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割据形势的重现

一 咸阳大火和项羽的分封

项羽火焚咸阳 鸿门宴后数日,项羽率兵入咸阳。在这里,他大肆烧杀,“屠咸阳,杀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灭”(《汉书·高祖本纪》),他放的大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的野蛮行径,留下严重后果,将这座自商鞅变法以来营建的城市,烧成一堆瓦砾,从目前考古发掘的情况可以证明,整个咸阳的全部宫殿、陵墓以及其他一切建筑,均焚于项羽的这把大火,很少有幸免者。如《秦始皇陵东侧第一号兵马俑坑试掘简报》记录:“通过试掘发现秦俑坑原为一座规模巨大的土木结构建筑,因火焚塌陷。”《秦始皇陵东侧第二号兵马俑坑钻探试掘报告》也记录:“二号俑坑……与一号俑坑基本相似,系土木结构建筑,经火焚塌陷。”这都是在项羽施放的大火中被焚的。又如《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记录:“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有被焚毁的痕迹,墙壁壁画多被大火所烧,有的壁画甚至因烈火灼烧而剥落殆尽,可能毁于项羽的一炬。”尽管如此,“其火毁程度似不如第一号宫殿遗址严重”。不仅劳动人民创造的无数宝贵的物质财富和艺术珍品被这场大火焚光,而且自古流传下来的许多重要图书古籍也毁于这场浩劫之中。因为,秦始皇虽下令焚书,使“金匮玉版,图籍散乱”(《史记·太史公自序》),但官府藏书尚能安全无恙,刘邦入关,萧何入丞相府收其所藏图籍律令,但对博士所藏之书并未过问,仍由他们“收而保之”。只有项羽放的“三月不灭”之大火,终将绝大多数图书付之一炬。正如一位学者所说:“项羽入关,杀秦王子婴,收其宝货妇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而后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乃始荡为灭烬。”(刘大:《焚书辩》)这对中国文化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项羽的烧、杀是不得人心的,使“秦民大失望”(《汉书·高帝纪》)。这就埋下了项羽日后失败的种子。

面对已成为一片废墟的咸阳,项羽拒绝了在“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史记·项羽本纪》)的关中建都的正确建议《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这个“说者”是何许人?有两种记载。《法言·重黎篇》:“蔡生欲安项咸阳不能移又烹之,或者未辨与曰:生舍其沐猴而谓人沐猴,烹之,不亦宜乎?”这里记的是“蔡生”。《汉书·陈胜项籍传》记为“韩生”。宋王益之《西汉纪年·高祖考异》曰:“《楚汉春秋》、扬雄《法言》以为蔡生,班史、《通鉴》以为韩生,未知孰是,唯《史记》以为‘说者’,今从《史记》。”(转引自《困学纪闻》卷12)说项羽“沐猴而冠”的是蔡生还是韩生,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可以看出《史记》作者对此的审慎态度。,而急于归江东耀武扬威,他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决意恢复秦统一前割据的局面,分封诸侯,割地自据。但如何分封,在当时还不能不在形式上得到各路义军名义上的首领怀王照准。公元前206年春,项羽派人向怀王请示,得到的答复是“如约”,即照原来约定的先入关中者王之办事。这当然不能为傲慢跋扈的项羽所接受。于是,他在关中召集诸将领,宣布拒绝怀王指令,并于正月将怀王迁往江南,尊为义帝,都郴(湖南郴州),这种阳尊阴贬的手段,实际是把可怜的义帝流放于此。然后,项羽就按自己意图,实行分封了。

分封诸王 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江苏徐州)。刘邦为各路义军最先入关者,依前约应王关中,但项羽不让刘邦据此要地,而将其封至偏僻的巴蜀之地为汉王,都南郑(陕西南郑)还强词夺理地说什么“巴、蜀亦关中地也”(《史记·项羽本纪》)。又把秦朝三降将封在关中:章邯为雍王,据咸阳以西,都废丘(陕西兴平东);司马欣为塞王,据咸阳以东,都栎阳(西安市阎良镇附近);董翳为翟王,据上郡,都高奴(陕西延安东北)。以此挡住刘邦出巴、蜀之路。其他诸将也被分封各地,列表如下:

项羽分封诸王表

此外,项羽进封番军将领梅为十万户侯,将南皮县旁之三县封给陈余也为侯。于是,秦统一前的割据局面又重新出现了。

这是一次历史的倒退!

不少史学家认为项羽的分封是无可非议的,如清人恽敬说:“陈涉首难,诸侯各收其地而王之矣。三王秦人也,以秦之地付三王,此秦汉之际诸侯之法也。”(《大云山房集》初集,卷1)现代的一些史学家也认为:“项羽的分封,基本上是承认既成事实,是‘恐诸侯叛之’的实际形势所决定,而不得不分”(吴枫、宋敏《勿以成败论英雄》,载《东北师大社会科学丛书·中国古代史人物论集》第10页)。应当说,这种看法是难以成立的。

从当时的形势分析,分封并非“不得不分”,割据的形势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各路诸侯虽各自拥兵据地,但毕竟皆尊义帝为共主,若项羽能拥义帝而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并非不可能。项羽之急于分封,实出于不甘居人下,又念念不忘“富贵”而“归故乡”,可见其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不能成大业。

二 割据战争的开始——田、项火并

分封的必然结果就是割据战争,尤其是项羽的分封,乃是按照亲疏关系和利害程度为标准进行分封的,这就加速了割据战争的出现。果然,矛盾首先从东方开始激化了。

田荣首举反楚旗帜 在公元前209年反秦起义的高潮中,在齐地有故齐国王族田儋及其从弟田荣、田横杀狄令,召“豪吏子弟”占领当地,田儋自立为齐王,成为反秦义军中的一支。公元前208年,在救魏的战役中田儋被章邯军所杀。田荣收其余众,东走东阿。齐人又立故齐王建之弟田假为王、田角为相,田角弟田间为将。不久,田荣率兵逐走齐王假,立田儋之子田巿为王,而自封为相,田横为将,取得秦地。田假被逐后逃至楚,田间、田角至赵。田荣劝赵、楚杀假、间、角等。楚、赵不杀,以此同田荣结怨。公元前207年田荣部将田都叛齐投楚,后来齐王建之孙田安亦降楚,在项羽麾下。可见,田荣与项羽结怨甚深,只是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因大敌当前,这种矛盾暂时潜伏下来。

田荣和项羽的矛盾,在推翻秦朝,尤其是在分封以后迅速激化起来。项羽因田荣不从自己调遣,在分封时不仅不封田荣,而且连田荣拥立的齐王田巿都不承认,而将田巿封为胶东王,却把跟随自己的齐将田都立为齐王,将田安立为济北王。当田荣得知项羽封田都为齐王以后,于公元前206年五月发兵击田都,将他赶走,田都逃回楚。田荣又留田巿在齐地不放他去胶东,田巿惧项羽威势,不敢抗命,企图暗中逃出田荣控制,后被田荣发觉,六月被田荣杀于即墨。于是,田荣自立为齐王。

此时,在反秦战争中曾配合过刘邦攻昌邑的彭越也未被封,他在巨野(山东巨野东北)拥众“万余人无所属”(《史记·魏豹彭越列传》)。田荣就趁机授彭越以将军印,令其向济北王田安进攻。公元前206年七月,彭越杀济北王。从此,田荣将齐王、济北王、胶东王的所谓“三齐”之地全部并吞,消灭了项羽所立的三齐王,接着又令彭越击楚,大败楚将肖公角。齐的诸田氏相互攻击,本质皆为争夺统治权。不过,其间也有值得研究的一些是非问题。清人王鸣盛曾有过如是评论:田儋定齐自立,与其从弟荣、荣弟横俱起,为章邯破杀,荣收余兵走东阿,邯追围之。赖项梁救之,击邯,邯走而西,荣乃得免。齐人因儋死国无主乃立故齐王建之弟假,未为大谬也。而荣甫脱大阨,旋击逐假。假亡走楚,乃立田儋子巿为王,荣相之,亦可矣。及项梁以东阿之役追章邯,而邯兵益盛,乞兵于荣,荣乃邀之使杀田假乃出兵,楚以义不忍杀,则遂坐视章邯败杀项梁而坐视不救。其后,项羽灭秦,分立诸侯王,乃徙田巿王即墨,更封田都于临淄、田安于济北,而以田荣负项梁不肯出兵助楚,不得王。羽之主约,人皆称其不平,而此事则未可非。荣逐田都、杀田安、且击杀田巿于即墨,而并有三齐以自王何其戾也。夫儋与荣横三人为从昆弟,实齐之疏族。而假为故齐王建之弟。假之当立甚于儋。其立也,又非取之儋于,荣必欲杀之,悖暴已极,乃因此仇项氏,以德为怨。又并儋子巿而杀之何哉,诚丧心害理之尤者。项氏之败,半为田氏牵缀,不西忧汉,而北击齐,以此致亡……(《十七史商榷·田荣击杀田巿》) 这种评论大体是符合实际的。不过,将“项氏之败”的一半原因,说成“田氏牵缀”,恐过分夸大了田齐在楚汉战争中的作用。

陈余投靠田荣 田荣举起反项羽旗帜,不满项羽分封的诸侯将领纷纷向他靠拢,陈余就是其中最早的一个。

原来,陈余同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后来一起投入到陈涉领导的义军中,在巨鹿之战时,张耳与赵王歇被围困于巨鹿城中,陈余率数万人驻巨鹿北,与巨鹿南之章邯军对峙。在城中“食尽兵少”危急之际,张耳曾数次派人召陈余来救,但陈余“自度兵少”不敢出兵。从此“张耳大怒,怨陈余”。项羽率兵解巨鹿之围后,张耳曾多次责斥陈余。陈余一怒之下解印绶归张耳,张耳佩其印绶“收其兵”,陈余则与亲信数百人离开队伍“之河上泽中渔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从此,张耳、陈余由“刎颈交”变为不共戴天之仇敌。

项羽入关时,张耳随在项羽左右,故被封为常山王,陈余未随项羽入关,项羽不予封号,经人劝说才勉强答应将陈余所占之南皮附近三县封给他。这当然使陈余更加不满,认为“张耳、陈余功等也,今张耳王,余独侯,此项羽不平”(《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由于这样的原因,当田荣与项羽开始火并之后,陈余即派人与田荣联系。田荣当然十分欢迎,派兵支援陈余。陈余有田荣为后盾,倾全力攻张耳。张耳被打败后,听从星相家甘公劝告,去投靠刘邦。

陈余将张耳赶走后,就从代(河北蔚县西南)迎回故赵王歇,使之王赵。赵王又立陈余为代王。这样,项羽所定的分封局面,一开始就被完全打乱了。

田荣、陈余同项羽的火并,仅仅是秦末农民战争后,封建割据战争的序幕。序幕拉开,紧接着是地主阶级内部两大主要军事集团——楚、汉争夺农民战争胜利果实的厮杀,就要正式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