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肺炎喘嗽
【概述】本病为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促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出现张口抬肩、呼吸困难、口唇颜面青紫等症状。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感受外邪和正气不足两类;病变的脏腑以肺为主,并可波及它脏;病理因素为痰热内阻;治疗时应辨清表里、寒热;基本治则为宣肺开郁,清热化痰。
名医案例
1.安效先医案(1则)
支原体肺炎痰热蕴肺之喘嗽,以清肺化痰收效。
个人信息:程某,女,12岁。医案编号:1029H0028。
初诊:2008年12月12日。
主诉:咳嗽3周。
现病史:患儿于就诊前3周,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伴发热,有痰,无喘息,无胸痛及胸闷。到外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入院检测支原体抗体阳性,静脉输液阿奇霉素治疗2周后出院,现无热,仍咳嗽,有痰。
检查:舌质红,苔白,脉滑数。咽充血,扁桃体不大,未见脓性分泌物,口周无发绀,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喘嗽,属痰热蕴肺。
西医诊断:支原体肺炎(恢复期)。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炙麻黄5g,杏仁泥10g,知母6g,黄芩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葶苈子6g,炒苏子6g,五味子6g,芦根10g,白茅根10g,仙鹤草10g,百部10g。4剂,水煎服,日一剂,每日2次,每次100ml。
二诊(2008年12月16日):服药后咳嗽减少,痰仍较多,夜间喉中痰鸣,偶诉腹痛,大便正常。咽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治以清肺化痰佐以健脾。方药:黄芩10g,鱼腥草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杏仁泥10g,前胡10g,葶苈子6g,炒苏子6g,青黛6g,海蛤粉6g,胆南星6g,仙鹤草10g,百部10g,山药15g。4剂,水煎服,日一剂,每日2次,每次100ml。
电话随访,痰消咳止。
按:本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已在外院住院治疗2周,属肺炎恢复期。表现为体温正常,仍咳嗽,有痰,查体可见咽红,舌质红,热象较明显,提示肺中余邪未尽,仍有痰热。遂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苏葶丸加减,以宣肺清热,降气化痰。同时考虑患儿患病时间已有2周,易耗伤气阴,故加五味子收敛肺气,化痰止咳,亦可防麻黄宣发太过。芦根、白茅根和黛蛤散清化痰热,恢复肺之宣肃功能。
(整理:潘璐 审阅:安效先)
2.卢志医案(1则)
支气管肺炎风热闭肺、痰热郁肺之咳嗽,以辛凉解表、清热化痰收效。
个人信息:王某,女,4岁。医案编号:1010Q0032。
初诊:2004年3月28日。
主诉:发热、咳嗽3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因外出受凉,随即咳嗽,伴夜间发热,体温38℃左右,口服退烧药(巴米尔),可暂时退热。但2小时后又发热,呼吸气促,流涕清稀,烦躁哭闹,今来我院就诊。身热有汗,体温38.1℃,咳嗽气促,喉中有痰,情绪烦躁,面赤唇红,咽红,口渴,纳差,大便干燥。
检查: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数。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散在中、小水泡音。血常规:白细胞6.4×109/L。胸片:双下肺纹理增粗、增重,右下肺内带有模糊小片影,心膈(-)。
中医诊断:咳嗽。属风热闭肺,痰热郁肺。
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炎。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化痰。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3g,炒杏仁9g,前胡9g,甘草3g,陈皮6g,半夏9g,浙贝母9g,枇杷叶9g,生石膏12g,桔梗6g,枳壳9g,绿茶3g,3剂,水煎服,每日1剂。另羚羊清肺散,每次一支,每日2次。
二诊(2004年3月31日):药后症状好转,身热已退,仍有咳嗽痰多,喉中痰鸣,面色无华,神情尚可,纳少口渴,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数。肺部听诊:右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仍宗上法,麻杏石甘汤加味:前方减绿茶3g,加瓜蒌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2004年4月5日):药后咳嗽明显减轻,有痰,咽痒,精神好,纳食少,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数。治以润肺化痰止咳。前方减炙麻黄3g,炒杏仁9g,加紫苏子9g,紫苏叶9g,麦冬9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随访:药后痊愈,复查血常规、胸片均转为正常,停诊随访未见复发。
按:外感风寒,入里化热,郁闭肺气而致肺炎咳喘。故遵仲景之法,以麻杏石甘汤辛凉解表,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平喘。然本案患儿肺热重,故用羚羊清肺散加重清肺之力。二诊身热虽退,肺热仍见,谨守病机,麻杏石甘汤再清宣肺卫。药后患儿肺热已平,痰热显现,继以化痰止咳善后调理。
(整理:韩斐 审阅: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