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药记:良木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柳叶医方有刻石

“《名医》曰,(柳)生琅邪。”

琅琊,为秦置三十六郡之一,汉代亦沿袭之。古之琅琊,东海之滨,那也包括了我出生的小村庄。可能因于此吧,我对柳树情有独钟,我为家乡的柳树如此著名而自豪。柳更是济南的市树,“四面荷花三面柳”,每一个济南人,都无法不与柳树结缘。但如果一定要从有缘来联系,也未必对,因为毕竟有太多太多的人是那么地钟情于柳。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丰子恺《杨柳》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因而有人说柳是至贱的,其实这话更不妨从喜爱柳树的人口中说出来。

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杨柳的主要美点,是其下垂,树杆越长得高,树枝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丰子恺《杨柳》

仔细研读《本经》“柳华”下的记述,让我继续产生疑问。柳叶不用说,那“(柳)实”是什么,“子汁”呢?不知道那时候的古人能否区分开柳树的雄花与雌花,也许他们会把柳树开花期过后的花序视为它的果实吧,且不管它的种子(柳絮)飞走没飞走。至于子汁何来,既然柳絮是种子,轻飘飘的这微小的东西是难以有汁的,除非用柳絮水浸或水研。

著名的佛教刻石风景名胜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医药传世途径广泛,佛教文化可溯医药,这儿也有。龙门山药方洞的《龙门石刻药方》,始刻于南北朝时代北齐武平六年(575年),其中就有用柳枝叶治疮的两则单方,后世还分别被唐朝《千金翼方·卷二十四》和宋朝《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转录:

疗疔疮方:柳枝叶一大束,长三尺,四尺围,锉,水七斗,煮三十沸,去渣,煎如饴,刺破涂,神验。

疗反花疮方:煎柳枝叶如饴,涂良。

——北齐·师道兴《龙门石刻药方》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柳叶、柳枝的附方不少,不仅限于治疮,在此录几则单方如下,都很简便实用。

小便白浊: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濒湖集简方》。

猝得恶疮:不可名识者,柳叶或皮,水煮汁,入少盐,频洗之。《肘后方》。

面上恶疮:方同上。

黄疸初起:柳枝煮浓汁半升,顿服。《外台秘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原来,这方便可得的小小柳叶,竟也有许多的医药之用,并且受到古代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