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影 看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人性本惡?

《透明人魔》中的隱形科學家為了滿足個人欲望而傷害其他人,「欲望」本身是否就是惡呢?荀子有性惡論,但他並不是說欲望本身就是惡,而是人若不節制欲望,就會引致爭奪和混亂,這才是惡。荀子比較重視防止惡的出現,方法是用禮去規範人的欲望。但荀子所講的欲望是物質方面,卻未免過於簡單,物質的欲望可以歸類為利欲,除此之外,還有名欲和權力欲。根據威廉‧詹姆士的分析,名欲是人類最深層的欲望,我們有千古留名,卻沒有千古留財或千古留權;我則認為權力欲在本質上「惡」的成分最重,因為權力欲正是對人的支配和控制。滿足名利欲不一定會傷害人,但滿足權力欲就難免要操控人。

在《魔戒》這部電影中,也有一枚可以令人隱形的指環,這指環原本屬於魔王索倫,電影中有一個角色叫咕嚕,原名為史麥戈,他得到魔戒之後,就利用它來進行偷竊、偷窺和進行其他惡行,雖然魔戒可以延長他的壽命,卻扭曲了他的身體和思想,使他漸漸變成怪物,性格也邪惡起來。魔戒不同於《理想國》中的指環,因為它本身就具有誘惑人的力量,例如電影中的主角佛羅多,雖然從未想過利用指環來做壞事,但卻要不斷抵抗將戒指據為己有的欲望。佛羅多去末日火山的目的是要摧毀魔戒,但最後還是敵不過魔戒,不但沒有消滅它,反而戴上了魔戒。魔戒本身,似乎是象徵人的邪惡本性,那就是權力欲,魔王索倫不就是要統治世界嗎?

另外有一部電影叫做《實驗囚室》,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電影中的科學家找來一些普通人,將他們分成獄卒和囚犯兩組,模擬監獄的生活,當獄卒開始使用權力維持秩序時,兩組人的關係開始緊張起來,慢慢變成敵對,最後演變成打鬥,整個監獄陷於失控的狀態,實驗也被迫停止。權力似乎最能引發出人類殘忍的一面。

如果以上的分析沒錯的話,魔戒就跟西方文化另一個源頭基督教的原罪觀念有關,人本身就具有邪惡的本性,不單是為了爭奪利益才去傷害人,我們不妨稱之為西方版的「性惡論」,它比荀子的理論更有資格稱為性惡論,因為它所講的惡是內在的。

人固然有向善的一面,但亦有着邪惡的本性,那就是說,人其實是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儒家雖然能彰顯道德的自主性,但未能充分防止人的惡行,而基督教的原罪觀則能正視人性惡,我認為西方的人權思想正是源於基督教的原罪觀(並不表示原罪觀涵蘊人權思想)。

回顧人類的歷史,除了自然災害之外,人的苦難多是來自暴君或極權政府對人民的傷害,例如中國過去的皇帝,一句話就可以誅九族,殺害很多無辜的人。我認為,人權正是防止人類惡行的產物。英國早於1215年出現〈大憲章〉,對君權作出限制,可以說是「人權」的覺醒,到了17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正式提出人權的思想。

由史提芬史匹堡執導的《舒特拉的名單》,講的正是二次大戰時納粹的暴行,在奧爾維茲集中營屠殺猶太人,相信看過此片的觀眾都會深受感動,而另一部史提芬史匹堡執導的《消失的一九四五》,講的則是五位匈牙利籍猶太人在納粹魔掌下死裏逃生的心路歷程。正是納粹的暴行,才迫使大家對人權的重視,促使戰後成立的聯合國,草擬並發表〈世界人權宣言〉。人要活得有尊嚴,就要免除對人的不必要傷害(人為);要免除這些傷害,就要「基本人權」得到保障。

權利與道德

自由主義本是一種政治哲學,重視的是人的自由和基本權利,任何人(包括政府)違反了我們基本權利,在道德上都是錯的,所以我們亦可將自由主義視為廣義的倫理學,是一種建基於權利的倫理學。彌爾所主張的不傷害原則就是它的普遍定律。但作為道德的普遍定律,不傷害原則只能提供最低度的道德,說明諸如「不要殺人」、「不要傷害人」、「不要偷竊」和「不要欺騙」等消極的道德規則,但不能說明「應幫助有需要的人」和「應說真話」等積極的道德規則。

為什麼人會做壞事呢?前面已經提出了兩個原因,一個是蘇格拉底的解釋,因為有些人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犯錯是出於無知,但有時無知在於不懂得將道德原則應用於具體處境,例如有學生在課堂上吃東西,就是不知道這樣做會騷擾其他學生上課。另一個就是有些人本性是邪惡的,例如在《10億懸賞追殺令》中的兇手清丸,竟然在行刑前說:「十分後悔只殺死那麼少人!」這種臨死都不知悔改的人,就是本性邪惡。此外,我認為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意志薄弱,有些人明明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面對道德與利益的衝突,抵不住利益的誘惑,選擇了違反道德;或者有些人容易受其他人唆使而做壞事,這也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還有一個原因是欠缺同情心,休姆認為同情心才是道德行為的最大推動力。

做壞事的四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