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管理学(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与研究内容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分析工作,其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逻辑性与科学性。

3.2.1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

根据我国现行的项目建设程序和国家颁布有关可行性研究的管理办法,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如下:

(1)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各部、省、自治区、市和全国性工业公司以及现有的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经济建设的方针任务和技术经济政策、结合资源情况、建设布局等条件,在广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踏勘建设地点、初步分析投资效果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建议书和策划部可行性研究报告。跨地区、跨行业的建设项目以及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项目,由有关部门和地区联合提出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业主、承办单位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各级计划部门汇总和平衡项目建议书、当项目建议书经相关部门评估同意,并经审定批准后,该项目即可立项。项目业主或承办单位可委托经过资格审定的工程咨询公司(或设计单位)着手编制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委托合同中,应规定研究工作的依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前提条件、研究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安排、费用支付办法以及合同双方的责任、协作方式和关于违约处理的办法等。

(3)咨询或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合同签订后,咨询或设计单位即可根据合同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展开工作:

①组织人员与制订计划。

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在承接任务后,需获得项目建议书和有关项目背景与指示文件,摸清委托者的目标、意见和要求,明确研究内容,即可组成可行性研究工作小组或项目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项目组根据书面任务书,研究工作范围和要求,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和安排具体实施进度。

②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

项目组在摸清了委托单位对项目建设的意图和要求后,即应组织收集和查阅与项目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基础资料和文件资料,并拟定调研提纲,组织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与抽样调查,收集整理所得的设计基础资料。必要时还需进行专题调查、试验和研究。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实际调查和技术经济研究,进一步明确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调查研究主要从市场调查和资源调查两方面入手。市场调查要查明和预测社会对产品需求量、产品价格和市场竞争能力,以便确定项目产品方案和经济规模;资源调查包括原材料、能源、厂址、工艺技术、劳动力、建材、运输条件、外围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和人员培训等自然、社会、经济的调查。为选定建设地点、生产工艺、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组织机构和定员等提供确切的技术经济分析资料。通过论证分析,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③方案设计和优选。

根据项目建议书要求,结合市场和资源调查,在收集到一定的基础资料和基准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几种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结合实际条件进行多次反复的方案论证比较,合同委托部门明确选择方案的重大原则问题和优选标准,从若干方案中选择或推荐最优或次优方案,研究论证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进一步确定产品方案、生产经济规模、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车间组成、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等总体建设方案,以备做进一步的综合经济评价。在方案设计和优选中,对重大问题或有争论的问题,要会同委托部门共同讨论确定。

④经济分析和评价。

项目经济分析人员根据调查资料和领导机关有关规定,选定与本项目有关的经济评价基础数据和定额指标参数,列表并指明数据来源。

应对所选择确定的最佳建设总体方案进行详细的财务预测、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从测算项目建设投资、生产成本和销售利润入手,进行项目盈利性分析、费用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与影响分析,研究论证项目在经济上和社会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出资金筹集建议和制定项目实施总进度计划。当项目的经济评价结论不能满足国家要求时,可对建设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⑤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建设项目进行了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证明了项目建设上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与社会上的合理性后,即可编制详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一个以上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结论性意见和重大措施建议,为决策部门的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提出项目不可行的结论意见或项目改进的建议。

3.2.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不同的项目,其具体研究内容也不相同。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其内容包括:

(1)项目兴建理由与目标。

项目兴建理由与目标的研究,是根据已确定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从总体上进一步论证项目提出的依据、背景、理由和预期目标,即进行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与此同时,分析论证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必备的基本条件及其获得的可能性,即进行项目建设可能性分析。对于确实必要又有可能建设的项目,继续进行可行性研究,开展技术、工程、经济、环境等方案的论证、比选和优化工作。

①项目兴建理由。

对项目兴建理由的分析,一般应从项目本身和国民经济两个层次上进行。

项目层次:项目业主或投资人兴建项目的理由,或者是为了向社会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获取合法利润或投资回报,或者是为了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层次的分析,应侧重从项目产品和投资效益角度论证兴建理由是否充分合理。

国民经济层次:有些项目兴建的理由从项目层次看可能是合理的、可行的,但从国民经济全局看就不一定合理、可行。因此,对那些受宏观经济条件制约较大的项目,应进行国民经济层次分析。例如,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要求;是否符合区域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水利流域开发规划、交通路网规划的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是否符合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

通过以上两个层次的分析,判别项目建设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以确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②项目预期目标。

根据项目兴建的理由,对初步可行性研究研究报告提出的拟建项目的轮廓和预期达到的目标进行总体分析论证。分析论证的内容主要有: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性能和档次,成本、收益等经济目标,项目建成后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或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

通过分析论证,判别项目预期目标与项目兴建理由是否吻合,预期目标是否具有合理性与现实性。

③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对于确需建设且目标合理的项目,应分析论证其是否具备建设的基本条件。一般应分析市场条件、资源条件、技术条件、资金条件、环境条件、社会条件、施工条件、法律条件以及外部协作配套条件等对拟建项目支持和满足的程度,考察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可能性。

(2)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对项目产出品和所需的主要投入品的市场容量、价格、竞争力以及市场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市场预测的结果为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提供依据。

①市场预测内容。

市场预测主要围绕与项目产品相关的市场条件展开。由于项目产品的多样性,既包括为特定使用人提供的有形产品、无形产品,还包括为社会公众提供使用或服务的公共产品,如铁路、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因此市场预测的具体内容有很大差异,但就其基本内容和方法而言又是相通的。

市场预测的时间跨度应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变化规律以及占有数据资料的时效性等情况综合确定。竞争性项目的产品,预测时段一般为10年左右;更新换代快、生命周期短的产品,预测时段可适当缩短;大型交通运输、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预测时段可适当延长。市场预测范围应包括国内外两个市场,并应进行区域市场分析。市场预测深度应满足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的要求。

②市场现状调查。

主要是调查拟建项目同类产品的市场容量、价格以及市场竞争力现状。

市场容量现状调查主要是调查项目产品在近期和预测时段的市场供需总量及其地区分布情况,为项目产品供需预测提供条件。调查内容应包括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和项目产品的进出口现状。

价格现状调查主要是调查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价格、价格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分析价格形成机制。

市场竞争力现状调查主要是分析项目产品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的主要对手的生产、营销及其竞争力情况等。

③产品供需预测。

产品供需预测是利用市场调查和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对项目产品未来市场供应和需求的数量、品种、质量、服务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产品供需预测应考虑以下因素: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项目产品供需的影响;相关产业产品和上下游产品的情况及其变化,对项目产品供需的影响;产品结构变化,产品升级换代情况;项目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阶段对供需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及其变化,对项目产品供需的影响;涉及进出口的项目产品,应考虑国际政治经济条件及贸易政策变化对供需的影响。

④价格预测。

项目产品价格是测算项目投产后的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考察项目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预测价格时,应对影响价格形成与导致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初步设定项目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投入品的采购价格。进行价格预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项目产品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项目产品和主要投入品国内市场的供需情况,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项目产品和主要投入品的运输方式、运输距离、各种费用对价格的影响;新技术、新材料产品和新的替代品对价格的影响;国内外税费、利率、汇率等变化以及非贸易壁垒对价格的影响;项目产品的成本对价格的影响;价格政策变化对项目产品价格的影响。

进行价格预测时,不应低估投入品的价格和高估产出品的价格,避免预测的项目经济效益失真。

在价格预测方法上,一般可采用回归法和比较法。

⑤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分析是研究拟建项目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可能性和获胜能力。进行竞争能力分析,既要研究项目自身竞争能力,又要研究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并进行对比。在竞争力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自然资源占有的优势、劣势;工艺技术和装备的优势、劣势;规模效益的优势、劣势;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优势、劣势;产品质量性能的优势、劣势;价格的优势、劣势;商标、品牌、商誉的优势、劣势;项目区位的优势、劣势;人力资源的优势、劣势。

选择项目目标市场范围内,占市场份额较大、实力较强的几家竞争对手,将项目自身条件与竞争对手条件的优势、劣势对比并排序,编制竞争力对比分析表。

对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项目产品,应进行营销策略分析,研究项目产品进入市场和扩大销售份额在营销方面应采取的策略。

⑥市场风险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市场风险分析是在产品供需、价格变动趋势和竞争能力等常规分析已达到一定深度要求的情况下,对未来国内外市场某些重大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对项目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析。市场风险分析可以定性描述,估计风险程度,也可定量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分析对项目的影响程度。

(3)资源条件评价。

矿产资源、水利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等是资源开发项目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发方案和建设规模的确定。资源开发项目包括: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化学矿、水利水电和森林采伐等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合理性和资源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和评价,为确定项目的开发方案和建设规模提供依据。

(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是在市场预测和资源评价(指资源开发项目)的基础上,论证比选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作为确定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原材料供应方案及投资估算的依据。

①建设规模方案选择。

建设规模也称为生产规模,是指项目设定的正常生产运营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率。不同类型项目建设规模的表述不同,工业项目通常以年产量、年加工量、装机容量等表示,农林水利项目以年产量、种植面积、灌溉面积、防洪防涝面积、水库容量、供水能力等表示,交通运输项目以运算能力、吞吐能力等表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服务行业项目以年处理量、建筑面积、服务能力等表示,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一般以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表示该项目的建设规模。

确定建设规模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合理经济规模;市场容量对项目规模的影响;环境容量对项目规模的影响;资金、原材料以及主要外部协作条件等对项目规模的满足程度。此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项目还应考虑相关因素。

②产品方案选择。

产品方案是研究拟建项目生产的产品品种及其组合的方案。生产多种产品的拟建项目,应研究其主要产品、辅助产品、副产品的种类及其生产能力的合理组合。

确定产品方案一般应研究以下主要因素和内容:市场需求、产业政策、专业化协作、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条件、原材料燃料供应、技术设备条件、生产储运条件。

③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比选。

经过对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的论证,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选,分别说明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推荐方案。比选内容主要有:单位产品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益)投资、投资效益(即投入产出比、劳动生产率等)、多产品项目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与效益等。

(5)场(厂)址选择。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场(厂)址选择,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项目建议书规划选择已确定的建设地区和地点范围内,进行具体坐落位置选择。

①场(厂)址选择的基本要求。

a.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建设用地应因地制宜,优先考虑利用荒地、劣地、山地和空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并力求节约用地。

b.减少拆迁移民。工程选址、选线应着眼于少拆迁、少移民,尽可能不靠近、不穿越人口密集的城镇或居民区。

c.有利于场区合理布置和安全运行。场(厂)址选址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场区布置紧凑合理,有利于安全生产运行。

d.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有利于保护风景区和文物古迹。

交通运输项目选线应有利于沿线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改造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

②场(厂)址选择内容。

不同行业项目选址场址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遵循的规程规范不同,其称谓也不同,如工业项目称厂址选择,水利水电项目称场址选择,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称线路选择,输油气管道、输电和通信线路项目称路径选择。场址选择应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场址位置、占地面积、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地震情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水电等供应条件、环境保护条件、法律支持条件、施工条件等。

③场(厂)址方案比选

通过上述研究,对多个场(厂)址方案进行工程条件和经济性条件的比较。其中,经济性条件比选的内容,一是建设投资比较,而是运营费用比较。通过工程条件和经济性条件比较,提出推荐场(厂)址方案,并绘制场(厂)址地理位置图。在地形图上,标明场(厂)址的四周界址、场(厂)址内生产区、办公区、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以及与周边建筑物、设施的相互位置。

(6)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确定后,应进行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的具体研究论证工作。技术、设备与工程方案构成项目的主体,体现项目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也是决定项目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基础。

①技术方案选择。

技术方案,主要指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等。

其中,生产方法选择的内容主要包括:

a.研究与项目产品相关的国内外各种生产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方法。

b.研究拟采用的生产方法是否与采用的原材料相适应。

c.研究拟采用生产方法的技术来源的可得性,若采用引进技术或专利,应比较购买技术或者专利所需的费用。

d.研究拟采用生产方法是否符合节能和清洁生产要求,力求能耗低、物耗低、废物少。

工艺流程选择的内容主要包括:

a.研究工艺流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b.研究工艺流程各工序之间的合理衔接,工艺流程应通畅、简捷。

c.研究选择先进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

d.研究选择主要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真空度,等等。

e.研究工艺流程的柔性安排,既能保证主要工序生产的稳定性,又能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使生产的产品在品种规格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在对技术方案的比选论证上,比选内容应包括:技术的先进程度,技术的可靠程度,技术对产品质量性能的保证程度,技术对原材料的适应性,工艺流程的合理性,自动化控制水平,技术获得的难易程度,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购买技术或者专利费用等技术经济指标。

对于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方案的比选论证,还要与企业原有技术方案进行比较。

②主要设备方案选择。

设备方案选择是在研究和初步确定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所需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来源、价格等进行研究比选。

在调查研究国内外设备制造、供应以及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对拟选的主要设备做多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比选内容主要是各设备方案对建设规模的满足程度,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要求的保证程度,设备使用寿命,物料消耗指标,备品备料保证程度,安装试车技术服务以及所需设备投资等。采用的比选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之以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将各设备方案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定量分析一般包括计算运营成本、寿命周期费用和差额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③工程方案选择。

工程方案是在已选定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的基础上,研究论证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建造方案。

在研究内容上,一般工业项目的厂房、工业窑炉、生产装置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方案,主要研究其建筑特征(面积、层数、高度、跨度),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特殊建筑要求,基础工程方案,抗震设防等。

矿产开采项目的工程方案主要研究开采方式。根据矿体分布、形态、产状、埋藏深度、地质构造等条件,结合矿产品位、可采资源量,确定井下开采或者露天开采的工程方案。这类工程方案将直接转化为生产方案。

铁路项目工程方案,主要包括线路、路基、轨道、桥涵、隧道、站场以及通信信号等方案。

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方案,主要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方案。

④节能措施。

在研究技术方案时、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时,能源消耗量大的项目,应提出节约能源措施,并对能耗指标进行分析。

⑤节水措施。

在研究技术方案时、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时,水资源消耗量大的项目,应提出节水措施,并对水耗指标进行分析。

(7)原材料燃料供应。

在可行性研究中,应对项目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的品种、规格、成分、数量、价格、来源和供应方式,进行研究论证,以确保项目建成后正常生产运营,并为计算生产运营成本提供依据。

①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

主要原材料是项目建成后生产运营所需的主要投入物,该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

a.研究确定所需各种物料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为了保证正常生产,根据生产周期、生产批量、采购运输条件等计算物料的经常储备量,同时还要考虑保险储备量和季节储备量。为确保采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应研究提出建立必要的检验、化验和试验设施。

b.研究确定供应来源和供应方式。

c.研究确定运输方式。

d.研究选取原材料价格。

②燃料供应方案。

项目所需燃料包括生产工艺用燃料、公用和辅助设施用燃料、其他设施用燃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燃料品种、质量和数量。

b.燃料运输方式和来源。

c.燃料价格。

③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比选。

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选。比选的主要内容包括:

a.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

b.采购来源的可靠程度。

c.价格和运输费用是否经济合理。

(8)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是在已选定的场(厂)址范围内,研究生产系统、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运输设施的平面和竖向布置以及工程方案。

①总图布置方案。

项目总图布置应根据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或者使用功能的需要及其相互关系,结合场地和外部环境条件,对项目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进行合成,使整个项目形成布置紧凑、流程顺畅、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的格局。

总图布置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a.研究项目的建设内容,确定各个单项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和占地面积。

b.研究功能区的合理划分。

c.研究各功能区和各单项工程的总图布置。

d.合理布置场内外运输、消防道路、火车专用线走向以及码头和堆场的位置。

e.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系数、建筑系数和绿化系数。

总图布置方案应从技术经济指标和功能方面来进行比选,择优确定推荐方案。技术经济指标比选主要包括场区占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道路和铁路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系数、建筑系数、绿化系数、土石方挖填工程量、地上和地下管线工程量、防洪治涝措施工程量、不良地质处理工程量以及总图布置费用等。功能比选主要是从生产流程的短捷、流畅、连续程度,内部运输的便捷程度以及满足安全生产程度等方面评判。

②场内外运输方案。

运输方案研究主要是计算运输量,选择运输方式,合理布置运输线路,选择运输设备和建设运输设施。

③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

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是为项目主体工程正常运转服务的配套工程。公用工程主要有给水、排水、供电、通信、供热、通风等工程,辅助工程包括维修、化验、检测、仓储等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应同时进行研究。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的设置应尽可能依托社会进行专业化协作。技术改造项目则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公用和辅助设施。

给水:主要是确定用水量和水质要求,研究水源、取水、输水、净水、场内给水方案等。

排水:主要是确定排水量,研究排水方案,计算生产、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的年平均排水量和日最大排水量,分析排水污染物成分。

供电:主要是研究确定电源方案、用电负荷、负荷等级、供电方式以及是否需要建设自备电厂。

通信设施:主要是研究项目生产运营所需的各种通信设施,提出通信设施采用租用、建造或购置的方案。

供热设施:研究计算项目的热负荷,选择热源和供热方案。

空分空压制冷设施:研究计算项目生产所需的氧气、氮气、压缩空气用量以及制冷负荷,分别提出供应参数,并提出依托社会供应方案或自建方案。

维修设施:应立足于依托社会专业化设施,一般项目只应配备小修设备,需要自建大修、中修设施的,应提出建设方案。

仓储设施:根据生产需要和合理周转次数,计算主要原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仓储量和仓储面积。研究仓储设施方案时,应尽可能立足依托社会设施解决。

(9)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一般会引起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状况、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调查研究环境条件,识别和分析拟建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研究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比选和优化环境保护方案。

对环境条件的调查主要是调查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识别和分析拟建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破坏环境,生产运营过程中污染环境,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污染环境的因素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废气:分析气体排放点,计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有害成分和浓度,研究排放特征及其对环境危害的程度,编制废气排放一览表。

废水:分析工业废水(废液)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点,计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有害成分和浓度,研究排放特征、排放去向及其对环境危害程度,编制废水排放一览表。

固体废弃物:分析计算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有害成分和浓度及其对环境危害程度,编制固体废弃物排放一览表。

噪声:分析噪声源位置,计算声压等级,研究噪声特征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编制噪声源一览表。

粉尘:分析粉尘排放点,计算产生量与排放量,研究成分与特征、排放方式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编制粉尘排放一览表。

其他污染物: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发生的位置、特征、计算强度值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程度。

分析项目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营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因素,预期破坏程度,主要包括对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对森林草地植被的破坏,对社会环境、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的破坏等。

在分析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研究提出治理方案,并从技术水平、治理效果、管理及监测方式、环境效益对比等方面进行多方案的比选,推荐最优方案,并编制环境保护治理设施和设备表。

(10)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主要是分析论证在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存在对劳动者和财产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①劳动安全卫生。

主要从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以及安全措施方案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a.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分析在生产或者作业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造成危害的物品、部位、场所以及危害范围和程度。

b.安全措施方案。针对不同危害和危险性因素的场所、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研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方案,主要有:在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应尽可能选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危险部位和危险作业应提出安全防护措施方案;对危险场所,按劳动安全规范提出合理的生产工艺方案和设置安全间距;对易产生职业病的场所,应提出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方案。

②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研究,主要是分析项目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和重点消防部位,根据消防安全规范确定消防等级,并结合当地公安消防设施状况,提出消防监控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配置方案。

(1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配置、员工培训等内容进行研究,比选和优化方案。

①组织机构设置及其适应性分析。

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和生产运营的需要,应研究提出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根据拟建项目出资者特点,研究确定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模式,根据拟建项目规模的大小,确定项目的管理层次,根据建设和生产运营特点和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

技术改造项目,应分析企业现有组织机构,管理层次、人员构成情况,结合改造项目的需要,制定组织机构设置方案。

经过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并应进行适应性分析。

②人力资源配置。

其内容主要应包括:

a.研究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与运转班次,根据行业类型和生产过程特点,提出工作时间、工作制度和工作班次方案。

b.研究员工配置数量,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和劳动定额,提出配备各职能部门、各工作岗位所需人员数量。技术改造项目,应根据改造后技术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的情况,优化人员配置,所需人员首先从企业内部调剂解决。

c.研究确定各类人员应具备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

d.研究测算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用。

e.研究测算劳动生产率。

f.研究提出员工选聘方案,特别是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来源和选聘方案。

③员工培训。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提出员工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岗位、人数、培训内容、目标、方法、地点和培训费用等。

(12)项目实施进度。

①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可参考有关部门或专门机构制定的建设项目工期定额和单位工程工期定额,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工程量大小、建设难易程度以及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综合研究确定。

②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工期确定后,应根据工程实施各阶段工作量和所需时间,对时序做出大体安排,编制项目实施进度表。

(13)投资估算。

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并测算建设期内分年资金需要量。

①建设投资估算。

建设投资由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构成。

建设投资估算步骤为: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所需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基本预备费;估算涨价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

应编制建筑工程费用估算表,估算方法如下:

a.建筑工程费估算。

建筑工程费是指为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要的费用,如场地平整、厂房、仓库、电站、设备基础、工业窑炉、矿井开拓、露天剥离、桥梁、码头、堤坝、隧道、涵洞、铁路、公路、管线敷设、水库、灌区等工程的费用。建筑工程费投资估算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以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乘以建筑工程总量。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单位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投资,工业窑炉砌筑以单位容积(立方米)的投资,水库以水坝单位长度(米)的投资,铁路路基以单位长度(千米)的投资,矿山掘进以单位长度(米)的投资,乘以相应的建筑工程总量计算建筑工程费。

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以单位实物工程量的投资乘以实物工程总量计算。土石方工程按每立方米投资,矿井巷道衬砌工程按每延米投资,路面铺设工程按每平方米投资,乘以相应的实物工程总量计算建筑工程费。

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对于没有上述估算指标且建筑工程占总投资比例较大的项目,可采用概算指标估算法。

b.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估算。

设备购置费估算应根据项目主要设备表及价格、费用资料编制,工器具购置费一般按设备费的一定比例计取。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包括设备的购置费、工器具费、现场制作非标准设备费、生产用家具购置费和相应的运杂费。对于价值高的设备应按单台(套)估算购置费,价值较小的设备可按类估算。国内设备和进口设备的设备购置费应分别估算。

国内设备购置费为设备出厂价加运杂费。设备运杂费主要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和仓库保管费等,运杂费可按设备出厂价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应编制国内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进口设备购置费由进口设备货价、进口从属费用及国内运杂费组成。进口设备货价按交货地点和方式不同,分为离岸价(FOB)与到岸价(CIF)两种价格。进口从属费用包括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外贸手续费、银行财务费和海关监管手续费、国内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运输保险费等。

进口设备按离岸价计价时,应计算设备运抵我国口岸的国外运费和国外保险费,得出到岸价。计算公式为:

进口设备到岸价=离岸价+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

其中:

国外运费=离岸价×运费率 或 国外运费=单位运价×运量

国外运输保险费=(离岸价+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率

进口设备的其他几项从属费用通常按以下公式估算:

国内运费按运输方式,根据运量或设备费金额估算。

c.安装工程费估算。

需要安装设备的应估算安装工程费,包括各种机电设备装配和安装工程费用,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及其装设工程费用,附属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工程费用;安装设备的绝缘、保温、防腐等工程费用;单体试运转和联动无负荷试运转费用等。

安装工程费通常按行业或专门机构发布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和指标估算投资。具体计算可按安装费率、每吨设备安装费或者每单位安装实物工程量的费用估算,即:

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率

安装工程费=设备吨位×每吨安装费

安装工程费=安装工程实物量×安装费用指标

编制出安装工程费估算表。

d.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

按各项费用科目的费率或者取费标准估算,编制出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表。

e.基本预备费估算。

又称工程建设不可预见费,是指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支出,需要预先预留的费用,主要是指设计变更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的工程量的费用。

基本预备费以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为计算基数,乘以基本预备费率。

f.涨价预备费估算。

涨价预备费是对建设工期较长的项目,由于在建设期内可能发生材料、设备、人工价格上涨引起投资增加,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也称价格变动不可预见费。计算公式为:

式中:

PC是涨价预备费;

It是第t年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

f是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

n是建设期。

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政府有关部门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可行性研究人员预测。

g.建设期利息估算。

建设期利息是指项目借款在建设期内发生并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计算建设期利息时,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定借款均在每年的年中支用,借款第一年按半年计息,其余年份按全年计息,计算公式为:

各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

②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为进行正常生产运营,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估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个别情况或小型项目可采用扩大指标法。其中,扩大指标估算法是一种简化的流动资金估算方法,一般可参照同类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的比例,或者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数额估算。

一般情况下,对构成流动资金的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应分别估算。在可行性研究中,为简化计算,仅对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四项内容进行估算。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上年流动资金

估算的具体步骤,首先应计算各类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年周转次数,然后再分项估算占用资金额。

a.周转次数计算:周转次数等于360天除以最低周转天数。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最低周转天数,可参照同类企业的平均周转天数并结合项目特点确定。

b.应收账款估算: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已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尚未收回的资金,包括若干科目,在可行性研究中,只计算应收销售款。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c.存货估算:存货是企业为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货物,主要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维修备品、包装物、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为简化计算,仅考虑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并分项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存货=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外购原材料=年外购原材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年工资及福利费+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用)/在产品周转次数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产成品周转次数

d.现金需要量估算:项目流动资金中的现金包括企业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计算公式为:

现金需要量=(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

年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上三项费用中所含的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修理费)

e.流动负债估算: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各种债务。在可行性研究中,流动负债的估算只考虑应付账款一项。计算公式为:

应付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应付账款周转次数

根据流动资金各项估算的结果,编制流动资金估算表。

③项目投入总资金及分年投入计划

按投资估算内容和估算方法估算各项投资并汇总,分别编制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主要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并对项目投入总资金构成和各单项工程投资比例的合理性,单位生产能力(使用效益)投资指标的先进性分析。

估算出项目投入总资金后,应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的安排,编制分年资金投入计划表。

(14)融资方案。

融资方案是在投资估算的基础上,研究拟建项目的资金渠道、融资形式、融资结构、融资成本、融资风险,比选推荐项目的融资方案,并以此研究资金筹措方案和进行财务评价。

(15)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下,分析预测项目的财务效益与费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考察拟建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16)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等国民经济评价参数,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17)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是分析拟建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当地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对于由于征地拆迁等可能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项目以及扶贫、区域综合开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具有明显社会发展目标的项目,应从维护公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角度,进行社会评价,包括社会影响分析、互适性分析以及社会风险分析。

(18)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分析是在市场预测、技术方案、工程方案、融资方案和社会评价论证中已进行的初步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识别拟建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潜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揭示风险来源,判别风险程度,提出规避风险对策,降低风险损失。

(19)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推荐方案的详细分析论证,说明所推荐方案的优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风险,明确提出项目和方案是否可行的结论意见,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建议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对项目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意见和建议。例如在技术谈判、初步设计、建设实施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和工作安排的意见、建议。

②项目实施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相应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