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痛风的易患人群
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外,后天的环境因素也对痛风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痛风的易患人群有如下特征:
(一)年龄因素
痛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中以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大多发生在30~70岁间。老龄化是影响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年龄增大、肾功下降,使尿酸排泄减少有关。不过,因为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运动缺乏,痛风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二)性别因素
痛风发病有明显的“重男轻女”特征。男性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明显高于女性,两者痛风发病比例约为20∶1。痛风偏爱男性的原因是:男性喜烟酒、赴宴,喜食高嘌呤、高蛋白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同时雌激素有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所以年轻女性少有痛风发作。女性高发年龄在绝经期后,因为绝经后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从而降低了肾脏对尿酸的清除率,使血尿酸升高。
(三)体重因素
肥胖的中年男性更易患痛风,与肥胖患者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大多进食过多的高蛋白食物,并且不爱运动,故饮食条件优越的人更易患痛风,而且,肥胖病人减肥后,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四)种族与地域因素
痛风的患病率随种族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有关。欧美国家痛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同在亚洲地区,日本患病率升高较显著,并且在我国大陆地区,城市高于农村,沿海地区高于内陆,这些均与所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关。而黑人生活水平并不发达,痛风发病率却明显高于白人,同在台湾地区,土著居民较非土著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升高明显,这些考虑与基因有关。高原地区因缺氧使体内红细胞增多,导致红细胞内腺苷酸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等功能紊乱,内源性嘌呤生成过多,故高原地区痛风发病率较平原地区高。
(五)饮食因素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产品,均可增加体内嘌呤的合成,导致血尿酸浓度增高,是诱发痛风发作的最常见原因。食物中嘌呤含量的规律为:动物内脏、海鲜>鱼类、肉食>干豆、坚果>叶类蔬菜>谷物>淀粉类、水果;相较于饮食,酗酒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因为乙醇本身可提供嘌呤原料,加上其代谢过程中,血乳酸水平升高,抑制了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同时乙醇能会快速消耗腺嘌呤核苷酸,从而使尿酸升高。嘌呤水平随乙醇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规律是陈年黄酒>啤酒>普通黄酒>白酒>红酒。
(六)生活方式因素
无规律的生活方式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有些年轻人生活毫无规律,常常通宵达旦,会使体内代谢异常,是痛风的好发对象。
(七)职业因素
从职业上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好发于脑力劳动者及高收入者,因为这类人群工作压力大,过度的精神紧张容易导致身心疲乏,同时这类人群工作条件优越,体力消耗少,生活及饮食水平也较高,为罹患痛风埋下祸根。
由此可见,痛风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故在预防痛风过程中,要采取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