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百年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適時提醒人們注意差異存在的事件

英國延宕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才接管新界。過了整整十個月,英國國旗才於1899年4月16日在新界升起。在駱克呈交報告之前和之後一段長時間,倫敦、北京和香港的英國機構與中國政府徹底討論了各種有爭議的問題。(56)除了這些延誤,英方還希望駱克出席接收儀式(他在這塊租借地調查完畢後,繼續在海外休假,直至1899年2月底才返回香港),並由他與中國官員一同勘定北部陸界(圖七)。此外,為了接管新界後能馬上實施管治,也需要時間安排基本的行政和支援工作。

英國政府最終決定不容許中國在新界擁有任何司法管轄權,並批准卜力開始接收工作(1899年3月底),港府在大埔搭建蓆棚以舉行接收儀式,此時當地發生騷動,令接收工作再受阻延。由於可能出現更激烈的反抗,港督卜力親自前往廣州與兩廣總督會面,而接收儀式最終在1899年4月16日舉行,比原定時間提前一天,這是因為當地再發生暴力事件,並有大量配備武裝的華人集結。

到了那時候,新界北部正在醞釀武裝抵抗,這次抵抗是由鄧族的幾個分支策劃,另外一些大宗族雖然大不情願,但也提供協助,另外,(人們認為)還有來自深圳和中國其他地方的人參與。大埔爆發了兩次激烈戰鬥,一次發生在1899年4月16日,即舉行升旗儀式的前一天;另一次是在4月17日,發生於連接林村谷和八鄉平原的隘口。這兩次激戰之後,殘餘的中國抗英份子在八鄉向追擊的英軍發動猛攻,但以失敗告終,第二天就潰散。(57)英軍接着開進鄰近各地區,炸掉一些圍村的閘門。由於英軍行動迅速、訓練有素,並擁有優勢火力,在短短六天內就敉平反抗。(58)

不過,當局已吸取了教訓。事後觀之,這些涉及當地民眾的事件,顯示出互相配合的力量,來自邊界另一方的同宗族人和其他人,時刻都可能提供支援。這種事情在舊英屬香港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引發同類運動的前提條件,在那裏並不存在。這場抗英運動也顯示,對於傳統上容易受驚嚇和偏離重點的民眾來說,謠言的威力不可小覷。(59)

卜力預備了一篇重要公告在接收儀式上宣讀,這篇公告向新界居民保證:「凡確屬爾等自置田產,仍歸爾等自行管業。如爾等善美風俗利於民者,悉仍其舊,毋庸更改。」(60)抗英起義後不久,他也很快向他們澄清(透過駱克),就算沒有地契,長期使用土地的人,他們的權利也會在地籍整理中得到確認。(61)在那個時期,卜力無疑顯示他敏於體察民情,並有因事制宜的識見,甚至不惜駁回駱克提出的一些懲罰措施,並禁止他想懲罰反抗運動領袖的慾望。(62)幾個月後,卜力在駱克陪同下兩次到訪新界(1899年8月2日及4日),與受影響地區的紳耆會面,解釋他的政策,並要求他們支持(圖九至十一)。(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