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儿童身体测量
儿童身体测量是童装制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了对儿童体型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将体型各部位数据化,以便为制板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并用精确数据来表示儿童身体各部位的体型特征。
一、儿童身体测量的意义
儿童身体测量是进行童装制板的前提。只有通过儿童身体测量,才能掌握童体相关部位的具体数据,并进行分析与制板。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童装适合儿童的体型特征,穿着舒适,外形美观。
儿童身体测量是制定童装号型规格标准的基础。童装号型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大量儿童身体测量的基础之上,通过人体普查的方式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测量,并取得大量的人体数据,然后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童装号型标准。
儿童身体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不仅是童装技术生产的重要依据,还能影响童装设计的潮流。对于消费群体而言,人体数据使用的正确与否,其直观感受是着装是否合体,因此由儿童身体测量数据所形成的童装的合体性就成为消费者衡量童装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儿童身体测量是童装制板、生产和消费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除了要有相应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外,还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
二、儿童身体测量的基本姿势和着装
(一)儿童身体测量的基本姿势
儿童身体测量的基本姿势是直立姿势和坐姿,较小婴儿身体测量的基本姿势是仰卧。
直立姿势(简称立姿)是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为保持直立姿势正确,被测者应使足后跟、臀部和后背部与同一铅垂面相接触。
坐姿是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大致曲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为保持坐姿正确,被测者的臀部、后背部也应同时靠在同一铅垂面上。
仰卧姿势是脸向上平躺,两腿并拢伸直,两臂自然放平。婴儿必须由成人辅助保持正确的测量姿态。
(二)儿童身体测量时的着装
在进行儿童身体测量时,发育期的儿童服装不要过分合体,要有适度的松量,男女儿童应在一层内衣外测量。
三、儿童身体测量
(一)儿童身体测量注意事项
(1)被测儿童要自然站立或端坐,双臂自然下垂,不低头,不挺胸。较小婴儿应仰卧于量床,头接触量床头板,两下肢并拢、伸直并紧贴量床的底板。
(2)软尺不要过松或过紧。测量长度方面的尺寸,量尺要垂直;测量宽度方面的尺寸,软尺应随人体的起伏进行测量,如测肩宽时.不能只测两肩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测量围度方面的尺寸,量尺要水平、松紧适宜,既不勒紧,也不松脱,以平贴能转动为原则,水平围绕体表一周。
(3)儿童在测量时,身体容易移动,对于较小的儿童,以主要尺寸为主,如身高、胸围、腰围、臀围等,其他部位的尺寸通过推算获得。
(4)测量时通过基准点和基准线进行测量。如测胸围时,软尺应水平通过胸点;测臂长时,应通过肩端点、肘点和尺骨茎突点。儿童腰围线不明显,测量时准备细带子,在身体最细位置水平系好,这就是腰围线。若不好确定腰围最细处,可使孩子弯曲肘部,肘点位置在躯干上的对应处作为目标位。
(5)测量时注意手法,按顺序进行,一般从前到后、从左向右、自上而下地按部位顺序进行,以免漏测或重复。
(6)要观察被测量者体型,对特殊体型者应加测特殊部位,并做好记录,以便制图时做相应的调整。
(7)要做好每一部位尺寸测量的记录,并使记录规范化。必要时附上说明或简单示意图,并注明体型特征。
(二)儿童身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
儿童身体测量的部位由测量目的决定,测量的目的不同,所需要测量的部位也不同。根据服装结构设计的需要,进行童体测量的主要部位大约有17个,如图1-1所示。
图1-1 儿童身体测量图
(1)身高——立姿赤足,自头顶至地面所得的垂直距离。
(2)颈椎点高——立姿赤足,从第7颈椎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3)坐姿颈椎点高——坐姿状态下,自头顶点量至椅子面之间的距离。
(4)胸围——水平围量胸部最大位置一周,软尺内能夹进2个手指(约1cm的松量)所得到的尺寸。
(5)腰围——在细带束好的位置,夹入2个手指,水平围量一周(约1cm的松量)所得到的尺寸。
(6)臀围——在臀部最大位置(约低于腰围1/2背长)夹入2个手指,水平围量1周(约1cm的松量)所得到的尺寸。
(7)背长——自后颈点(B.N.P点,第7颈椎附近)量至腰围线的长度。
(8)手臂长——手臂自然下垂,自肩端点沿手臂弯度量至尺骨茎突点的长度。
(9)腰围高——立姿赤足,自腰围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10)上裆——坐姿时,从腰围线到椅子面的距离。
(11)下裆——从横裆处到外踝点的距离。
(12)头围——在头部最大位置环绕一周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尺寸。
(13)颈根围——在颈项根部环绕一周进行测量所得尺寸。
(14)总肩宽——经后颈点测量左右肩端点之间的距离。
(15)小肩宽——从颈侧点到肩端点之间的长度。
(16)大腿根围——大腿最粗位置围量一周所得尺寸。
(17)臂根围——自腋下经过肩端点与前后腋点环绕手臂根部一周所得尺寸。
(18)手腕围——经过手根点将手腕部环绕一周测量所得尺寸。
(19)手掌围——在手掌最宽处环绕手掌一周所得尺寸。
(20)脚腕围——环绕踝骨一周所得尺寸。
(21)脚长——从脚后跟到最长的脚趾头端画直线测量所得长度。
(22)前裆长——从前腰节线向下量至股根的长度。
(23)裆长——从前腰节线向下经过股根量至后腰节线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