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
1937年12月12日早晨,在中国南京迎来寒冷的黎明之际,中国身体虚弱、士气低落的士兵目睹日本军队架起重机枪准备发动对南京的进攻。日本人在大炮和空袭的支持下从三个方向发动袭击。中国军队中的有些人放下武器逃跑,有些人脱下军装混入平民,也有人坚持在该城以及其他地方继续战斗。
第二天,日本军队进入南京,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混乱。举手和屈膝投降的中国士兵被直接处决。很多人被刺刀刺死或砍头。妇女和小到只有六七岁的姑娘被强奸。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被奸污后屠杀。留在南京的外国记者、传教士和商人亲眼目睹了日本人对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行强奸、谋杀、处决、拷打和羞辱。他们代表国际社会向日本当局发出抗议信,但都石沉大海。到了1938年1月,大约大屠杀开始一个月之后,日本军队屠杀了令人震惊的30万非战斗人员。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南京大屠杀永远不会被忘记。日本官员今天以纪念阵亡者为由参拜靖国神社的事实,激怒了那些被迫牢记这些骇人听闻的历史事件的中国人。
国际关系学者需要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理论家认识到国际关系领域的核心概念——国家、民族、主权、权力、均势——是在历史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不了解韩国、朝鲜、中国、日本的人民是如何记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么我们就很难理解这些国家的当代政治。
在很大程度上,当代国际体系的历史背景主要存在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当然,伟大的文明也在世界其他地区繁荣发展。印度、中国以及其他地区在以下讨论的历史事件之前很早就已经有了广泛而强劲的文明。但是,由于当代国际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植根于欧洲经验,因此以欧洲为重点是有道理的,不论这样做是好还是坏。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考察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前后的历史时期。接着我们考察20世纪欧洲和余下世界的关系,以及20世纪和21世纪初期主要的历史变迁。
学习目标
● 分析哪些历史时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影响最大。
● 描述国家的历史起源。
● 理解为什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被国际关系学者看作分水岭式的标志。
● 探讨欧洲均势体系的历史起源。
● 说明冷战如何演变成美国与苏联之间的一系列对抗。
● 分析哪些主要事件塑造了冷战后的世界和新世纪的最初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