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应对与预防
一、学生的自我应对
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应该克服心里的恐惧,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1.要勇敢面对
遭受行为欺凌与暴力如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要害怕,要敢于抗争,勇敢说“不”。因为这些不良青少年大多和同学们同龄,他们所实施的第一次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负,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他们,就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会在无形中助长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敢于面对,但是要注意避免激怒对方使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对语言欺凌与暴力,要淡然处之,自我反省,无畏回应。同时也不要无休止争吵,对无理取闹的,要敬而远之;对情节恶劣的,要及时报告学校处理。
2.要机智应对
面对施暴之人,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要根据现场情况机智应对,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意识。
(1)缓和气氛少动怒 当遭遇攻击者包围时,应从双方共同认识的人或知道的事情入手寻找话题,顺从对方的话,看对方有什么目的,沉着冷静,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获取信任,尽可能拖延时间,防止激怒对方,争取机会求救。必要时用异常动作吸引周围人注意,获得帮助。
(2)呼救 一定要大声呼救,寻求周围同学、路人的帮忙。
(3)逃跑 借助一些小动作或用语言分散对方注意力,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使自己脱离险境。
(4)求饶 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面对强大的对手,暂时的退让是减少伤害的上策。
(5)以人身安全为重 面对暴徒,在人身和财产遭遇双重危险时,不贪恋随身财物,以保障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6)保护头部 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防止受到致命的打击。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如果已经遭受欺凌与暴力,事后一定要马上报告就近的人或拨打“110”电话报警。如果在宿舍,要第一时间报告宿舍老师;在教学楼,要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或辅导员;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另外,要注意搜集受伤害的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受伤害后,切不可独自承受,默默不语,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你是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甚至由欺凌转化为暴力。
4.要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伤害行为做斗争的勇气。面对伤害行为的暴力威胁,不能束手无策,让他们得逞,更不能向暴力伤害行为屈服,要有法制意识,坚信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增强同伤害行为做斗争的勇气。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大胆揭发坏人坏事,决不姑息养奸。
5.记住施暴者特征
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记住施暴者的人数和体貌特征,以便事后及时报警。最好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施暴者进行周旋,达到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巧妙制服施暴者的最佳效果。
二、家长的应对
一是保持理智。在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时,家长容易表现出激动情绪,甚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这时建议家长自己先要平静下来,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学校的安全情况,是否对孩子做过如何自我保护的教育,是否曾引导孩子分辨校园暴力的严重后果,自己孩子存在多少过错,等等。如果是理性的家长,在通过一番分析之后,会根据已有的现实情况,决定是通过班主任、学校协调解决,还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会选择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二是及时收集证据。要及时收集相关人证和物证等关键证据。一般来说,打人学生或其家长,面对证据不敢推脱责任,即便是诉诸法律也有理有据。
三是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孩子。切莫光顾着指责班主任、老师和校方引发对方反感,导致他们不愿意配合与协助解决问题。更不可因一时气愤采取以暴制暴行为,或为贪图获得更多赔偿利益,不择手段,进行大肆宣扬,甚至通过媒体招摇,让自己的孩子身心遭受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
四是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要理解和同情孩子,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如果孩子受到的伤害太大,建议考虑转校。换个环境,家长的心理干预,可能会更利于孩子成长。
三、家长如何预防孩子遭受欺凌与暴力
①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家长是孩子的依靠,孩子不论犯错误还是被欺负都勇于和家长沟通。要对孩子进行既不欺负他人,也不被他人欺负的预防教育。
②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身体有无异样,特别是有没有伤痕,性格有无变化,发现异样,一定要问清楚。住校孩子回家后,家长一定要尽可能多陪伴,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了解并与老师沟通。
③家长要保持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可以每月给班主任或辅导员打个电话,主动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④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动画片和电视剧;给孩子更多关爱,注意沟通交流,避免孩子产生自卑、孤僻性格;教育孩子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发生打骂等极端行为;不溺爱,适当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的品格。
⑤教育孩子要搞好人际关系,慎重择友。家长和老师鼓励学生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不容易成为被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四、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
①穿戴和学习、生活用品要低调,不要过于招摇。不要大手大脚花钱,甚至故意显富。
②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做事低调大度,不斤斤计较,团结友爱。
③遇到和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要自行解决,要找老师帮助解决。
④上学、放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或回学校;回家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机会可以参加自卫训练。
⑥受到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后,一定不要被“报告老师或报案会受到报复”这类威胁的语言所吓倒,要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否则,以后会助纣为虐,使暴力升级。也不要在被欺负后,以暴制暴。
⑦经常和家长、老师反映自己的交友情况,求得老师的指点和帮助,避免人际关系的恶化。
⑧在家要看好自家门;在宿舍要将宿舍门随时关好,特别是一个人在宿舍的时候,要将门插上。在公寓不串寝,不接纳非本寝人员在自己寝室逗留。自己的财物要妥善保管。
⑨不结交陌生网友,不观看有关暴力的视频、网页、书籍等。不在网上发表低俗言论或散布他人隐私等。
案例
1.基本案情
2015年3月28日,中职在校学生井某与朱某二人在路上偶遇,因言语不合,朱某等人殴打了井某。同年4月1日,井某到网吧找朱某等人未果,随即离开,朱某等人听说后即驾车追赶,井某被追上后,见朱某将车窗玻璃摇下,即持匕首捅刺车内的朱某,朱某亦持斧头将井某面部划伤。经鉴定,朱某的损伤构成轻伤,井某的损伤构成轻微伤。
2.本案结果
法院认为,井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轻伤,其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身体健康权,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井某系未成年人,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了谅解,且被害人朱某无故殴打、追逐井某有过错,依法对井某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据此,认定井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3.本案启示
本案系遭受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以暴制暴”而触犯刑律的典型案件。井某本是受害人,但他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竟持刀捅刺他人,由被害人沦为被告人。朱某小小年纪,驾驶机动车在公路上急驰、追逐,持铁棍、斧头殴打他人,虽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已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本案也暴露出双方家庭教育的缺失。井某的父母明知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没有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保护;朱某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打架斗殴、驾驶机动车等行为没有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以致事态恶化。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应当正确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受非法侵害,要教育自己的孩子遵纪守法,言行有范,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要严加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