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早期思想探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旅美寄言》到《初访美国》

1943年夏,美国国务院文化联络处为加强中美文化交流,邀请中国学者到美国做一年的文化访问。第一批学者共六人,费孝通是六人之一。旅美期间,费孝通陆续为昆明《生活导报》撰写访美通讯。归国后,1945年1月,自由论坛社将这些通讯集结成册出版,取名《人情与邦交 旅美寄言》。1945年夏,费孝通又对这些文章进行整理,于是“成了这本略有系统的《初访美国》”费孝通,“《初访美国》余笔”,《费孝通全集·第三卷》,第530—531页;“《美国与美国人》旧刊重著前言”,《费孝通全集·第十卷》,第262页。。《初访美国》由重庆美国战时新闻处(U.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出资印行。次年由生活书店再版初版不公开出售,据说印了有一万册,很快就发送完了。为使更多的普通读者能读到此书,次年,美国新闻处同意费孝通的提议,由生活书店再版此书(志诚,“分析和批判了美国文化,指出了我们自己应走的道路:读费孝通著‘初访美国’”,《上海文化》1946年第6期,第44页)。。欧达伟敏锐地观察到两本书中记录下的费孝通对美国文化的态度变化,在其专著中,对此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说明David Arkush, “Chapter 4.2 Changing perceptions of American culture”, Fei Xiaotong and Sociology in Revolutionary China, pp.112—119.。他还指出,在《初访美国》中,费孝通试图从历史和环境两个角度更系统地解释美国文化David Arkush, “Chapter 4.2 Changing perceptions of American culture”, Fei Xiaotong and Sociology in Revolutionary China, p.119.。在书中,欧达伟没有解释,为什么一个从小到大受的都是西方现代教育,在他看来十分西化的中国知识分子,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对美国文化的一些重要评价。对东西文化的态度,是费孝通思考和探索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砝码。若“初访美国”是某个转折点的开端,对这一转折的起因,就有必要做些深究。《初访美国》中的“美国叙事”包含了某种分析历史变迁的视角和方法,它影响了费孝通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和历史演变的思考方式(见后文《转向社会阶级研究》)。欧达伟在书中对费孝通的“美国叙事”交代得比较简单。本文对以上欧达伟分析的不足处略作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