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横扫千军如卷席

1931年1月,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的大胜利。蒋介石大为震惊,紧接着就发动了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

鉴于第一次“围剿”惨败的教训,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投入了比第一次多一倍的兵力,厚集兵力、严密包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分四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步步推进。

1936年冬,毛泽东和朱德在陕北

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最紧迫的问题还是要确定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当时,党内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苏区中央局代书记项英等许多人仍主张,将红军主力转移到根据地以外去,还有些人主张“分兵退敌”。毛泽东反对这两种主张,认为要继续坚持依托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就地诱敌深入,并力主集中兵力,不能分兵。经过几次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多数指战员支持毛泽东的提议,并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先打弱敌的作战方针。这对打破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931年5月16日至31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连续打了5个胜仗,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图为行军中的红军

会议一结束,毛泽东、朱德立刻命令红军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消灭王金钰敌军,之后再绕到敌军后方与之作战,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等了20多天,王金钰部公秉藩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一个旅终于脱离富田阵地,分两路向东固地区进犯。毛泽东、朱德果断地下达消灭进攻东固之敌的命令,并决定以两翼包抄的方式攻击王金钰部的后背。

各路红军奉命于清晨出发,快速行进。毛泽东又赶到准备正面进击公秉藩师的红三军军部,同军长黄公略一起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在东固通向中洞的大路南侧,还有一条小路。毛泽东立刻改令红三军沿这条小路秘密前进。这一西进路线的改变,使红三军缩短行程,争取了时间,对消灭公秉藩师起了重要作用。

5月16日,早已由小道悄悄前进到中洞南侧的红三军主力,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对离开中洞的公秉藩师尾部发起突然猛攻,毫无应战准备的公秉藩师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激战到下午5时许,将该师大部歼灭,赢得了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一场胜仗。

5月19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猛烈地向东横扫,截住正在撤退中的国民党军队,在吉水县白沙歼灭郭华宗第四十三师一个旅和第四十七师第一旅残部,赢得了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二场胜仗。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要图

第二次反“围剿”期间群众写的标语

白沙战斗后,红军继续向东横扫,扩大战果。这时,高树勋的第二十七师正奉命取道中村向藤田前进,增援郝梦龄师,其先头部队一个旅于5月21日抵达中村。第二天上午,红军向中村发起攻击,歼灭该旅大部,赢得了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三场胜仗。

中村战斗结束后,已进入苏区的国民党军朱绍良第六路军的毛炳文、许克祥、胡祖玉三个师慌忙经广昌向南丰撤退。毛泽东、朱德原本决定红军主力在第二天开到广昌县城西北的古竹集中,准备全力攻击朱绍良部的毛、许、胡三个师。后来,又根据情况变化,决定改变原有的全力攻取南丰的部署,而先集中主力进攻广昌。5月27日,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夺取广昌县城,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师一部,师长胡祖玉受重伤后死去,赢得了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四场胜仗。

攻下广昌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临时总前委第三次会议。鉴于国民党军朱绍良部的三个师向南丰退却,桥梁又遭破坏,已追赶不上,同时从整个战略形势考虑,会议决定再次调整作战部署,不攻南丰城,改为向东打国民党军刘和鼎的第五十六师,夺取福建的建宁县城。刘和鼎没有料到红军主力会那样快地运动到这里。5月31日,红军出其不意地突袭建宁县城,歼灭刘和鼎师三个团,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缴获的西药就可供红一方面军半年之用,赢得了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五场胜仗,这也是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次战斗。

从5月16日起的半个月中,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从赣江东岸打到闽西北山区,横扫700余里,连续打了5个胜仗,歼敌3万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万余件和大量军用物资,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

硝烟散尽,品味胜利,毛泽东兴奋地填词《渔家傲》: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