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研究方法
如前所述,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都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但在研究方法上,二者却有较大的不同,医学心理学更多地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精神病学则主要采用生物医学的研究方法。
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常涉及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有关因素和变量,加上许多心理现象的定量难度很大、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要科学客观地认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必须重视和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加以应用,这样才能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特点,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等。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指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科学的、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和分析,研究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了解事实、发现问题,从而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是在不加任何人为干涉的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解释某种行为变化规律的方法。
是指在预先设置的观察情境和条件下进行观察的方法,其结果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此外,尚有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日常观察和临床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等。进行观察时可在实验室设监控录像,或在隔墙上装单向玻璃,也可用照相、录音、录像等方法,以防止观察者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
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取得受试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能力,另外,观察活动本身也可能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使结果失真。
调查法(survey method)是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让受试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来了解客观事实的一种方法。
指的是通过与受试者面对面会谈,了解其心理信息,同时观察其在交谈时的行为反应,以补充和验证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晤谈法是一种专门的技术,是医学心理学工作者与当事人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信任和实施治疗所必备的技能,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晤谈法的原则:①必须保持一种不加任何是非评判的诚恳态度,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当事人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把内心世界摆在你面前,一旦出现是非善恶的评价,谈话气氛会立即改变;②真诚地、专心致志地聆听当事人的叙述,领会其思想、感情和意图比说更重要;③晤谈中要注意使用技巧来控制话题的方向和当事人的情感,随机应变,以达到谈话的目的;④在当事人对某一事物进行反应时,要注意区别其情绪状态和真实行为是否一致,力求获得真实的资料,帮助当事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
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事先设计问题,面对面、问卷邮寄或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放电子问卷,让受试者填写,然后对问卷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调查获得的信息量大。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调查问卷电子化后经由专门调查平台发放至网络终端,可实现精准问卷投放,自动评分、统计和初步分析。缺点是结果的可信度受受试者影响大,如果受试者持不合作态度,则会降低效度。
观察法和调查法都并非很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只能了解事实是什么,而不能回答事实发生的原因,所以常常需用其他方法加以补充。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是在实验室内或自然环境下观察受试者,研究一定情境中某种因素(因变项,responsible variable)和可操纵因素(自变项,stimulus variable)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自变项为设想的原因事件,因变项是可测量的反应,假定它因自变项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能够比较容易地控制影响实验结果(因变项)的其他因素,便于有计划地操纵自变项的变化,观察因变项随之改变的情形,以分析和研究其中的规律,称为实验室实验(laboratory experiment);在临床工作、学习等自然情景中,对研究对象的某些自变量进行操作,观察其反应,以分析和研究其中的规律,称为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最简单的实验设计通常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一是实验组,二是对照组,两组除自变量不同外,其余因素都应保持恒定。实验法在具体操作时,都要严格按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分组、抽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显著性检验,是医学心理学研究中最为严谨的方法。
是以某个人或某一团体(如家庭、工作单位等)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包括收集受试者的历史背景、测验材料、调查访问结果,以及有关人员做出的评定和情况介绍。因为个案研究多半需要纵向追踪其生活经历等背景资料,所以又称之为个案史法。
个案法的不足是缺乏代表性,属于非控制性观察,易受研究者自我偏好的影响,易将有联系的事件推论为因果关系,因而在得出整体推论时应特别慎重。
是指在科学抽样的基础上,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研究。抽样法的关键是所抽取的样本要有代表性。
纵向研究是指对同一个或同一批对象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研究,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可分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和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前者是向后看,即看其历史,以发现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健康和疾病的共同生理心理特点;后者是向前看,即观察未来,以探讨某种心理特点或生活事件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相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就有关变量进行对比研究,或者对相同背景的几组受试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刺激(如心理干预),以对各组受试者之间反应的差异作出分析研究。其最关键的因素是要控制好不同组受试者之间的可比性问题。
相关研究法(correlation study method)是考察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间是否相关的一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相关研究法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量化指标,用以评估并详细说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并用相关系数(r)说明变量间的关联程度。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00,说明两个变量关联程度愈大;越接近于0.00,关联程度愈小。如果相关系数为正值,叫做正相关;相关系数为负值,则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则无相关。
相关研究法的优点是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缺点是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并且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既不能指明因果关系,也不能直接得到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推论。
由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心理活动并受社会因素制约的人,除了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涉及内隐行为。可以看出,上述方法多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也不好控制有关因素和变量;加之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心理本质的认识不同,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也较多,不同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方法也不同。因此,上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仅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某些研究方法的概况,便于帮助理解医学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综合使用几种方法,或者说实际研究工作中常常包含了上述的多种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各有其适宜的对象,应根据问题的性质以及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巧妙地选择其中最恰当的方法。
在应用上述方法进行研究后,对结果的表示应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方法。医学心理学常用的量化方法有:①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语言记载;②序量化。是指在现象学观察的基础上,由受试者或主试者对心理现象进行等级评估;③间接定量。是指采用问卷和评定量表对心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④直接定量。是指对某些心理、物理变量做直接测定。
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结构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技术。结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X线、CT和磁共振成像等,功能影像学技术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T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
随着结构影像技术及功能性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不仅可以观察到脑结构形态学的改变,并通过测量脑局部血流、物质代谢及受体的功能状态,从而了解大脑的功能,为更好地研究和解释人类心理行为异常的生物学病因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手段,同时也逐步应用于心理行为的评估与诊断。
理论与实践
考试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人格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请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对班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然后对存在考试焦虑的同学进行心理干预。
相关链接
测验共有33道题,每题有4个备择答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题前填上相应字母,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其相应字母的意义是: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B: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C: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D: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1.在重要的考试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2.临近考试时,我就泻肚子了。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会发僵。
4.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
5.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6.紧张的温课期间,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得到个坏分数怎么办?”
7.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集中。
8.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
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2.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响了,我的心马上紧张地急跳起来。
13.一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
14.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不安。
15.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凉。
16.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17.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18.紧张的考试中,我却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19.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一点也回忆不起来。
20.在考试中,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21.考试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在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发僵,写字不流畅。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2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
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我就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27.如果我考了个坏分数,家长或教师会严厉地指责我。
28.考试后,发现自己懂得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之后,我腹泻了。
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1.只要考试不计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
32.考试不应当像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进行。
33.不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计分与评价:统计你所填的各个字母的次数,每填一个A得3分、B得2分、C得1分、D得0分。用下列公式可以算出你的总得分:总得分=3×填A的次数+2×填B的次数+填C的次数,根据你的总得分查下面的评价标准,就可以知道你的考试焦虑水平。
总分和焦虑水平:0~24镇定、25~49轻度焦虑、50~74中度焦虑、75~99重度焦虑。
精神病学有许多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心身疾病的调查和研究,或应用到其他临床科室。
临床研究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高质量证据的临床研究大致分以下三步:①提出好的临床问题,形成恰当的研究假设;②选择适宜的检验假设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③严格按方案执行,合理分析和解读研究结果。
临床问题可源于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实践的任何方面,包括疾病的发作频率、诊断、治疗、预后、危险因素、预防和经济学评价等。
临床上一般采用PICOS模式,即将精神科临床问题分解为病人或疾病类型(P)、干预(I)、比较(C)、感兴趣的结局(O)、问题类型和研究类型(S),有助于形成一个较好且能够回答的临床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多种具体研究方法,在精神病学中也是适用的。但由于精神病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其与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二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确实也有很大的差异。
精神病学临床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精神疾病病人,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各类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及其机制,而且也包括疾病诊断、疗效、预后及新药研究与临床评价。整体而言,精神病学临床研究可分为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原始研究又分为观察性研究(根据事先有无专门设计的对照组分为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和试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即非随机化对比研究,其主要特点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特征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不能随机分配研究因素。观察性研究是依靠全面、客观的描述或精心设计的方案对人群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判断,以揭示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通过对精神疾病病人子女寄养和非寄养的观察,研究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病人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这类型的研究即属于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较易实施且不存在医学伦理学问题,但研究存在多种偏倚,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试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指研究者能够人为给予干预措施的研究,它的设计对应于实验设计。试验性研究可以分为随机研究和非随机研究。随机研究是将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如给予新药)和对照组(如给予安慰剂)。由于研究者随机分配研究对象的暴露因素,故研究结论可靠,可论证因果关系假说。试验性研究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好地控制非处理因素(即混杂因素)的影响,避免人为造成的偏倚;其缺点为:小样本时,不能保证非处理因素(混杂因素)在组间有较好的均衡性和可比性。目前,关于精神科临床研究的认识包括:①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可直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②系统性的人群研究证据的可靠性通常优于非系统性的病例观察和个人经验;③不同种类的研究设计适宜于不同问题的研究,提供证据的质量也各不相同;④多数学者认为,对于同一种设计类型的原始证据,综合多个高质量原始研究结果的系统综述的证据质量高于单个小样本的原始研究;⑤设计类型相同临床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质量也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设计和实施质量造成的。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近年来在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①分子生物学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了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新纪元,遗传图谱的绘制、基因鉴定、基因的功能分析等为鉴定不同个体间基因组差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因测序技术对精神疾病遗传关联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发现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自闭症等在内的多个精神疾病具有遗传学发病基础,且均为多基因遗传。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融合促进了人类对精神疾病病因、病理机制及其诊断的深入研究;②神经影像学技术。神经影像学在精神疾病研究领域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对某些精神疾病是功能性障碍的认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发现多种精神疾病病人存在大脑皮层结构的异常,提示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其器质性的改变有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一种能实时跟踪信号的改变研究脑功能的非介入技术,具有非常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已经成为最广泛使用的脑功能研究手段。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直接对脑功能造影的介入性技术。通过记录γ-射线在大脑中的位置分布,可以测量区域脑代谢率和区域脑血流的改变,以此反映大脑的功能活动变化。应用PET显像,可以测定脑内DA等多种受体,从分子的水平上揭示疾病的本质。因此,PET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毒品成瘾等的病理机制研究和临床药物研究中具有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③神经电生理技术。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被誉为“观察脑高级功能的窗口”。ERP是指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在给予刺激或撤销刺激时,在脑区所引起的电位变化。它侧重于研究认知过程神经机制,其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毫秒)。ERP在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诊断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fMRI和ERP的结合成为目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尖端探索,对阐释精神疾病脑结构和功能变化具有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