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家
同所有早期经济学家一样,布阿吉尔贝尔也使自己的理论建设服务于实践,为他所主张的政策进行论证。他把自己的改革主张置于(对当时来说)完整和深刻的理论观点体系的基础上,这决定了他作为经济科学奠基人之一的作用。布氏的思想进程也许同配第的逻辑很相似,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国经济增长由什么决定?他对法国经济的停滞和衰落极感焦虑,由此他又提出了更一般的理论问题;有哪些规律性在国民经济中发生作用并保证它的发展?
我们已经提到过列宁的下述思想:企图发现价格的形成和变动规律,贯穿在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全部经济理论之中。在这个经历数世纪的探索中布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是从我们今天称为“最优价格形成”的立场从事这一研究的。他写道,经济均衡和进步的最重要条件是成比例的或正常的价格。
这个价格是什么?首先,它应保证每个生产部门补偿生产费用并得到一定的利润、纯收入。其次,在这个价格下将可以不间断地完成商品的实现过程,并能维持稳定的消费需求。最后,在这个价格下货币“懂得自己的地位”,为支付周转服务,而且不具有对人们的专横权力。
把价格规律(即价值规律)理解为国民经济比例性的表现,这是一种全新的大胆的思想。布氏还提出了与此有关的另一基本理论观点。根据对价格的上述理解自然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在怎样的情形下才能保证经济中的“最优价格”?他认为这样的价格结构将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自然地建立起来。
他在谷物最高限价这一具体问题上看到了对自由竞争的干扰。他认为随着谷物最高限价的取消,它的市场价格将提高,这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及其对工业品的需求,从而促进这些工业品的生产,等等。这样的价格反应就会保障“比例价格”的形成和经济繁荣。
直到今天,“自由放任,自由通行”这个著名说法到底应该归功于谁,也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反正这个说法后来成了自由贸易和国家对经济不干涉主义的口号,又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有人说,这个口号的前一半说的是生产自由,后一半说的是贸易自由。人们把这个说法(全部或部分地)时而归于路易十四时代的大商人弗朗索瓦·列让德,时而归于德让逊侯爵(18世纪30年代),时而归于杜尔阁的友人、贸易长官戈尔内。但是,即使布氏没有提出这个说法,他也还是明确地表述了这个思想。他说:“只应该允许大自然起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布氏那里,“自由放任,自由通行”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资本企业家利己的个人主义。在他那里,“这一学说还包含着某种人道的和意味深长的东西。它是人道的,因为它同旧的国家经济相对立,这种经济力图通过不自然的手段充实自己的阶级;它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它是解放资产阶级生活的最初尝试。它应当被解放,以便表明,这种生活究竟是什么”。
布氏并不否认国家的经济作用。对他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实践家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他认为国家(特别是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应能促进国内消费和需求的高水平。他懂得如果消费支出的势头慢下来的话,商品销售和生产必然要停滞。如果穷人加油干活,而纳税较少,他们的消费支出就不会慢下来,因为他们倾向于很快花掉自己的收入。富人则不然,他们倾向于把收入储蓄起来,这就加重了产品销售的困难。
从经济思想后来的发展来看,布氏论证的进程是很重要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问题上,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历史上形成了两种原则态度。一种认为生产增长主要取决于积累的规模(即储蓄和投资),至于有效需求,那是“伴随而来的”。这种观点在逻辑上导致否认一般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另一种则强调消费需求是维持生产高速增长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布氏就是这种观点的先驱者,这种看法必然导致研究经济危机问题。
的确,布氏没有把“危机”(正确地说,类似于危机的现象,危机只是资本主义发展更晚近阶段的特征)同经济的内在规律联系起来,而是同不良的国家政策联系在一起的。他大概以为,在良好政策下需求不足和危机可以避免。布氏在这个问题上的缺点和矛盾,使经济思想史家们对他的观点的解释很不一致。法国人安利·德尼认为,布氏的观点归根到底会导致自由竞争条件下危机不可能论,因此,他“为著名的萨伊‘市场定律’做了准备(如果不是已经提出的话)。按照这一定律,在自由交换产品的制度下无论何时都不会出现产品的生产过剩”。相反,熊彼得则强调,布氏从消费需求不足和过度储蓄中看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稳定性的威胁和危机的根源,因此他是“萨伊定律”的批判家(特别是凯恩斯)的先驱者。
不管怎么样,布氏在自己的主要著作《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中,鲜明、生动地描述了经济危机的情形。人们不仅会受到物质匮乏之苦,而且会受到财富过剩的折磨!他说,能想得到人们会被价格彼此隔绝呢?比如,有这样的十个人或十二个人,其中一人有很多食物,但没有别的东西。另一人有许多衣服,第三人有酒等饮料,如此等等。但他们之间却不能交换,因为价格是人们所不理解的一种外在的引起危机的经济力量。这种富裕中的可怕情景使人想起20世纪的一些事情:牛奶倒进海中,玉米被烧掉,同时又有大量的人失业与贫困。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政策主张上,布氏都不同于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在很多方面还是反对它们的。他试图在生产领域而不是流通领域寻求经济规律性。他认为农业是经济的基础。他拒绝把货币看作国家的财富,而且想毁掉货币的名誉,把它同真正的财富(商品)对立起来。最后,布氏主张经济自由,这意味着同重商主义的直接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