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儿童卫生保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体格发育衡量指标的生长规律与测量方法

1.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儿童生长情况
(1)体重:

即身体的重量。

正常足月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kg。

体重是反映近期营养状况,也是评价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同龄宝宝体重的个体差异较大,而且宝宝体重增长也不是等速增长,所以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每个年龄段体重增长的速度是否正常,而不是简单、盲目的用一个人群均数(所谓的正常参考值)当作“标准”来衡量,计算公式也是初步的估计,也不可套用“公式”计算来简单评价。

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定期给宝宝做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医生应以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作为依据,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才是最重要的。

(2)身高(身长):

也就是整个身体的长度。

3岁以下的小儿采用仰卧位测量,所以叫身长。

3岁以上的小儿采用站立位测量,称为身高。

一般情况下,站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cm。

正常足月儿出生时身长:46~53cm,平均为50cm。

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87cm。

2~10岁宝宝的身高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身高=年龄×7+75(cm)

身高是反映长期的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的最合适的指标,一般不容易受暂时营养失调的影响。当然,儿童达到成人时最后的高度,与遗传、性别、营养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3)头围:

为自眉弓上缘经后脑勺的枕骨最突出点围绕头1周的最大周径。

出生时头围:平均33~34cm。

第1年增长最快,平均增加12cm。

1岁时的头围约为46cm,2岁时约48cm。

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

所以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头围的意义:胎儿期脑生长居领先地位,所以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它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所以头围的连续追踪测量比一次测量更重要。

头围的大小与双亲的头围有关,头围过小提示有脑发育不良的可能,而头围过大或增长过速,常见于脑积水。

2.如何判断儿童体格生长是否正常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判断:发育水平、生长速度、身体匀称度。

(1)发育水平(某一个年龄点的指标情况)

每一个年龄点所测得的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如身高或体重)的数值是否处于同龄人的正常水平,即为此儿童该项体格指标在此年龄的生长水平。

主要包括所有单项体格生长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等。

发育水平评价的优点:简单、易于掌握与应用。

发育水平评价的缺点:仅表示该儿童已达到的水平,不能说明过去存在的问题,也不能预示该儿童的生长趋势。

例如:一个2岁男孩的身高76cm,只表示该男孩目前的生长水平为下等,而不能评价生长速度和生长轨迹是否正常。

(2)生长速度(某一段时间内的指标情况)

是对某一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如体重或身高)定期连续测量,观察这一个时期内的增长水平是否达到该年龄段的要求,即为此儿童该项体格指标的生长速度。

通常用生长曲线表示生长速度,根据定期连续体检测得值绘制生长曲线,可以简单、直观地观察生长速度的情况。

生长速度评价的关键是:定期的体格检查。

生长速度评价的优点:可以连续观察个体儿童一段时期内的生长规律,发现儿童的生长轨迹是否稳定和正常,更能真实了解儿童的生长状况。

生长速度评价的缺点:因为需要连续定期监测,有赖于家长的坚持,所以要求家长有很好的依从性,按医生要求定期给宝宝做体检。

(3)匀称程度:

是对身高和体重、坐高和身高之间关系的评价。

1)体型匀称度:

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

评价在一定的身高时,宝宝的体重是否达到要求的水平范围内。

例如:一个3岁的女孩,身高96cm,那么体重应该在12.3~16.7kg这个范围内,女孩的体型即为正常匀称型。如果超出最高值则为超重或肥胖,低于最低值则为消瘦。

2)身材匀称度:

以坐高与身高的比值反映下肢的生长状况。

用实际测量的坐高与身高的比值与参考水平值进行比较。

结果以匀称、不匀称表示。

3.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做体格检查

宝宝满月后就可以开始做体格检查。

给宝宝做体检,就是平常所说的儿童保健,即“儿保”。

儿童保健不只是单纯的测量身高体重,还包括喂养指导、营养评价、视力听力筛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及监测等。

简单地说,就是宝宝体格发育、神经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同步监测。

4.不同年龄儿童体格发育的特点
(1)体重增长特点

“生理性体重下降”:即出生后1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一过性的体重下降。约在出生后第3~4天达最低点,下降范围约减轻3%~9%,以后逐渐回升,到出生后7~10天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如果体重下降的幅度超过10%或至第10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异常,需要寻找原因。

第1年为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正常情况下,宝宝前3个月体重增长速度较快,3月末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约6kg)。到1岁末体重增加到出生时的3倍(约9kg),2岁末体重增加到出生时的4倍(约12kg)。2岁以后到青春前期增长比较稳定,年增长约2kg。

(2)身高增长特点

身高的增长规律和体重相似,出生后的第1年和青春期出现2个生长高峰。

第1年内,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2cm。

第2年增长10cm。

2岁以后直至青春期相对增长稳定,平均每年增长6~7cm。

(3)头围增长特点

头围的增长与体重、身长的增长相似。

第1年前3个月头围增长6cm,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

1岁时的头围约为46cm。

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增加2cm。

2岁时头围约48cm。

5岁时头围约50cm。

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正常头围,约54~55cm。

5.如何准确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头围
(1)体重:

用kg作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新生儿测量体重:用婴儿磅秤或特制的杠杆秤,最大载重量10kg;

1个月至7岁宝宝:用杠杆式磅秤,最大载重量50kg;

7岁以上儿童:用磅秤,最大载重量100kg。

注意事项:婴儿采用卧位,1~3岁幼儿采用坐位,3岁以上采用站立位。测量时应脱去外衣、鞋帽,去除内衣重量;无婴儿秤时可由大人抱着宝宝称量,然后减去大人和宝宝衣物重量。

(2)身高(身长):

3岁以内的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身长,即头顶点到足底的距离。

3岁以上的儿童:采用站立位测量身高。

注意事项:仰卧位测量时,需两人配合,一人将宝宝扶正,头顶抵到量床头板,另一人位于宝宝右侧,左手握着宝宝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接触两足跟,量床两侧读数要一致。

站立位测量时,两眼平视,胸廓稍抬起,腹部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足跟、臀部和两肩胛间三个部位同时靠测量计的立柱,移动滑板,轻抵到头顶并读数。

(3)头围:

用软尺从宝宝头部右侧眉弓上缘绕经枕骨最突出处,至左侧眉弓上缘回到起点所得的数值。

注意事项:软尺需紧贴头皮,左右对称。

6.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筛查时间和方法

髋关节是连接人体的下肢和躯干的一个大关节,如果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影响宝宝的站立和行走,严重者出现髋关节脱位,会导致宝宝行走困难,甚至无法行走。

所以髋关节的检查也是儿保的重要内容之一。

筛查时间:出生后3~5天,满月后复查。

筛查方法:髋关节外展试验、有条件可做髋关节的B超检查或X线摄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