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捷径:方剂必背轻松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歌诀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和解少阳。主治一为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二为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三为黄疸、疟疾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图表
注解
●小柴胡汤和解功

此句指出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

少阳位于半表半里,为三阳出入表里之枢纽。邪犯少阳,正邪纷争,胆火内郁,枢机不运,经气不利,进而影响脾胃之升降运化,故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脉弦等证。

往来寒热是少阳病的热性特点,既不同于太阳病恶寒发热,也不同于阳明病但热不寒。其机理为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正胜则热,邪盛则寒。

病邪在少阳,只宜和解:少阳位居半表半里,邪不在表,则不可发汗;病非里实,更不可攻下;病位虽偏于上焦,但非有形痰实阻滞,亦不可用吐法。因此《伤寒论》中有少阳病禁用汗、吐、下三法的条文。

●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

此句指出本方的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共七味。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一清一散,清透并用,外解半表之邪,内清半里之热,所以和解少阳;半夏、生姜调理胃气,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既扶正以助驱邪,又实里以防邪入。

配伍特点柴胡黄芩相配,既透散半表之邪,又清泄少阳之热,是和解少阳的常用配伍;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防止病邪入里而变生他证,故用人参、甘草、大枣扶正祛邪,防邪深入;柴胡配半夏,犹能升清降浊;生姜合大枣,更可调和营卫;七药为伍,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扶正祛邪,有疏利三焦,条达上下,和畅气机的作用,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诸证自除。

●少阳百病此方宗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所谓一证,当指少阳病主证之一,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等,不可理解为少阳病的任何一个症状。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百余种疾病,只需见到少阳病一部分主证,即可使用。

应用要点

1.本方为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证时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

2.和解少阳法以柴胡、黄芩为配伍核心,柴胡用量宜大(原方用八两),现代临床常用量12~30g;黄芩用量不宜多,防止苦寒伤中,引邪深入。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对于正气未虚而里热偏盛者,宜去人参、甘草。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歌诀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组成】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用法】

水煎2次,去滓,再煎,分2次温服。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图表
注解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此句指出本方的组成:柴胡(君,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臣,清泄少阳半里之热),大黄、枳实(臣,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芍药(佐,柔肝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大枣、生姜(益气顾中,调和诸药)。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少阳证本该服小柴胡汤以和法治疗,然因误下后,病邪兼入阳明,已成少阳枢机不利,兼阳明化燥成实之证;即为少阳阳明合病,既有少阳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更有阳明证候呕不止、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郁郁微烦、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少阳证不解,则不可下;而阳明里实,又不得不下,唯有和解与攻里并行,以两解少阳、阳明之邪。正如《医方集解》曰:“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

应用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歌诀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组成】

青蒿、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图表
注解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

此句指出方剂的组成:青蒿(君,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黄芩(君,善清胆热,并能燥湿);竹茹、半夏(臣,祛痰清热,和胃降逆止呕),陈皮、枳壳(臣,行气化痰,宽胸消痞);赤茯苓、碧玉散(佐使,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

碧玉散出自《伤寒直格》,由滑石(36g)、甘草(6g)、青黛(10g)组成,呈浅碧色,故名。该方在蒿芩清胆汤中可清肝胆湿热,使邪从小便而去。

配伍特点:本方以,是清透并用,以清为主,重在清泄少阳半里(胆腑)之热,兼可化浊辟秽。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本方主治少阳之邪传腑犯胃,证偏半里,邪热偏重,且兼痰湿中阻,是和解少阳方剂的又一类型。

应用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