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工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研究方法

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总方法,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研究的方法与叙述的方法的统一(含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统一),以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遵循的总方法。无论是对马克思工资理论本身的研究,还是对我国工资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都坚持从马克思理论的实际和我国工资运行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用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中总结出客观存在的理论体系和现实对策。此外,分析工资问题不仅要认识到影响和决定工资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而且必须认识到工资问题不单单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反映,更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利益的综合体现。工资问题中所涉及的工资与利润的关系、工资确定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都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深入研究。

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兼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工资”理论的系统研究与对我国当前工资问题研究与分析。理论与实际并重,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工资改革的实际,用以指导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三、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了研究的方法与叙述的方法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53)本研究无论在对马克思工资理论的研究还是现实工资问题的研究中,都努力遵循马克思所说的研究方法。同时在叙述上贯彻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一方面按照历史的次序,理清马克思工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并且按照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把它尽可能完整、准确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对于我国现实的工资问题,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去分析,结合经济发展进程、社会、科技、文化等背景来综合考量,找出解决我国工资问题的关键。

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对工资问题的分析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挖掘马克思工资理论的深刻内涵,理清马克思工资理论的逻辑关系,并与中国劳动者收入分配的现实相结合,探索新经济环境下马克思工资理论对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指导意义,通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用数据说明、描述当前劳动者工资收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数学语言量化分析工资问题。具体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比较研究、数据分析法等。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5.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3.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3.

(7) 列宁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0.

(8) 列宁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4.

(9) 列宁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154.

(10) 列宁全集[M].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1,223.

(11) 列宁全集[M].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5.

(12) 列宁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91.

(13) 列宁全集[M].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6.

(14) 列宁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7.

(15) 列宁全集[M].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49.

(16) 斯大林选集[M].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08.

(17) 斯大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2.

(18) 斯大林选集[M].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0.

(19) 斯大林选集[M].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0.

(20) 斯大林选集[M].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37.

(21) 斯大林选集[M].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56.

(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4) 刘家珉.马克思最低工资理论初探与当代资本主义最低工资的浅析[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87(1):119-127.

(25) 张佑青,刘学敏.简议马克思早期的工资理论[J].兰州商学院学报,1987,5(3):57-60.

(26) 郭继强.马克思工资和失业理论的现代经济学理解[J].教学与研究,2007(5):36-43.

(27) 郭铁民.马克思工资理论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1999(1):60-68.

(28) 胡靖春.新古典工资决定理论的缺陷与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替代性解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3):18-24.

(29) 宋晓舒.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工资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0) 郭铁民.马克思工资理论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1999(1):60-68.

(31) 赵少颖.从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最低工资制度[D].北京物质学院,2012.

(32) 欧健祥,刘玉勋.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4(7):1-8.

(33) 李旖旎.马克思的工资本质论及其当代意蕴[J].学理论,2013(10):77-79.

(34) 陈欣欣.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2011(3):55-57.

(35) 王云中,钱书法.几种工资理论的评价与综合:构建社会功能工资模型[C]//“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2012:513-524.

(36) 魏丽萍.分享经济视角下马克思工资理论拓展的现代价值[J].海派经济学,2012(3):102-112.

(37) 顾婷婷,杨德才.马克思人力资本理论刍议[J].当代经济研究,2014(8):29-35.

(38) 李连波,谢富胜.马克思有人力资本理论吗?——与顾婷婷、杨德才商榷[J].当代经济研究,2015(2):25-33.

(39) 赵志平.论人力资本理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挑战[J].科学·经济·社会,2011(4):40-43.

(40) 李保民.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1.

(41) 关柏春,刘慧.论马克思的工资、利息范畴创新[J].岭南学刊,2006(4):64-68.

(42) 高晓红.论马克思工资理论及其我国工资制度改革[J].前沿,2004(5):38-40.

(43) 张五常,译.中国的经济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44) 薛兆丰.经济学通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5) 罗小兰.最低工资制度的历史演化及其合理性探究[D].山东大学,2012.

(46) 白暴力,傅辉煌.马克思工资市场定位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10(5):1-6.

(47) 肖潇.关于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与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可持续性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3,218(10):175-180.

(48) Jose Manuel, Garcia Abalos. Marx's Theory of Wage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1998, 27 (4): 96-114.

(49) Kenneth Lapides. Mars's Wage Theor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M]. Londer: Praeger. 1998.

(50) Ernest Mandel. Karl Marx.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ndel/19xx/marx/.

(51) Philip Harvey. Marx's Theory of the Value of Labor Power [J]. Socialism Research, 1983.

(52) Bob Rowthorn. Capitalisms, Conflict and Inflation: essays in political economy [J]. London: Lawrence and Wishart, 1980.

(5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