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金庸小说武功第一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內功修練「功行圓滿」的含意

我們已討論過武林人士修練內功的成長曲線,現在可以思量得更為深入:絕頂高手的奇遇難以複製,但第一流高手的水平,應不是不可企及的目標,那麼純粹談論內功修為(不談智巧與境界),突破這道一流關口的門檻是甚麼?

(張無忌)越練到後來,越是艱深奧妙,進展也就越慢,第三卷整整花了一年時光,最後一卷更練了三年多,方始功行圓滿。

(《倚天》第十六回)

(張無忌)運氣御寒已和呼吸、霎眼一般,不須意念,自然而成。何況他修練九陽神功雖未功行圓滿,最後的大關未過,但體內陽氣已然充旺之極,過不多時,早已將陰毒驅除乾淨。

(《倚天》第十九回)

以上兩段引文是重要的提示。當我們說一名武者「功行圓滿」,到底是甚麼意思?本章以張無忌與覺遠為主要案例探索這個問題。以上兩段引文都有「功行圓滿」四字,但我們不難理解,前者只是說明張無忌練全了「九陽真經」經卷,後者才是真正指破盡大關,神功已成。那麼同樣是自行讀經修練的覺遠大師又「功行圓滿」沒有?張無忌和覺遠都是幾無明師指導而又練成神功的特例,但正是這樣極端的情況,反令我們疑惑一般武林人物拿著經卷修練,又是如何達到「功行圓滿」的?功行圓滿代表怎樣的境界?這兒我們想知道的其實是三個問題:

「功行圓滿」究竟是什麼意思?
「功行圓滿」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功行圓滿」後有什麼益處?

在《倚天》第十九回,張無忌身中成崑幻陰指,被困乾坤一氣袋,由於他修習九陽真經數年,雖然識得最上乘武學的奧秘,但沒有明師指點,只是自行摸索,體內積蓄的九陽真氣與日俱增,「卻不會導引運用以打破最後一個大關」。本來真氣越儲越多,沒有問題,幻陰指卻是武林中最陰毒的功夫,猶如在火藥上點燃藥引,再加上身處乾坤一氣袋,他被激發出來的九陽真氣無法宣泄,反過來衝激他全身上,於是原文說他「在這短短的一段時刻中,他正經歷著修道練氣之士一生最艱難、最凶險的關頭,生死成敗,懸於一線」。從上述段落逆向推想,「功行圓滿」的重點,就在於「導引運用」長期積蓄的真氣,「以打破最後一個大關」。為何「打破最後一個大關」如此重要,是修道練氣之士一生最艱難、最凶險的關頭?

原來便在這頃刻之間,張無忌所練的九陽神功已然大功告成,水火相濟,龍虎交會。要知大布袋內真氣充沛,等於數十位高手各出真力,同時按摩擠逼他周身數百處穴道,他內內外外的真氣激盪,身上數十處玄關一一衝破,只覺全身脈絡之中,有如一條條水銀在到處流轉,舒適無比。這等機緣自來無人能遇,而這寶袋一碎,此後也再無人有此巧遇。

(同上)

原來衝破了數十處玄關後,真氣才能在「全身」脈絡中「到處」流轉。換句話說,未能「功行圓滿」,真氣便「難以」在全身脈絡中到處流轉了,這是從反面看「功行圓滿」的意思。相類的描述,金庸小說中還有不少。例如少年楊過吃了神鵰找來的神奇蛇膽,突然間「平時氣息不易走到的各處關脈穴道竟爾暢通無阻」,立即高聲叫好,本來修習內功,最忌大哀大樂,但這時他卻「喜極而呼,週身內息仍是綿綿流轉,絕無阻滯」(《神鵰》第二十六回);狄雲初練神照功,全神貫注運氣而行,「那內息便要上行一寸、二寸,也是萬分艱難」,但既初有成果,真氣運行已「如江河奔流,竟絲毫不用力氣,內息自然運行」(《連城》第五回),最後神功大成,更是能將「本來捉摸不到、驅使不動的內息,……隨心所欲,便如擺頭舉手一般的依意而行」(《連城》第八回)。

武林人士修練內功,根本道理都是透過吐納功夫,「使一股暖烘烘的真氣」在體內經脈巡行,如「九陽神功」的「大周天搬運」心法,基本功就是使真氣在體內經脈「循環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裡的真氣似香煙繚繞,悠游自在」。小說有言「各派內功的道理無多分別,練法卻截然不同」(《倚天》第十回),可是從楊過和狄雲的例子看來,要使真氣自在巡行,其實絕不容易,若未「功行圓滿」,真氣便難以「暢通無阻」地通行人身各處經脈穴道,甚至要上行一寸、二寸,也是非常艱難,而且根本「捉摸不到、驅使不動」部分積蓄在體內的真氣。

因此,如何驅使真氣打通行走不到的穴道,乃是天下武林人士的共同難題,《倚天》說「打破最後一個大關」是修道練氣者最艱難最凶險的關頭,但既然各派內功的道理無多分別,理論上只要循序漸進,真氣愈儲愈多,所有修道練氣之士「一生」中總會遇到這關頭的。那就是說,即使張無忌沒有幻陰指內力的激引,一直循序漸進地修練下去,終有一日也會來到這關頭。當然,資質聰穎而且有明師指導自能更快更易通過此一難關,但資質和師資,並非「功行圓滿」的必要條件。

黃裳閱遍道家典藉,自創九陰真經的內功心法;林朝英自創玉女心經,於全真派內功外另豁別徑;黃藥師自創桃花島內功,練法與一般道家內功大異。他們自創內功,其實都是「自行暗中摸索」,但他們內力均已臻絕頂之境,必已過了那最艱難、最凶險的時刻,打破最後一個大關。覺遠死後,張君寶失去明師指點,只能靠自悟與自學修練,然而百歲高齡的張三丰武功能達到「從心所欲、無不如意的最高境界」(《倚天》第二十四回),亦必已「功行圓滿」。因此能否「功行圓滿」,與資質優劣與有無明師根本沒有「必然」關係:

狄雲在獄中得丁典傳授「神照經」心法,這內功極是深湛難練,他資質非佳,此後又無丁典指點,再加上二三十年的時日,是否得能練成,亦在未知之數。不料此刻在生死系於一線之際,竟爾將任督二脈打通了。

(《連城》第七回)

狄雲資質非佳,又無明師指點,如果沒有雪谷奇遇,此後便只能「自行暗中摸索」地修練,可是作者畢竟沒有完全抹殺他能自行練成神照經的可能性。小說只是說「再加上二三十年的時日,是否得能練成,亦在未知之數」,是以狄雲本來也有機會「功行圓滿」的,不過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罷了。或許要二三十年,或許要三四十年,但不是全無可能。上文的想法在此便得明證。

事實上,各門各派的內功,需要突破大關的門檻也有不同。「神照經」內功是武學第一奇功,但打通任督二脈已基本練成,原文說狄雲「內息第一次通行時甚是艱難,任督兩脈既通,道路熟了,第二次、第三次時自然而然的飛快運輸」(《連城》第七回),可是這對小龍女來說卻似非極難之事──原文說小龍女「任督兩脈已通,只須半個時辰,兩人便可將體內毒液逼出。此事比之打通關脈易過百倍」(《神鵰》第二十九回),可見對她來說,任督二脈不是甚麼難關,打通關脈比打通任督二脈難得多了。當然,這不一定代表「玉女心經」高於「神照經」,畢竟玉女心經的內功心法「全仗一般純陰之氣打通關脈」(《神鵰》第二十八回),技巧比較特殊,而且小龍女也需要「逆轉經脈,又有寒玉床及弟子在旁相助」(《神鵰》第三十回),才能成功;楊過也要服用蛇膽修習重劍後才能使真氣在各處關脈穴道暢通無阻地運行。可是這也反證了一點:《神鵰》第三十回時的楊過和小龍女尚算不上絕頂高手,狄雲的武功對比各部小說的高手也不算超群,但同樣已經「功行圓滿」,故此筆者認為到達第一流高手層級者皆已達到這門檻了。

回到前文我們要探討的案例。覺遠到底「功行圓滿」沒有?覺遠雖然迂腐騰騰,不明世務,但資質之高,自然遠在狄雲之上。雖然覺遠沒有明師指點,但他對九陽真經經文之理解,可遠高於挺受滅絕三掌時的張無忌,而且覺遠豁達的心性又極適合修練道家內功,再加上「數十年來,勤習不懈」(《神鵰》第四十回),絕對符合「功行圓滿」的基本條件。我們很少在小說中讀到一般武者「功行圓滿」的描述,既是因為他們不是主角人物,作者不會詳寫,也是因為一般武者突破玄關是數十年的歷程,可能是這年突破一穴,下年突破另一穴,慢慢練到真氣運行暢通無阻,到突破最後大關時自然不像張無忌等那麼兇險,不會如上述主角們戲劇性地一次過通破全身穴道,故不必刻意提及而已。

功行圓滿,可自由運使體內真氣在各經脈暢行,修習不同的武功自也得心應手,這就是「功行圓滿」的好處/效果,就像「血刀經」是高階武功,原文指每頁圖譜都須練上一年半載才會成功,但狄雲「任督二脈既通,有了『神照功』這無上渾厚的內力為基礎,再艱難的武功到了手中,也是一練即成」(《連城》第八回)。以下我們再看看覺遠和張無忌功成後的情況:

張無忌突然間記起了九陽真經中的幾句話:「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在幽谷中誦讀這幾句經文之時,始終不明其中之理。

(《倚天》第十八回)

九陽神功的一大特點,是可以反激對手內力護體。凡是武林高手,皆可以運使內勁反震敵襲,有時甚至已是無意識的護體能力(「他強由他強」、「他橫由他橫」的實際表現),但熟練九陽神功有成者似乎有著更強的自動反震效果。上文的幾句《九陽真經》經文,當是相關的運使心法。張君寶尚未練成神功,但在華山之巔,尹克西出掌欺負他,然而張君寶隨即胸口生出一股彈力將掌力反撞,尹克西逐步加重掌力,但張君寶「體內每次都生出反力,他掌力增重,對方抵御之力也相應加強」(《神鵰》第四十回),雖然未足以令對方受傷,確已可抵抗武功比自己厲害的高手了。數十年後,尚未突破九陽神功最後大關的張無忌,在前往光明頂路上被靜玄打中幾招,「體內九陽神功自然而然的發出抗力,……敵招勁力愈大,反擊愈重,靜玄這一腿便如踢在自己身上一般」(《倚天》第十八回),似乎已能抵擋、反彈高手的力勁,不輸於當年張君寶,但到了張無忌走出乾坤一氣袋,被楊不悔打中,原文仍指他「神功初成,九陽真氣尚無護體之能」,然而幸好對方力弱,才可以「自行反激出來,沖盪楊不悔周身脈絡」(《倚天》第十九回)。

回到華山之巔,尹克西最後暴怒起來,以十成掌力擊向張君寶,張君寶被「掌力壓得氣也透不過來,腦海裡空空洞洞,全身猶似墜入了冰窖」(《神鵰》第四十回),只能待死,可知他當時內功實不及蒙古陣營三傑(始終無法反震內力比自己厲害的對手);若果尹克西不使全力,張君寶也許仍可反震,但他所能反震的是否便完全相等於尹克西該掌中的力量,絲毫不差,卻是未知之數。覺遠呢?他不會武功只能挨打,避不開瀟湘子以畢生功力打出的一擊,「可是他修習《九陽真經》已有大成,體內真氣流轉,敵弱便弱,敵強愈強。那掌力擊在他身上,盡數反彈了出來」(《神鵰》第四十回)。由此可見,覺遠的九陽神功既有「護體之能」,更能夠「盡數」反彈瀟湘子的力量,這不是張君寶與和神功初成的張無忌可以比擬的。因此可以相信,覺遠也應突破了「功行圓滿」的關口,不然不可能達到這地步:

覺遠的內功實已到隨心所欲、收發自如的境界。何足道此劍雖快,覺遠的心念卻動得更快,意到手到,身意合一……

(《倚天》第二回)

覺遠這「隨心所欲、收發自如的境界」,雖然境界上未如張三丰「從心所欲、無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也足以相提並論,肯定在同一層次,張三丰明言覺遠已達到絕頂之境,自是已經「功行圓滿」。值得留意的是心念與身手合一的描述。《天龍》段正淳與段延慶比拼一陽指,心想「他調運內息如此快法,直似意到即至,這一陽指的造詣,可比我深得多了」(《天龍》第二十二回),這是近乎身意合一的程度了,段延慶是小說明言的第一流高手,故此上文謂第一流高手應該達到「功行圓滿」的條件,可以在實戰中得到佐證。結合上一章的討論,讀者應能掌握第一流高手在武論比較中的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