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神经心理学测验
神经心理学测验是在现代心理测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脑功能评估的一类心理测验方法,是神经心理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的心理或行为的范围极广,涉及脑功能的各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等。神经心理学测验可用于正常人,更常用于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
神经心理学测验具有以下作用:
最初主要用于脑损伤的定位诊断,现在多用于了解在不同的脑损伤时,有哪些行为的改变和功能障碍,哪些功能依然完好,从而做出脑功能状况、行为与各脑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判断。
有助于预测心理功能可能改善的程度和质量。
为制定脑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能较敏感地测出脑损伤病人神经心理功能的变化。
可用于研究正常人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脑损伤对人的心理或行为的影响。
神经心理学测验按测验形式分为单项测验和成套测验两种。单项测验只有一种项目形式,测量一种神经心理功能,如本德尔格式塔测验仅测验个体的空间能力,常用于神经心理筛选;成套测验项目形式多样,能比较全面地测量神经心理功能,如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临床上,常把神经心理测验分为神经心理筛选测验和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该类测验用于筛查病人有无神经病学问题,并初步判断病人的行为或心理问题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以决定病人是否要进行更全面的神经心理功能和神经病学检查。
由本德尔(Bender L)于1938年编制,主要测查空间能力。要求受试者临摹一张纸上的9个几何图形,根据临摹错误的多少和错误的特征判断测验结果。目前此测验常作为简捷的空间能力测查和有无脑损伤的初步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已有该测验的较大样本常模。
该测验所测查的是抽象思维能力,即根据以往经验进行分类、概括、工作记忆和认知转移的能力。检查工具由4张模板和128张卡片构成。4张模板上分别为1个红三角形,2个绿五角星,3个黄十字形和4个蓝圆。卡片上有不同形状(三角形、五角星、十字形、圆形)、不同颜色(红、黄、绿、蓝)、不同数量(1、2、3、4)的图形。 要求受试者根据4张模板对128张卡片进行分类,测试时不告诉受试者分类的原则,只说出每次测验是否正确。该测验已在我国广泛应用。
由本顿(Benton AL)于1955年编制,主要用于脑损伤后视知觉、视觉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能力的评估。本测验有三种不同形式的测验图(C、D、E式),适用年龄为5岁以上。我国唐秋萍、龚耀先于1991年对该测验进行了修订。
为马蒂(Mutti M)等编制,主要用于测量与学习有关的综合神经功能,如运动发展,控制粗大与精细肌肉运动的技巧,运动和计划的顺序性,速度和节奏感,空间组织,视知觉和听觉技巧,平衡和小脑前庭功能,学习相关功能等。程灶火、姚树桥于1994年初步应用该测验结果表明QNST对学习困难儿童具有较好的鉴别作用。
测量的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皮肤的电阻。GSR是衡量个体内部状态的较可信参数,从生理角度而言,它能反映汗腺活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变化。交感兴奋导致汗腺活动增加,进而引起电阻的增加,电阻的微弱变化,都能通过手掌或指尖的电极反映出来。GSR也被用于焦虑和紧张水平的研究,还被用作测谎仪的一部分。
在被试面前呈现一系列色彩词,要求说出这些词的实际颜色。第一阶段,词语和颜色是匹配的;第二阶段,词语和颜色是不匹配的,如蓝色的“红”字。该测验通过记录两个阶段的反应时间、两者之差及第二阶段的错误率,来测查被试注意力的灵活性与选择性。试验过程中,命名颜色所用时间比阅读所用时间长,该效应叫Stroop效应(Stroop effect),是斯特鲁普(Stroop JR)于1935年阐述的,它表明大脑接收到矛盾的信息时,信息间的相互干扰会影响信息处理的速度。对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两种解释:①信息处理速度理论,认为大脑阅读单词的速度比命名颜色的速度要快;②注意选择理论,认为命名色彩比阅读单词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影像学检查表明,Stroop试验中,前扣带回区域处于激活状态。该测验常用于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AD等的粗略筛选。
要求被试在没有尺子、不把纸对折的条件下,画出A4纸上数条水平线段的中点,往某侧的偏移往往指示存在对侧空间的相对忽视。临床研究证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单侧大脑病变病人会持续地犯某种方向特异性的错误。如右顶叶病变病人存在对左侧空间的忽视,在试验时会把中点标在实际位置的右侧。因此,该试验能区分大脑右侧病变、左侧病变、双侧弥漫性病变病人及健康对照,还可作为对疾病预后的评估手段,如急性脑卒中。在此试验中,被试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实验时目测的方向(从左向右或相反)、所用的手为利手或非利手等因素都会影响对中点的判断。
成套神经心理测验一般含有多个分测验,每个分测验的形式不同,分别测量一种或多种神经心理功能,从而可以对神经心理功能作较全面的评估。成套神经心理测验的品种较多,常用的有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Halsted-Reitan neuropsychological battery,HRB)等。
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斯泰德(Halsted WC)于1947年在研究脑与行为关系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一套综合性神经心理测验,后来又由他的学生瑞坦(Reitan RM)于1955年进行了修订。它包括三套测验,即成人式(15岁以上)、儿童式(9~14岁)和幼儿式(5~8岁)。每套测验都包含10个分测验,用于测查多方面的心理功能或能力状况,包括感知觉、运动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抽象思维和概念的形成能力、言语能力等。该测验从简单的感觉运动测验,到复杂的抽象思维测验,较全面地测评了各方面的心理能力。对大脑损伤的定侧、定位诊断敏感可靠,而且测验经过标准化,记分客观、定量,有正常值作对照,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缺点是完成整套测验耗时太长,需要5~10小时,对有些病人如上肢偏瘫难以适用。龚耀先等根据我国的文化和社会实际情况,分别于1986、1988和1991年对此测验的三式(成人、儿童和幼儿)进行了修订,并建立了常模。以下是我国修订的HRB成人式的介绍:
要求被试通过尝试错误,发现一系列图片(156张)中隐含的数字规律,并在反应仪上作出应答,测查被试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此测验有助于反映额叶功能。
要求被试在蒙着双眼的情况下,凭感知觉将不同形状的形块放入相应的木槽中。分利手、非利手、双手三次操作,最后使之回忆这些形块的形状和位置。此测验测查被试触知觉、运动觉、记忆能力,手的协同与灵活性,而左右侧操作成绩比较有助于反映左右半球功能差异。
要求被试听30对音乐节律录音,辨别每对节律是否相同,测查注意力、瞬间记忆力和节律辨别能力。此测验有助于了解右半球功能。
要求被试分别用左右手示指快速敲击计算器的按键,测查精细运动能力。比较左右手敲击快慢的差异有助于反映左右半球粗细运动控制功能的差异。
要求被试回答问题,复述问题,临摹图形,执行简单命令,测查言语接受和表达功能,以及有无失语。
要求被试在听到一个单词或一对单词的发音(录音)后,从4个被选词中找出相应的词,共测30个(对)词,测查被试的注意力和语音知觉能力。
通过对被试写字、投球、拿东西等动作的询问和观察,判断其利手或利侧,进一步判断言语优势半球。
要求被试分别用左右手紧握握力计,尽其最大力量,测查运动功能。左右握力比较有助于反映左右半球功能和运动功能差异。
此测验分甲乙两式,甲式要求被试将一张16开纸上散在的25个阿拉伯数字按顺序连接;乙式除数字系列外,还有英文字母系列,要求被试按顺序交替连接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测查空间知觉、眼手协调、思维灵活性等能力。
此测验包括听觉检查、视野检测、脸手触觉辨认、手指符号辨认和形状辨认等6个方面,测查有无周边视野缺损、听觉障碍、触觉和知觉障碍,以及了解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差别。每一分测验有不同的划界分常模,即区分有无病理的临界分。根据划入病理范围的分测验数可计算出损伤指数(impairment index),即属病理的测验数除以总测验数,临床上依据损伤指数的大小来协助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理论与实践
神经心理测验的出现和发展与临床的实际需要和当代脑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神经心理学是研究脑与行为(心理)关系的学科,神经心理测验是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开始主要靠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随后出现了神经心理测验,后来CT、MRI替代了这个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被称为“脑的十年”,随着ERP、fMRI等的发展,人们对脑结构与心理行为的关系有了许多全新的认识。这些结果不仅证实了神经心理测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所产生的新的神经心理学理论,必将进一步推动神经心理测验的发展,更好地为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