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小儿脑瘫按摩与训练(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小儿脑瘫的训练原则

在我们日常的小儿脑瘫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遵循神经运动发育程序,从头向尾方向及中枢向末梢方向顺序进行训练。从控制头开始,接着训练控制躯干及上肢的支持性,最后训练下肢的支持性,即抬头→竖头、平衡→翻身→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行走,而肢体运动程序由近端向远端发展,即上下肢→手、足→指、趾。在康复实践中,如果患儿已能竖头,且能保持在正中位,训练则应从翻身训练开始;如果患儿已能坐起,训练则可从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开始,不必进行过多的翻身训练,但也不能从坐位平衡直接过渡到行走。四肢异常模式的控制顺序是由近端至远端。

2.控制异常姿势反射,诱导正确姿势出现并强化之。在日常训练中,因某一动作诱发患儿的异常姿势出现及紧张度增高时,应尽量避免此类动作。相反,若某一动作或姿势引起小孩肌紧张降低或正确运动模式出现时,则应在训练中多次反复并强化此类动作。当诱发出希望的反应或姿势时,为了强化,应尽可能地使之持续,进行“时间的增加”,使这些训练获得的动作向日常各种动作泛化,完成协调的运动功能。一般来说,肌张力高的患儿因关节异常固定而缺乏运动性,肌张力不稳定的患儿因运动性好而缺乏固定性。所以要针对病型采取必要手法。对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则需要用强刺激的叩打、拍击、压迫等方法。

3.尽量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待,而不是侧重于治疗单个肢体、肌肉或关节。因为大脑的功能是一个有机联合整体,一个部位受损后,会累及与此相关联的整个通路。有效的方法是在受损部位建立新的通路,避免正常部分功能受累,也正是多次反复强化的训练才能促进大脑受损部位通路的建立。

4.适当提供触觉和本体感觉输入。如刷擦、拍打、挤压、冰水等刺激。

5.整个训练均需要认真的计划和安排。首先评估找出存在问题,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评估。循环往复,直至恢复要达到的目标。

6.基于脑的可塑性理论,诸方法都强调重复(强化)训练。这对患者掌握运动的控制及协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强调视、听觉对促进运动反应的重要性。训练中应给予口令,要求患儿尽可能用视觉追踪动作反应。

7.训练前缓解肌肉的紧张。在做任何训练动作时,必须注意缓解肌肉紧张,否则训练难以进行。对整个身体都紧张的儿童,使之仰卧位时,其屈曲紧张非常强烈,反之,使其俯卧位时,身体呈硬性屈翘状态。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使患儿身体侧卧,轻轻将手放在患儿肩和腰部,先用一手固定腰部,然后另一手前后摇动肩,使之放松,除去紧张后再进行训练。还可先固定肩后摆晃腰部,交替进行。为了使患儿自身体验这种弛缓的感觉,要反复做(图1-1左)。

对于一个上肢或下肢关节僵硬的患儿,则应从上肢开始,按肩、肘、腕关节的顺序,使其屈曲或伸展,此时切记不要操之过急或用力过强,预防肌腱拉伤或骨折。而后下肢按髋、膝、踝关节的顺序来做。

对于下肢呈硬性伸展的患儿,可取侧卧位来缓慢地屈曲、伸展髋、膝关节,如果能够缓解的话,再仰卧时就容易缓解紧张了。

以上这些运动对预防关节僵化、挛缩有重大作用,应该每日坚持。肌紧张缓解后再能进行功能训练(图1-1右)。

图1-1 训练前肌肉紧张的缓解