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蓝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蓝莓的经济效益与发展趋势

(一)经济效益

正是由于蓝莓独特的风味及营养价值,其鲜果及其制品作为一种功能保健食品风靡世界各地,而且价格昂贵。在美国,鲜果大量收购价每千克为2.0~2.5美元,市场零售价达每千克10美元。在日本,蓝莓鲜果作为一种高档水果供应市场,只有富有阶层才能消费食用。尽管日本的栽培面积已达400hm2,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每年从美国大量进口。市场零售价格达每千克10~15美元。蓝莓浓缩汁国际市场价为每吨3万~4万美元,是苹果浓缩汁的30~40倍。

(二)生产现状

1.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蓝莓种植传入中国。蓝莓的种植初期发展较为缓慢,后期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在2004~2013年的10年间由118hm2增加到20366hm2,增加173倍,并且栽培面积在10年内,上升态势极为显著。同时,蓝莓产量在2004~2013年的10年间快速上升,2004年蓝莓产量仅为71.5t,至2009年增加至1773t,年均增长率达到190.06%,至2013年蓝莓产量达到15130t,是2004年蓝莓产量的212倍。

2.中国蓝莓加工及出口现状

我国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区有利用中国东北野生蓝莓进行加工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即有野生蓝莓、红豆越橘、树莓等的加工产品,但一直以来产品的影响范围很小,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对蓝莓等果实的营养保健价值的认识水平都不高,一直未形成产业。20世纪80年代,蓝莓加工研究工作有所发展,也有新产品出现,但产业发展缓慢。直到21世纪初,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蓝莓营养价值的了解,以及世界范围的蓝莓热,我国蓝莓加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0年前后,仅有野生蓝莓产地附近的几家企业少量生产加工品,销售也仅局限在局部市场。到2010年,进行蓝莓加工的企业已超过100家,产品有10多个大类几百个品种。

目前我国蓝莓加工主要产品类型中果酱、烘焙食品及糖果占比最大,共占蓝莓总产品的53%,果冻及果酒占比最小,分别占6%、9%。蓝莓加工品的发展同样提高了果实的利用率,丰富了产品类型,至2013年,加工企业已超过百家,生产花青素的企业也已达20家。然而由于蓝莓产品的数量有限,大多用于出口。鲜果仅有10%用于国内北京及上海等一线城市消费,其他90%均用于出口日本;小部分冷冻加工后出口欧洲及日本;冻果约80%出口欧洲和美洲;而蓝莓提取物几乎100%出口欧洲。

3.中国蓝莓品种类型

不同产区根据各自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产业化栽培生产。我国栽培蓝莓以北高丛蓝莓居多,占蓝莓栽培总数的37%,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均占总数的20%,半高丛蓝莓占总数的15%,其中南高丛蓝莓占比最少,仅占总数的8%。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主要在东北地区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栽培;北高丛蓝莓主要在沿海地区的胶东半岛、辽东半岛、苏北地区和云南部分地区栽培;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主要在浙江、贵州和云南地区栽培。主要栽培的品种南高丛品种有“夏普兰”“奥尼尔”和“密斯梯”;兔眼蓝莓主要品种有“粉蓝”“园蓝”“梯芙蓝”和“顶峰”;北高丛品种有“都克”“蓝丰”“埃利奥特”“达柔”和“伯克利”;半高丛品种有“北陆”“北蓝”和“圣云”;矮丛蓝莓品种有“美登”和“芬蒂”。在长江以北地区,“蓝丰”“北陆”和“美登”已成为三大主栽品种,据2005年统计,其栽培面积分别占北方栽培面积的29%、15%和13%。

4.设施蓝莓现状

利用日光温室和冷棚设施进行反季节栽培生产,鲜果提早上市已成为我国蓝莓生产的一大特点,并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进行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温室栽培果实采收期可以提前到3月底至5月中旬,冷棚生产果实采收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而露地生产为6月底至8月底。三种栽培模式配合,可以实现全年连续6个月的鲜果供应期。另外,与露地生产相比,设施生产中蓝莓的生长期延长,花芽分化好,产量可提高30%,鲜果商品果率提高30%以上。日光温室生产从2001年试验栽培开始,在我国蓝莓设施生产从仅有的0.13hm2发展到2007年的30hm2,2008年以后快速发展,至2015年面积达到560hm2,产量达到1470t。其中,栽培面积和产量以山东省最高,分别为300hm2和1000t;辽宁省位居第二位,分别为250hm2和450t。然而,辽宁省由于秋季进入低温的时间较早,可以较早满足蓝莓的冷温需要量,因此,可以提早升温,果实提早成熟,获得更高的市场效益,致使最近2年来日光温室栽培面积增加相对迅速。而吉林省由于冬季温度过低,加温效果差且成本高等劣势,日光温室生产一直没有增加。

在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蓝莓冷棚生产除了具有果实提早成熟15~20d、果实市场商品率提高的优势外,作为蓝莓植株越冬抽条的一种防御措施显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进入丰产期,树体高达2m左右,人工埋土防寒等方法操作变得极其困难,因此,冷棚栽培在最近5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栽培面积由2001年的1hm2发展到2007年的12hm2(2007年产量为50t),2008年以后发展快速,面积达到1165hm2,产量达到6030t。其中,面积和产量仍然以山东省位列第一位,分别为1000hm2和5000t。辽宁省位列第二位,分别为150hm2和1000t。

(三)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1.自然灾害

(1)越冬抽条 越冬抽条是东北地区蓝莓栽培中最主要的问题,如果不采用越冬保护措施,从辽宁省的大连到黑龙江省的伊春等所有东北地区范围内,无论是矮丛蓝莓还是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露地越冬后都会出现严重抽条,表现为地上部无论是多年生枝条还是一年生枝条全部抽条干枯。与蓝莓的原产地北美地区的海洋性气候相比,我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冬季低温、干旱少雪、空气湿度小而引起生理干旱造成抽条。2010~2011年冬,由于少雨干旱、空气湿度极低,山东产区也发生了严重的越冬抽条,造成严重减产。目前,采用埋土防寒是最为理想的方式,在辽南地区温室和冷棚栽培既可以防止越冬抽条又可以提早成熟。其他方式如在雪大的地区堆雪防寒、在辽南地区采用塑料袋和稻草帘绑缚树体防寒都可以使用。

(2)降雨过量 中国蓝莓的主产区如辽宁省的丹东和长江流域在蓝莓生产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果实成熟期降雨过量。丹东地区的年降雨量在900~1200mm之间,而且果实成熟期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好是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0%以上。降雨量过大造成果粉受损、果实外观不好、糖度降低、裂果、贮藏性能降低和果实采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果实的风味和品质也大大降低。据测试,“蓝丰”品种的含糖量在丹东地区仅为8%,而在烟台地区可达13%。2015年,在上海和浙江产区,由于降雨量过大和持续时期过长,造成30%~50%的产量损失,特别是上海和浙江一带,黏重土壤种植园由于排水困难,长期积水而引起大树死亡。

北方利用设施生产、南方采用避雨栽培模式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另外一个途径是利用早熟和晚熟品种避开雨季果实成熟。例如丹东地区晚熟蓝莓“埃利奥特”“晚蓝”“利伯蒂”和“奥罗拉”等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是8月上旬到9月中旬,正好避开雨季,且实现晚熟鲜果供应市场,值得推广。

(3)花期低温和高温伤害 花期低温伤害只是偶尔发生,2007年春季在东北地区的长春发生一次花期低温伤害。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园由于花期低温和温度骤变造成了严重危害,坐果率降低和果实发育受阻形成僵果。对36个品种进行调查,受害果率为8.2%~100%。其中19个高丛蓝莓品种、9个半高丛蓝莓品种和8个矮丛蓝莓品种的三级受害(70%~100%果实受害)果率分别为65%、78%和60%。

在胶东半岛的青岛至连云港一带的蓝莓产区,花期干热风对蓝莓坐果的影响很大。2014年4月末,突然间持续三天的高温(28~30℃)导致在这一产区正值盛花期的品种如“北陆”和“布里吉塔”发生严重的坐果不良或者坐果后果实发育不良的现象,僵果或者不能正常成熟的果实比例高达30%以上,有的蓝莓园甚至绝产。2015年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除了园地选择避免不利气候条件外,采用喷灌方式是解决花期温度伤害的有效措施。根据天气预报的情况,当低温或高温出现时,采用喷灌喷雾调节果园温度,增加湿度可以有效提高坐果率。另外,果园薰烟也可以有效避免花期低温伤害。

2.有机质供应不足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和改良土壤的有机物料缺乏是制约蓝莓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蓝莓栽培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至少在5%以上,最好12%~18%。就目前我国的蓝莓产区,除了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土壤和草炭土壤类型外,都面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利用草炭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目前蓝莓生产中土壤改良的最佳方式,但我国草炭土资源主要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地区,长距离运输大大增加了建园成本。据估测,在山东产区,利用草炭土改良土壤的投入占整个建园成本的近1/4。锯末和松树皮等可以替代草炭土,但由于我国森林保护木材产量下降,再加上锯末等用于木材二次加工和蘑菇生产等原因,使得这一资源供应量严重不足而且价格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吉林农业大学利用各种作物秸秆作为改良土壤的有机物料做了研究,证明玉米秸秆是参试材料中最有效的替代草炭土的有机物料。其他作物秸秆也可以使用,但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秸秆要粉碎,二是要加入相当于秸秆重量的2%的尿素补充氮源。

3.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以前,种植面积较小、种植的企业对技术把握的比较到位,相对来讲,种植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少。而2008年以后,全国各地蓝莓发展快速,由于对蓝莓种植技术把握不到位或者违背科学规律种植,导致种植失败的案例很普遍。

(1)品种问题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没有按照区域化的原若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如南方产区的四川、广西等地种植北高丛品种、半高丛品种甚至矮丛品种。二是盲目追求新品种或者迷信“专利品种”。2008年以来,我国蓝莓生产上陆续推出了30余个甚至更多的新品种,但是在生产实践中证明新品种不见得就是好品种,以北方产区为例,经过15年的实践,特别是市场的验证,2000年确定的“都克”“蓝丰”和“北陆”依然是目前种植者选择的主导品种。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替代它们的优良品种。三是同种异名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给早已命名的品种重新起名或者编号,给生产者带来了品种选择的混乱和迷惑。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区域化和主导品种的原则来确定。

(2)苗木质量 由于营养钵不够规格造成的老化苗木和断根苗、育苗基质问题导致的半根苗木给生产造成的危害是最近五年来蓝莓种植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生产种植选择符合规格的2年生苗最佳,如果选择3年生苗,营养钵必须满足北方产区达到口径16cm以上,南方产区达到20cm以上。苗木质量不好种植以后新根发根缓慢,甚至不发新根,成为不死也不长的“僵苗”。在苗木选择上,应该选择根系发达完整、须根和吸收根多的苗木,另外,尽可能避免为了追求种植效果和早期丰产而采用的“大树移栽”。

(3)土壤改良 对蓝莓来讲,土壤疏松、透气和排水良好是重要的要素。在南方产区如四川、长江流域的黏重土壤种植蓝莓有机质投入不足或者土壤改良方式不到位导致种植失败的比例很高。一是全园改良有机质等投入不足,土壤依然黏重;二是起垄栽培后在垄上采用“穴改”方式,定植1~2年内改良穴中能够满足根系发育的要求,但到了第三年根系到达改良土壤的最外围位置时,由于排水不良产生的“泥盆效应”会导致树体沤根和烂根,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而加大土壤改良力度,采用全园改良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

由于以上3个主要问题导致最近5年来蓝莓种植总面积的约40%种植失败,30%属于低产园,约30%属于中等水平,能够达到标准的蓝莓园不足10%。

(四)发展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蓝莓的栽培面积逐步扩大,蓝莓生产向着高度企业化、规模化和产、供、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蓝莓小浆果的经济效益较高,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北美地区年增加速度为30%,南美地区为50%,东欧国家为30%。蓝莓栽培规模化、企业化和生产、包装加工和销售一体化,能够根据生产的目的,确定栽培品种,鲜食型品种,选择果实大、风味佳、耐贮运品种;而加工型品种,注重加工品质。例如在蓝莓规模化和企业化方面,美国的Oceanspray公司是世界蔓越橘最大的种植生产商,控制了美国80%的生产基地;加拿大国际蓝莓公司,栽培10000英亩(1英亩=4046.86m2);在公司生产的一体化方面,美国的Oceanspray公司的蔓越橘栽培,加工和销售统一由公司负责和管理。

中国蓝莓的国际和国内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已经与我国合作,将在我国蓝莓生产的企业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日本环球贸易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大果鲜食蓝莓的产业化生产”。德国的拜尔纳瓦德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建厂,进行小浆果的生产和加工。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100多年的科研和产业化生产相比,我国蓝莓产业才刚刚起步,在蓝莓国际化贸易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蓝莓大面积产业化生产和完善的产品市场建设要求迫切,同时也在优良品种选育、绿色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果实采收和加工技术等方面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蓝莓生产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工作

目前我国蓝莓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几乎全部是国外引进的品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培育的蓝莓品种达到80%以上申请了专利。随着中国签署加入知识产权公约,对于我国未来蓝莓生产中新品种的使用将造成极大的限制。近20年来,以吉林农业大学为首的科研单位从美国等国家引进了大量的蓝莓优良品种,并对引进的品种进行了筛选,审定了一些优良品种,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虽然引种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资源,但从蓝莓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我国必须重视蓝莓育种工作,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我国野生蓝莓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加强蓝莓品种的选育工作,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品种。这是保证我国蓝莓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否则,发达国家通过品种授权就可以为我国蓝莓产品的出口制造障碍。针对这一问题,以吉林农业大学牵头的农业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重大专项,小浆果专项团队从2007年开始就启动了全国性的联合育种计划,通过实生选种、常规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手段,选育出了100余个优良单株,确定了30余个优良品系,2015年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选育出了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未来5~10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优良品种将陆续推出。

2.优质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

目前我国蓝莓的栽培技术还不完善,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还很薄弱,使目前我国蓝莓果品原料的生产品质较差,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欧洲和日本等国从中国进口蓝莓产品均要求通过有机认证,而我国除了野生蓝莓产区获得认证外,人工栽培产区很难获得有机认证。美国和欧洲各国在长期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优质丰产技术,包括土壤改良与管理技术、合理施肥灌水、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引进这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可以极大提高我国蓝莓的栽培管理水平。蓝莓果品原料的生产安全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建的蓝莓生产基地首先应通过有机食品产地认证,积极筛选抗病品种,加强蓝莓病虫害的安全防治工作,逐步增加蓝莓有机产品的生产比例,以适应国际市场贸易的需求。

3.蓝莓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劳动力短缺成为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蓝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果实采收,以鲜果为目标生产时必须人工采收,而由于人口出生数量下降、城市化和城镇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短缺和不足。除了政策因素以外,研究“机械化、省力化、精简化”栽培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吉林农业大学结合生产实际,研究了“蓝莓机械化开沟土壤改良”“蓝莓合理密植与精简化修剪技术”和“蓝莓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达国家蓝莓采收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机械化采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我国大部分蓝莓种植在山地或丘陵,不适宜大型机械应用;二是机械化采收导致果实的耐贮性下降且产量损失约30%。因此,研发适应我国地理条件的小型采收机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4.引进先进的贮藏保鲜和果实加工技术,完善加工技术市场

随着我国蓝莓产业的持续发展,果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必须要及时跟上产业的发展。我国现有的蓝莓采后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加工基础薄弱,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蓝莓产业的顺利发展。我国现阶段蓝莓产品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多是在引入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但是种类多集中于常规加工,对一些新科技项目还在探索中,如色素提取、果粉胶囊等保健品的研制,尤其是新兴的固体果蔬粉加工品,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技术,鲜果可以经过低温干制粉碎后制成蓝莓果粉,极易被人体吸收,营养成分更高,且便于贮藏运输,被广泛地应用于婴幼儿食品、糖果制品、烘焙类制品等。这些产品多适宜经济收入高、对新产品接受能力较强的群体,比一般的深加工品增值空间要大,企业可以抓住机遇,紧跟国内外果蔬加工发展的新趋势,采用新型加工设备,利用微胶囊技术、微粉碎技术等进行蓝莓果粉制作,使其更易贮存、吸收,增值空间更大。另外,鲜果的采后贮藏运输技术、保鲜技术需要加强,具体如气调贮藏、机械冷藏、超声波处理等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成为研究重点。应在引进加工技术的同时,引进相关的质量检测设备与技术,如杂质快速检测、农残检测技术和设备以及质量管理标准,通过消化吸收,研究制订出适宜我国国情的蓝莓加工产品质量管理技术体系。

5.合理调整蓝莓栽植区域,推荐蓝莓栽培区域化

所谓蓝莓品种区域化是指在不同生态地区选择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最佳品种。蓝莓抗寒性较强,适宜在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的地块栽培;喜湿润、抗旱能力差,需要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但不同品种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中国幅员辽阔,有着大面积的可种植蓝莓的土壤,只要对其pH值稍做调整就可种植,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各地的红黄壤酸性土地区更适宜种植。根据区域化试验结果,我国各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及引种表现和品种资料,我国蓝莓生产可以规划为以下几个产区。

(1)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产区 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地处高寒山区,恶劣的气候条件致使许多果树难以成规模栽培,但发展蓝莓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吉林农业大学经过20余年的引种研究,选出的优良蓝莓品种抗寒能力极强,可以抵抗-40℃以上的冬季低温,另外,选出的矮丛抗寒品种多树体矮小,一般30~80cm,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大雪可以覆盖植株2/3以上,可确保安全越冬。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地区多为有机质含量高、疏松、湿润的酸性土壤,适合蓝莓生长,成为目前我国蓝莓的优势产区之一。

长白山区栽培蓝莓具有以下几个优势。①土壤酸性、有机质含量高、降水丰富均匀,可以极大地降低建园成本。目前各个产区由于缺少有机质,大量使用东北的草炭土进行土壤改良,再加上水利设施等,建园成本高出长白山地区一倍以上。②以晚熟为目标的鲜果生产是其他任何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北方鲜果生产栽培的品种“公爵”和“蓝丰”在山东产区6月中旬至7月中旬果实成熟,辽宁省7月成熟,而长白山区是8月初至9月初成熟。而此时正是全国蓝莓市场鲜果的供应断档期,此时期生产的鲜果市场价格高、竞争力强。③蓝莓加工特用矮丛蓝莓品种在辽宁省以南地区由于气候问题不宜栽培,在长白山区栽培产量高、品质佳,有不可竞争的发展潜力。④长白山地区冷凉的气候使病虫害发生的危害很少或没有,土壤肥力高,工业污染少,完全可以生产有机产品。

在该产区中,无霜期≤90d的地区,如漠河、加格达奇、伊春等,以矮丛蓝莓“美登”“芬蒂”和半高丛中的“北春”为主,加工栽培。

无霜期90~125d的地区,以矮丛和半高丛的“北陆”“北蓝”“蓝金”为主。无霜期125~150d的地区如吉林省的集安、图们、临江,利用地区优势以晚熟鲜果生产为主,果实采收期7月20日至9月10日,品种配置“公爵”“北卫”“蓝塔”“瑞卡”和“蓝金”。 

(2)辽东半岛产区 辽东半岛的丹东到大连,土壤为典型的酸性沙壤土,年降水量600~1200mm,无霜期160~180d,是栽培蓝莓较为理想的地区。但由于冬季的极端低温、干旱少雪等原因,蓝莓越冬抽条严重,因此需要考虑越冬防寒的问题。该产区由于优异的酸性沙壤土和充沛的降水量以及比较理想的无霜期条件,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北方蓝莓的优势产区之一。

露地栽培果实的成熟期在7月初至8月底,正好是胶东半岛露地生产果实采收末期,可以利用地域差异生产鲜果供应市场,露地生产栽培鲜食品种以“爱国者”“公爵”“蓝丰”为主,晚熟品种“晚蓝”“埃利奥特”可以实现8月初至9月初供应市场鲜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009~2013年吉林农业大学在丹东产区的区域试验表明,“蓝塔”“瑞卡”和“普鲁”3个品种在该产区表现优良,可以考虑生产上使用。在该产区中,半高丛品种中的“北陆”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高产和连续丰产,果实品质佳,加工性能好和栽培管理容易,以加工为目标栽培时,是最为理想的品种;如果以鲜食为目标,则需要重剪控制产量,丰产期产量控制在3~4kg/株,增大果个。该产区露地生产中果实成熟期7~8月正值雨季,果实采收困难,尤其是以鲜食为生产目标时,由于降雨造成果实的贮运能力下降。因此,建议采用冷棚栽培,既可以提早成熟,又可以提高鲜果的商品率。

此区是大樱桃和草莓的反季节栽培主产区,可以利用现有的设施条件大力推广蓝莓设施栽培。在温室中生产蓝莓,该产区由于入秋早、解除休眠早,比胶东半岛可以提早15~20d成熟,采用自然升温,“蓝丰”可以在4月初至5月中旬采收,如采用人工简单供热提高温度,可提早到3月中旬,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该产区是目前我国蓝莓温室反季节生产优势产区,建议品种配置“公爵”“蓝丰”和“蓝金”,可适当考虑“北陆”。

(3)胶东半岛蓝莓产区 胶东半岛的威海到连云港地区,土壤为酸性沙壤土。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600~800mm,无霜期180~200d,冬季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适宜所有北高丛蓝莓品种栽培生产,在此区北部的烟台均可以安全露地越冬,无抽条现象,青岛以南地区部分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品种也可以安全露地越冬。目前此区是我国北方蓝莓的露地最佳优势产区之一。露地生产6月中旬至7月中旬供应鲜果。主要建议品种:“公爵”“蓝丰”,适当增加“北陆”和“瑞卡”的比例。晚熟品种“达柔”“晚蓝”“埃利奥特”的成熟期与辽东半岛地区的“公爵”和“蓝丰”的露地生产成熟期冲突,而且果实成熟期正值雨季,影响果品质量,不宜应用。

本产区由于需冷量问题,日光温室生产比辽东半岛晚熟15~20d,而露地生产早15~20d,因此,蓝莓鲜果的供应期比辽东半岛少了一个多月。因此,温室生产和辽东半岛相比不具优势,但果实仍能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成熟上市,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此区内采用普通的冷棚栽培,投入只有温室栽培的1/4,“蓝丰”品种可以提早到5月中旬至6月中旬采收上市。将此区规划为蓝莓鲜果冷棚生产主产区。温室和冷棚栽培品种以“公爵”和“蓝丰”为主。其他品种如“瑞卡”“蓝塔”和“爱国者”可以适当栽培。

在特殊的年份,如2010~2011年冬季,由于干旱少雨,空气湿度极小,山东产区蓝莓发生了严重的越冬抽条,因此,该产区依然面临着越冬抽条的威胁而不得不每年采取越冬防寒措施。

(4)长江流域产区 长江流域的上海、江浙、安徽和湖南、湖北一带,湿润多雨,土壤多为酸性的黄壤土、水稻土和沙壤土,夏季高温,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具有耐湿热的特点,可在此区发展。此区蓝莓发展可供加工和鲜食兼用。以露地生产早熟品种供应市场为目标,在此区域内,南高丛品种4月末至6月初、兔眼品种6月初至8月中果实成熟,早中晚熟配套可以实现露地生产5个月的果实采收期。品种配置:长江以北到淮河以南地区为南方品种和北方品种混生区,栽培品种为“奥尼尔”“密斯梯”“雷戈西”“布里吉塔”“灿烂”“巨丰”“粉蓝”“公爵”“北陆”“蓝丰”。长江以南地区种植南方品种为“奥尼尔”“比乐西”“密斯梯”“雷戈西”“布里吉塔”“灿烂”“巨丰”“粉蓝”。

然而,在这一产区存在的问题也相当严重。一是很多土壤的黏重程度比较高,需要加入大量的有机质、河沙等改善土壤结构,极大地增加了土壤改良的成本。二是由于降雨量过大,始终面临内涝的威胁,特别是江浙和上海一带,果实成熟期恰逢梅雨季节,不但影响果实品质,而且采收困难,建议采用避雨栽培模式加以解决。

(5)华南产区 以广东、广西、福建沿海为主,该产区是目前我国新发展的产区,栽植面积不大,该产区栽培主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冷温需要量较低的品种,靠南的地区以南高丛蓝莓品种为主,靠北部的地区发展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品种,主要建议品种:“奥尼尔”“密斯梯”“雷戈西”“布里吉塔”“灿烂”“巨丰”“粉蓝”。在此区域内果实成熟期为5月初至7月底。以生产鲜果供应本地市场、东南亚市场、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市场为目标。

(6)西南产区 近几年来,云南、贵州和四川的蓝莓产业发展很快。此地区土壤为酸性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沙壤土较少,气候条件变化多样,无霜期从190d(丽江)到350d(临沧)不等,几乎适宜所有的蓝莓品种生长。此产区应该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果实成熟期较早,南高丛蓝莓4月末至6月初,兔眼蓝莓6月初至8月中旬。此产区的主要生产目标是:利用区域差异优势进行蓝莓露地生产,提早供应鲜果市场,这是北方产区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云南省具有海拔高、紫外线强、光照充足的特点,生产的蓝莓果实皮厚、甜度高、耐贮运,可以依据此区域不同的海拔高度合理配置南高丛、北高丛或兔眼蓝莓品种,产区优势明显。

目前西南产区形成的集中产区主要有:云南的澄江、玉溪、丽江、曲靖、大理,四川的成都地区,贵州的黔东南地区。

西南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土壤黏重,进而导致土壤改良成本增加,降雨季节容易发生涝害。另一个问题是需冷量较少的南高丛品种如“奥尼尔”和“密斯梯”二次开花现象严重,云南澄江地区可高达70%,严重影响第二年的产量。另外,贵州产区存在花期霜害的风险。

目前,除以上主产区外,海南也开始种植蓝莓,在这一地区,最关键的是解决冷温需要量的问题,低冷温需要量的品种如“比乐西”可能是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