小时纠缠在这个问题上,而且我们总是在她惊天动地的哭喊声中乖乖就范。
我真的无意和女儿作对,也不是想干涉她的审美趣味,如果是夏天我不说什么,春秋季我也可以容忍,可是在极度严寒的冬季也非要穿裙子,我就有点接受不了。在经过一系列的口头教育之后,女儿仍然没有改变的意思,最后我只得采取武力教育——打她的小屁股,并且吓唬她:“这么小就只知道臭美,长大了还了得?你再吵嚷着要穿裙子,小心我把你从窗口扔出去!”
女儿很快就安静下来了。经过这次狂风暴雨,妻子也时常给女儿做思想工作。妻子的谆谆教诲基本与我的思想保持一致:一个小女孩,从小就只知道把注意力集中在外在修饰上,长大后就会变成一只花瓶,甚至是坏女人。
渐渐地,女儿好像理解了妈妈的意思,或者是我的暴力和恐吓的结果,总之,她再也不提穿裙子的事,甚至到了炎热的夏天,应该穿裙子的时候她也拒绝穿裙子。
后来,我和妻子都感到悔恨,因为我们给女儿买了无数条漂亮的裙子,可是再也没看到女儿欣喜的笑容。现在女儿已经上高中,她基本上不穿裙子,并且穿着越来越中性化。想想以前女儿穿上裙子,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公主,现在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每一个小女孩都有爱美的天性,可是故事中的那个小女孩,却在爸爸的体罚恐吓、妈妈的思想教育下,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穿裙子的小女孩将变成坏女人。这是一件多么可笑,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父母希望孩子衣着得体,看上去更有规矩一点,这并没有错。如果孩子总是一身奇装异服,完全不符合他们学生的身份,那么就会显得特别没规矩,同时也会给父母带来很多尴尬。因为别人可能会说“那孩子穿成那样,怎么他的爸爸妈妈也不管管啊”。很多时候,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审美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有的父母只允许孩子挑选便装,因为他们觉得学校的要求比孩子选择的衣服更加保守一些;有的父母则对孩子的穿着制定了严格的规定,比如孩子的衣服必须合体、大方端庄、不花里胡哨、没有破洞等等;还有的父母则把穿衣服的选择权直接交到孩子手里,对于他们的着装不闻不问,甚至视而不见。
有的孩子非常讲究穿着,他们常常通过一些奇怪的打扮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让自己在学校里看起来更潮一些,最后他们大出风头。然而,孩子这副非主流的穿着,却并未得到大家的认同,甚至被大家看成“异类”,从而渐渐疏远。因此,父母应该及早给孩子制定规矩,对于孩子不得体着装要勇于说“不”,同时也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质,以客观的态度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乐观快乐、积极向上的孩子。
事实上,父母的要求也并不多,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穿着得体的服饰,去相应的场合。可是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总是在穿衣问题上和父母产生分歧,这已经不仅仅是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的问题,而是关乎孩子是否有规矩。那么,父母如何让孩子的穿着更加得当呢?
1.给孩子制定一些穿衣规则
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父母有义务严格规范孩子的着装行为,就孩子穿衣的问题制定一些规矩,举例来说,孩子的衣服起码应该是干净整洁的,与季节和天气的变化相适应,在特别的场合要穿特别的衣服。当然,在这些规矩之外,父母还应该留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自己穿着的权利,让孩子自己作出决定。想想吧,如果3岁大的孩子想去游乐园玩一天;5岁大的孩子想去看邻居刚出生的小猫咪;或者10岁大的孩子想去快餐店吃汉堡包,在这些场合父母非要规定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吗?当然没有这个必要。父母只需要坚持一条基本原则——孩子的衣服应该是干净整洁、舒适得体的。
2.想方设法,让孩子配合你
在孩子因为穿着问题和父母发生正面冲突之前,父母最好能够想出一个简单易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父母可以在出席某个场合的前几天,通知孩子,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接受你的决定,也有准备的时间,比如“这个周末我们要去看望爷爷,希望你能穿上爷爷送你的那套衣服”;其次,给孩子一定的选择,要让孩子明白,他要么选择这件,要么选择那件,必须在这两者之中选择一个,比如“爷爷生日那天,你可以穿他送给你的那条红色的连衣裙,或者你可以穿那件蓝色的背带裙,你选哪一件”;最后,父母还可以用某个东西或者某件事情,刺激孩子积极配合你,比如“如果你同意穿爷爷送给你的那条连衣裙,那么我可以给你买一双和它相配的鞋子”。
3.适当地尊重孩子的选择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父母可以在衣服的选择上,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当父母问他“你打算怎么办”的时候,顺便让孩子了解你所关心的问题,以及你希望他考虑的做法,比如“下周日是你舅妈的生日,我希望你到时候看起来又体面又可爱,你觉得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注意,父母要做的是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会在无形中感受到父母的信任,也许他真的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并且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还可能会请父母帮他最后定夺!
让孩子的房间更“规矩”一点
小晨每次做完作业后,总是习惯性地将作业本以及学习用具到处乱扔。他的房间里也是乱七八糟的,从来不收拾一下。
来看看小晨的房间吧,床上堆满了脏衣服,被子没叠好,枕头胡乱摆在一旁;书桌上杂乱无章地摆放着书本、铅笔、小棒、直尺、墨水等;书架上东倒西歪地放着各种书籍;再看看地板上,到处都是小晨的玩具,有的还被弄成了零件,四处散乱着,连脚都下不去。
爸爸妈妈也经常提醒小晨,要把自己的私人空间收拾干净、整洁,可是小晨就是不当一回事,心想反正房间乱了,妈妈也会主动帮忙整理的,何必要自己动手呢?爸爸妈妈也没办法,因为他们觉得小晨还小,一有时间就帮小晨整理房间。只是每次整理过后,几天后又是一样乱糟糟的。
由于小晨从来不收拾自己的房间,渐渐地形成了惰性,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的。他常常忘了带课本,或者学习用具去上学。很多时候,他的作业本会在乱糟糟的房间里“失踪”,并且再也找不到了。
爸爸妈妈为小晨感到担忧,可是也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他们真担心再这样下去,会给小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
很多父母可能都亲眼目睹过这样“壮观”的场面——脏衣服堆成了小山,一眼望不到头;脏盘子四处散乱,发出难闻的气味;作业本再也找不到了;贵重的物品被严重损坏……只要父母一走进孩子的房间,就会误以为自己走进了“垃圾场”。这样乱糟糟的儿童房间,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好自己动手收拾。可是没过几天,一切又恢复了原状。
面对孩子那乱糟糟的房间,有的父母会听之任之,因为那是孩子的私人空间,孩子想怎么打理就怎么打理;也有的父母会劝导孩子,如果孩子愿意主动打扫房间,就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而有的父母一心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发现孩子的房间出现异常,立马会大声呵斥道:“赶快把房间收拾干净!”如果孩子不听,则采取“拳脚教育”。对此,早教专家告诫各位父母:“大声的责骂、空洞的威胁,或者勃然大怒,都不能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想让孩子的房间变得更整洁一点,关键是给孩子制定好相应的规矩。”
小欢和小乐是一对双胞胎,今年才5岁半。两个小家伙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的。
为此,两姐妹的妈妈可真是烦恼极了。她总是提醒两个小家伙:“你们都是好孩子,肯定能够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对吧?”其实,只要小欢和小乐能够知道,玩过玩具后要收拾好再离开,就已经让妈妈很高兴了。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无论妈妈说什么,小欢和小乐都不会听。有时候妈妈真的生气了,就把她们关在房间里,但这样做好像是“自讨苦吃”,因为两个家伙一定会把房间弄得更乱。
后来妈妈发现,小欢和小乐特别喜欢看“喜羊羊”,于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决定将看动画片作为完成任务的奖励。
这一天下午,小欢和小乐玩完玩具后,想去看动画片了。她们玩过的拼图和积木还散乱地摆在地板上没有收拾。妈妈看见后说:“孩子们,现在有一个新的规矩,妈妈知道你们想去看动画片,但是在这之前,小欢必须把拼图收拾好,小乐必须把积木收拾好,完成了之后,你们才能去看动画片。来吧,妈妈也帮你们一起收拾!”
小欢和小乐对望了一下,她们根本不想收拾玩具,可是好看的动画片马上就要开始,她们只得在妈妈的带领下一起把玩具收拾好。当两个小家伙开始动手收拾之后,妈妈感到十分欣慰:“你们都是好孩子,妈妈一直这样觉得。”说完又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小脑袋。不一会儿,玩具就收拾好了。小欢和小乐快乐地冲到电视机前,妈妈则在厨房里做饭,再也不用跟在她们屁股后面收拾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天,小欢和小乐都要得到“奖励”才肯收拾东西,尽管如此,她们终于学会了收拾。妈妈也为她们感到高兴。
对于讲究秩序和规矩的父母来说,如果家里有小欢和小乐这样两个孩子,并且她们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那么父母肯定会崩溃了。孩子不喜欢收拾自己的房间,很多时候是由于他们并不知道需要自己动手收拾,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是谁弄乱的东西,就应该由谁来收拾好。父母不会轻易帮助孩子收拾房间的。当孩子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自然就会遵守这个规矩。如果孩子渐渐有了收拾东西的意识,哪怕只有一点点,父母也要及时表扬,用这样的方式去鼓励孩子学会收拾自己弄乱的东西,而不是硬生生地命令孩子去那样做,效果将事半功倍。
其实,只要父母能够给孩子制定好规矩,让孩子学会收拾房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美国作家玛西娅·洛姆斯兰德就曾经在她的作品《简单生活》中,给出了怎样教孩子整理房间的技巧。
首先,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在孩子的房间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床了,只要能够保持床面的干净整洁,那么收拾房间的任务就已经完成大半了。父母要让孩子学习的,只是如何把床单或者被罩收拾平整。这里也要注意,给孩子用的床单最好是那种不易起褶的,否则孩子将很难弄平它,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收拾房间的成就感。
接下来是地板。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先把床边到门口那一块地面打扫干净。这样孩子就会发现,自己的房间里又多出一块整洁的地方,从而产生掌控局面的感觉。
然后,让孩子把房间里的杂物分类放好,像衣服、书、玩具之类的东西,一一进行整理。衣服要装进衣橱,书和纸张可以放到书桌上,玩具放到架子上,大个儿的毛绒玩具放在最下层,小一点儿的放在中层,而芭比娃娃等要放在最上层。
最后,父母应该明白,让孩子学习整理房间也要循序渐进,比如当孩子习惯了父母制定的规矩,能够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父母再每周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这一周学会打扫地板,下一周再学会杂物分类整理……
有些整理房间的工作,对于孩子来说工作量太大了,父母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做。这样不仅能够使孩子学会分担任务和合作精神,还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