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香港的貿易與航運
若想從更宏觀地看香港在1898年時的面貌,最佳的切入點莫如貿易和航運。1898年貝思福勳爵代表英國商會聯合會(Associated Chambers of Commerce)到中國考察商務,香港總商會向貝思福勳爵呈交該會的決議,當中強調香港處於印度與日本之間的中央,而且是從事對華貿易的便利地點。他們指出,這些因素加上它們所帶來的「獨特優勢」,令這個港口「對於英國貿易極為重要」。(34)
到了這個時候,香港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舉足輕重的地方。在1897年,進出香港港口的船舶總噸位為15,565,843噸,其中英國船舶8,268,770噸,佔總數百分之六十四。相較起來,上海在這兩方面的數字都只有約一半,而香港佔外國對華貿易的份額估計是五千萬英鎊,在當時遠高於上海。(35)
在一篇代表香港華商呈交貝思福勳爵的長篇條陳中,提到自己「幸荷殊寵,成為古往今來世上最強盛顯赫帝國之子民」,並將之與中華帝國的落後狀態相比較,陳述在他們眼中這個政體的主要流弊,嚴重窒礙各種事物的效率和進步,尤其是貿易與商務。(36)
貝思福勳爵在其書中,清晰道出中國此時風雨飄搖乃至「幾乎是危如累卵」的情勢。(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